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连平(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 摘要 2020年下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爆发冲击,世界经济大范围深度衰退,经济金融风险事件层出不穷,国际市场震荡持续加剧,但中国经济稳步向好趋势进一步确立。四季度宏观经济四方面态势值得关注。 当前全球经济最大不确定性来自于美国大选。如果大选推进不顺,局面陷入内乱状态,将为四季度全球经济运行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反之,美国经济、世界经济、全球金融市场,包括中美关系等都有望逐步回归常态。 中国经济V型反弹态势巩固,投资、工业、房地产、消费、出口将多点发力。四季度,在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支持下,消费将进一步回暖,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投资增速有望加快。综合研判,预计四季度GDP增长6.0%左右,全年GDP增长2.5%左右。 国际收支保持“双顺差”格局,人民币汇率区间波动。未来几个月,中国自美国进口将明显加快,货物贸易顺差将会有所收窄,但服务贸易变化不大,国际收支整体上仍将呈现双顺差格局。年底之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在6.6-6.9区间内小幅双向波动。但如果中美关系持续恶化,也可能带来新的人民币贬值压力。 财政政策不再加码,货币政策趋向稳健。随着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进入尾声,年底前积极财政政策继续加码的可能性明显下降。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随着经济步入趋势性运行轨道,为抑制金融风险,货币政策可能出现调整窗口,从逆周期调节加快步伐转变至跨周期调节,更加突出稳健基调。 一旦各种不确定因素大幅减少,今年年底前可能是布局权益类资产的重要时间窗口。种种迹象表明,权益类资产价格上涨趋势很有可能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形成,需要加以高度关注,并有效把握投资机会。 具体资产配置建议包括:一是在合理评估产品的风险水平后,适当配置固收类信托、金交所产品;同时,也可关注有一定封闭期的债券基金。二是抓住有利时间窗口,适当增加权益类资产配比。三是将黄金作为中长期资产进行投资,同时充分关注美国选情、欧洲疫情形势等短期因素变化。四是海外资产投资应注意防范市场风险,在没有专业机构指导的情况下,不建议贸然投资海外市场。五是关注一线、核心二线城市中心区域房产,一级市场不建议配置“人地钱”流出区域的不动产资产,二级市场可适当关注优质龙头房企的权益类资产。 正文 一、国内经济稳步向好,外部环境仍存悬念 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进一步复苏态势明确,需求回升步伐加快。四季度国内经济运行总体上将保持平稳,但世界经济运行和外部环境依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1.美国大选成为最大的不确定性 世界经济衰退之势不变,欧美疫情出现反转。短期来看,疫情的发展仍然是影响世界经济最主要的因素。受疫情影响,三季度世界经济恢复乏力。8月以来美国疫情出现了平稳迹象,经济运行数据好于预期。而欧洲则进入了“疫情反复”阶段。9月欧洲主要经济体的PMI已经出现明显的分化,制造业PMI继续恢复,而服务业PMI收到疫情的二次爆发已经有回落的迹象,但如果疫情进一步恶化,欧洲刚刚有所复苏的经济可能面临政策再次收紧带来的冲击。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疫情发展也同样令人担忧,特别是其严重程度可能远远超过数据表现出来的病例数。所以整体看,世界经济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复苏前景仍不够明朗。 虽然近期美国疫情出现平缓迹象,但三季度末至四季度中段,世界经济运行最大的不确定性可能来自于美国大选。在此阶段,中美关系可能进入阶段性谷底;待到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后,中美之间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缓和。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性并非来自于特朗普或者拜登谁能当选,而在于大选是否顺利地进行。如果进入大选过程后,局面陷入混乱状态,将为四季度全球经济运行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反之,美国经济、世界经济、全球金融市场,包括中美关系等都有望逐步回归常态。 2.投资、工业、房地产、消费、出口多点发力 当前,有效投资正在恢复之中,四季度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8%,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2%,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上半年为下降2.7%;制造业投资下降6.5%,降幅比上半年收窄5.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7个百分点。由于前2个月财政投放放缓,抗疫特别国债与专项债募集的大量资金沉淀国库,造成了市场流动性短期偏紧,并且已投放的专项债资金转化使用效力相对较低,导致基建投资表现较弱;在外需回暖,企业盈利回升以及制造业转型的共同影响下,制造业投资恢复明显;近期房市流动性较为充裕,加之融资成本显著下移,使得房地产投资和销售持续改善。四季度,基建不仅是财政逆周期发力的重要着力点,而且承担托底经济的重任。地方债发行将进一步加快,确保主要用于基建投资的新增专项债券10月底前发行完毕。挖掘机和重卡等工程机械的销量已连续多月大幅回暖,且考虑到近期部分地方政府相继调整专项债用途,短期看财政投放节奏有望加快,基建增速仍有加速上行的可能。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基调下,房地产投资将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四季度,受不确定性因素持续变化影响,外需可能出现波动,制造业投资保持大幅回升会有一定阻力。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基建投资增长2.8%,房地产投资增长8.9%,制造业投资增长0.5%。 在全国复工复产稳步推进之下,需求的不断提升和改善带动了工业生产持续显著回升。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增速比5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且连续6个月增长,增速创下自2019年3月以来的新高。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9%和4.7%,成为主要拉动因素。从产品看,载货汽车,挖掘、铲土运输机械,工业机器人和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3.4%、20.2%、18.2%和14.7%,显示我国内需恢复情况良好推动着工业稳健生产。在多地出台车市刺激政策以及需求回升的情况下,连续下降的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出现了触底反弹,带动了汽车行业的复苏。同时,织机负荷率同比降幅显著收窄,秦皇岛煤炭库存持续低于过去三年同期水平。前者折射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纺织服装等非必需消费品生产有所恢复,后者则体现出内需持续回暖推动供给快速恢复。展望四季度,在内需继续持续恢复的情况下,工业生产仍然能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但同时仍需警惕外需的不稳定性和确定性。同时从工业生产复工率、饱和度和机械销量来看,工业生产稳步复苏的态势已经明确。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3.0%。 房地产市场销售表现良好,土地市场逐步降温,融资环境相对友善,投资增速进一步扩大。三季度房地产销售保持强劲复苏势头,需求逐步释放,一线房价涨势加快。9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及销售额累计同比继续回升,后者增速是自2018年8月以来最高水平,带动房地产投资增速升至5.6%。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同比增长4.7%,二手房价同比增长2.2%。房企融资监管基调趋紧,但发债力度不减,前三季度企业债累计发行5556亿元,同比增长15.7%。居民房贷需求持续扩张,9月首套房贷平均利率较8月下降1bp至5.24%,住户部门中长期信贷累计同比均增长11.1%,超过2019年水平。土地供应逐步放缓,9月环比下降8.7%,但土地挂牌均价同比大涨,表明房价短期仍有一定上行压力。预计到年底,销售保持正增长,投资稳步走高,局部调控持续加码,房价涨幅总体可控。预计到四季度末进一步扩张,投资增速可能增至两位数。 在疫情被有效控制的条件下,此前被压抑的日常生活消费需求得到井喷式释放,推动消费大幅回暖。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7.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2个百分点。四大因素支撑三季度消费快速恢复。一是全国消费促进月效果显著。9月迎来全国消费促进月,多地继续发放消费券,消费市场活跃度加快恢复,各行业经营指标稳步回升,居民消费意愿明显增强,前期受抑需求持续释放,疫情因素对市场发展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减弱,“百城万企促消费”活动实现开门红。活动前两周全国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总额约1.9万亿元,环比增长7.4%。二是汽车消费持续回暖。三季度汽车消费刺激政策持续推进,叠加高基数效应褪去,乘用车批改、零售销量增速双双出现大幅上行,汽车消费回暖对社会消费品提振明显。三是接触性消费恢复速度较快。随着疫情管控行之有效,政府有条不紊地逐步放开接触性消费,使得餐饮消费持续回升,电影旅游市场继续回暖,刺激了线下消费市场,对社零增速表现改善有一定提振。四是就业支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出现改善。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9.8%。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比8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0.6%,年内首次转正。但由于疫情对消费的负面影响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年内消费增长要回到正值十分困难。 三季度出口表现大幅好于预期。主要原因在于:海外主要经济体的经济仍处于恢复之中,外需改善趋势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全球疫情的持续使得防疫类物资依旧得到较好保障;中国仍是目前全球唯一可以持续稳定提供各类所需物资的生产国;近期国内出台多项稳外贸政策;受中美贸易战的拖累导致去年同期基数较低。预计四季度我国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增加10.5%,全年1.5%。 受到疫情和中美关系恶化等因素的冲击,前三季度进口波动较大。从制造业PMI的原材料库存指数长期处于萎缩区间可以发现,在中国进口货物中,原材料大宗商品占比较高。三季度,石油、天然气价格大幅回落,铁矿石等也出现了价格下降,大宗商品的价格下跌明显压低了进口增速。但进口量始终保持增长,且制造业PMI中采购量指数已保持6个月扩张态势,反映出中国需求持续修复和扩张。四季度进口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预计我国以美元计价进口全年同比减少6.0%。由于出口表现好于进口,全年贸易顺差相比于去年将进一步扩大,预计超过4500亿美元。 CPI持续回落,PPI进入回升区间。从需求角度分析,受就业压力等因素影响可选消费需求总体较弱;四季度旅游、娱乐业复苏有望带动相关行业业绩进一步回升,但仍不足以推动CPI同比上涨。从供给角度分析,四季度猪肉出栏量回升至去年同期水平,猪肉供给大幅增加,猪肉价格已迈入下降区间。进口价格方面,人民币汇率攀升短期内会缓解输入性通胀,但仍需关注未来中美贸易政策,尤其是关税政策的变动带来的影响。综合来看,全年CPI累计同比约在3%以内,达成全年目标问题不大。从PPI构成来看,对其波动影响较大的原油、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有望呈现供求温和回升的格局,但年内加速上涨的可能性较小。预计PPI全年累计同比约为-1.9%。 就业压力依然存在,经济增长持续回升。8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81万人,环比增加16%,已经完成了今年新增就业人数目标的87%;城镇调查失业率5.6%,环比下降0.1%;民营企业就业市场景气指数(CIER)从一季度的0.81回升至二季度的0.88;8月外来农业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比上个月下降了0.3%,说明农民工就业形势正在持续好转;但8月20-24岁专科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员调查失业率比上年同期高了5.4%,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四季度,在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和经济复苏带动二三产业用工需求的支撑下,就业形势可能进一步走向好转,预计年底失业率不会超过6%的目标水平,三季度末至四季度初,有望提前实现900万的新增就业人数目标。 综合研判,预计四季度GDP增长6.0%左右,全年GDP增长2.5%左右。 3.国际收支保持“双顺差”格局,人民币汇率区间波动 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经常账户收支发生明显变化。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增加,上半年经常账户顺差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扩大开放,证券投资资金流入速度加快,而直接投资则基本平衡,资本账户呈现小幅顺差。伴随着未来几个月从美国进口明显加快,货物贸易顺差将会有所收窄,服务贸易则变化不大,经常账户顺差会有所减少,国际收支整体上将呈现双顺差格局。 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仍将继续保持,经常账户顺差可能有所减少,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则相对可控。得益于工业门类齐全和制造能力强大,2020年我国出口弥补了全球供给能力的不足,出口出现了超预期增长。但疫情一旦缓解,全球供给能力恢复,我国出口就会面临新的竞争。二季度以来,人民币已经开始了一波升值,至10月初升值幅度已超过6%。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看,人民币较大幅度的升值必然会给出口企业来带压力,一般会在二至三个季度后,即可能在明年年中后呈现出这种压力。综合多方因素研判,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定将如期执行。第一阶段协定执行后,尽管中方顺差会有所减少,但较大的对美顺差会依然存在。因此美国很有可能于2021年某个时候发起第二轮贸易谈判,进一步施压中国,寻求所谓“对等”。其目的是进一步削减中方的贸易顺差,实质是更多购买美国的资源和商品。2021年后,我国商品贸易顺差将会有所收敛,服务贸易逆差可能有所增加,经常账户顺差总体上可能会减少。伴随经济复苏态势良好和金融市场扩大开放,2021年资本流入将会加快,从而可能增加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由于境内仍有较大的资本流出需求,目前执行的政策是2016年延续下来的“宽进严出”举措,为此调控方面处在较为主动的态势,具有良好的调节空间,未来资本和金融账户有能力保持基本平衡。十四五规划的前期,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可能依然存在,而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两大账户的顺差规模会在一定程度上“此消彼涨”。 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态势明显,但后段涨幅可能有所回落,人民币汇率进入区间波动。自7月破“7”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路走升最高至6.66,但近期又小幅回落。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主要因素:一是美元指数走弱,人民币相对于欧元等主要货币对美元进行一轮“补涨”;二是近期中国贸易顺差扩大,外汇市场上人民币需求增长;三是货币政策分化,利差吸引资本流入。四季度,主导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可能由美元指数走弱切换至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入等因素。当前至2020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在6.6-6.9区间内小幅双向波动,或有小幅升值动力。 4.财政政策不再加码,货币政策趋向稳健 三季度财政收支持续改善,四季度积极财政政策继续加码的可能性明显下降。当前,政府收入情况继续好转,但积极财政政策进一步加码的空间并不大。今年新增政府债券数量较大,这在量价两个方面对政府债券后续发行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四季度积极财政是否继续加码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如果经济增长相关指标表现良好,则无进一步实施扩张的必要。 四季度,货币政策基调将更趋稳健。从9月情况看,国内信贷需求保持平稳增长,居民部门短期消费信心有所增强;企业部门短期现金流充足,中长期投资意愿增强。社会融资需求依然维持上升态势,信用扩张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有增无减。居民部门短期信贷数量有望随着消费信心的恢复有所上升,而中长期信贷增速可能会有所下降;企业部门总体现金流较为充裕,经济基本面持续好转有助于增强其未来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从而带动中长期信贷数量增加。社会融资需求总体旺盛,新增社融年底大概率将显著超过30万亿元的预定目标。随着政府债券发行数量趋降,社融存量同比增速可能在四季度放缓至12.5%附近。 四季度“M1-M2”剪刀差将进一步收窄。存款活化程度持续上升与企业经营和权益市场活跃度较高,以及8月政府债券发行数量较大密切相关。当前经济复苏势态良好,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概率不断下降,尤其是货币当局对总量工具的使用将会更加审慎。目前,市场流动性维持适度宽松,资金价格窄幅波动,四季度货币当局调整MLF和LPR利率的可能性较小,大量释放或回笼流动性的条件也不具备。由于企业部门现金流充裕,资本市场较为活跃,同时三季度末至四季度财政资金加快释放,M1增速仍将在未来一段时间维持较高水平,而M2增速预计将在10.4%附近保持相对平稳。 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可能出现货币政策调整窗口。受经济复苏力度较大和基数效应影响,2021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大概率将明显跳升,为货币政策回归常态提供较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为抑制金融风险,货币政策需要从逆周期调节加快步伐转变至跨周期调节,更加突出稳健基调。 二、大类资产走势进一步分化 展望四季度乃至于明年初,国内外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复杂多变的同时不确定逐步减少,市场上固定收益类、权益类、大宗商品、房地产和海外资产等将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分化趋势。 1.优质固收类产品或出现短期稀缺 固定收益类资产走势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近期宏观经济以及投资活动持续恢复,但融资市场的趋势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以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为代表的标准化债券一定程度上替代了过去以地方债信托等非标准化融资方式。同时,前期货币流动性适度宽松形成了融资成本不断下行的局面。 预计固收类产品在四季度将出现短期稀缺。下半年以来融资类信托新发数量明显下降。贷款类信托8月募集规模环比大幅下跌80%,9月份没有新的产品发售。对金交所产品整顿和压缩的监管态度已较为明确,产品数量也将逐渐减少。 银行固收类理财产品加快向“净值化”转型,收益率已降低至较低水平。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净值型理财产品同比增长67%,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53%;而银行保本理财余额、嵌套投资的理财产品规模较资管新规发布时分别减少62%和31%。从收益率水平看,银行理财产品很难吸引部分高净值客户。如全市场1年期理财产品当前收益率3.55%左右,创下2010年以来新低。 2.权益类资产在多重因素推动下正在酝酿投资机会 国内稳定向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是权益类资产估值提升的基础。当前国内疫情防控情况良好,下半年消费恢复速度较快。虽然上游原材料如农产品、石油等由于中美贸易战和石油价格战等冲击大幅波动,但国内整体生产情况稳定,经济持续复苏。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发行临近尾声,随着项目资金落地,四季度基建等投资领域可能出现快速增长。 货币政策引导融资成本不断下行,对股票等权益类资产在估值方面形成有力支撑。从流动性层面看,不仅实体经济可以获得更多的银行信贷支持,资本市场股权融资也给优秀的实体企业拓展融资渠道提供了更多机会。数据显示,1-8月IPO和定向增发融资为上市公司提供资金的规模约8300亿,四季度在新的注册制框架下有望继续增加。然而,股权融资也会导致二级市场交易资金流出,四季度市场成交金额可能持续收窄。二级市场资金面相对偏紧,导致四季度更多以结构性行情为主。 人民币近期持续升值也让中国股市对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显著提升。目前QFII和RQFII对海外机构投资者配置中国股票的规模限制已经解除,考虑到中国经济恢复速度全球瞩目,中美之间又有2.5个百分点的利差,而且中国股市的估值水平相对较低。从全球比较来看,美国标普500成分股平均市盈率从去年末的24.03升至今年10月中旬的33.98,纳斯达克指数成分股平均市盈率从去年末的33.46升至今年10月中旬的70.06,日经225指数成分股平均市盈率从去年末的18.82升至今年10月中旬的38.83,韩国综合指数成分股平均市盈率从去年末的17.14升至今年10月中旬的29.31,涨幅均比较大;但中国A股平均市盈率仅从去年末的14.28小幅升至今年10月中旬的14.54,明显还是价值洼地。四季度预期将会有更多海外资金布局中国股市。数据显示,当前已申请的QFII规模约1200亿美元,一旦美股单边上涨行情不再,短期内有望出现30%-50%的增量资金流入,给A股市场提供千亿人民币级别的资金支持。疫情出现拐点和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将大幅减少投资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 从行业基本面看,投资亮点正不断恢复增多。上游行业中石油价格下行压力较大,空调销售四季度可能随“双十一”等促销活动影响出现恢复,铜价可能走高。下游消费行业持续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8月由负转正,实现年内首次正增长,通讯器材、汽车、生活用品和办公商务相关行业预计在四季度将持续作为主要拉动因素。随着国内疫情形势得到有效控制,四季度服务行业的生产恢复有望成为新的亮点。 3.大宗商品价格短期波动为主 四季度,海外疫情进展和美国大选是扰动大宗商品价格两大重要因素。一方面,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三季度末出现了疫情反弹的苗头,同时新冠疫苗进展顺利、部分疫苗可能四季度就能投放市场,疫情形势在四季度末出现明显缓解的可能性增大;另一方面,美国选情持续胶着,随着大选11月尘埃落定,四季度末趋势也会逐渐明朗,但也不排除在权力交接过程中出现各种意外。 黄金短期内很难再次出现单边向上行情。黄金价格在创历史新高后高位震荡,“获利回吐”的情绪是造成当前黄金滞涨的主要原因。近期金价调整更多归因于上一波黄金熊市套牢盘集中获利回吐,导致金价在上一轮高点1900美元/盎司附近震荡。虽然长期基本面支持金价上涨,但短期行情则更多以波动为主。 油价近期以波动行情为主。主要产油国第三季度复工复产的速度超越了全球整体需求回暖的速度,导致石油价格短期出现滞涨的状态。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最新报告显示,四季度石油市场很可能出现供给加速、需求放缓的新局面;四季度末至明年一季度,随着疫情的负面影响逐渐减弱,石油需求可能会出现恢复态势,油价有望在今年年底或明年一季度重启上涨过程。 疫情和飓风叠加成为影响部分农产品供给的重要因素。大豆对外依存度较高,受中美经贸协议执行等因素影响较大,可能会出现因美国大选前中美经济形势变化导致短期供不应求的情况。玉米整体供给充裕,不过近期台风接连造访东北造成玉米倒伏,玉米价格上涨动力增强。台风季过后,国内玉米跟随海外玉米价格将呈现出先抑后扬的走势。 4.汇率和海外市场受美国选举影响较大 美元指数可能在近期回稳。5月以来美元快速贬值,但近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反弹。美元指数中欧元占比最大,短期内欧美经济分化是美元走向的重要变量。进入8月后,欧洲疫情反复、统一财政刺激方案面临难细化和美国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使得美元形势出现反弹。历次大选前三个月通常是美国利好信息集中释放的阶段,美元指数都有一定幅度的上升,2008年最高上升12.09、2012年上升2.36、2016年上升8.44,当前美元指数可能已经进入了“大选行情”阶段。大选结束前美元指数可能小幅反弹,大选结束后美元将趋势性走弱。 美股在经历的前期的单边上涨行情后,部分行业和公司出现了估值虚高的情况,存在较高的投资风险。以纳斯达克为代表的科技股涨幅惊人,从区间最低的6631.42点持续上涨至12074.07点,不到6个月的时间内就上涨超过80%。对于前期上涨较快、估值虚高的行业和公司,面对四季度层出不穷的风险事件,短期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估值回调。但部分行业由于疫情缓解可能带来业绩提升机遇,也存在一定的投资价值。 综合宏观经济、市场走势等分析,植信投资研究院设计了“资产配置风向指数”,为普通投资者决策提供资产配置的方向参考。该指数从宏观面、资金面、基建/地产、公司/行业和国际形势五个维度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大类资产的配置风向。当风向指数接近5时,说明当期的市场状况适合投资权益类资产,有可能获得较高的资本利得;当风向指数接近0时,说明当期的市场状况适合投资固定收益类资产,在确保本金不受损失的前提下,获取相对合理的收益。 2020年四季度,资产配置风向指数为2.5,级别为“中性”。其外在表现为权益类投资既存在有价值的长期配置机遇,又面临着短期重大事件造成的净值波动风险。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做适当取舍。 三、把握有利时机,布局权益资产 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复杂多变,导致四季度金融市场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不过,一旦各种不确定因素消除,今年年底或明年初很可能是布局权益类资产的重要时间窗口。在当前境内权益类资产估值明显偏低的情况下,受国内外各种有利因素驱动,权益类资产价格上涨趋势很有可能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形成,对此需要加以高度关注。对于资产配置,一些具体的策略建议包括: 1.固定收益类投资聚焦优势品种 建议在合理评估产品的风险水平后,适当配置固收类信托、金交所产品;同时也可关注有一定封闭期的债券基金。鉴于未来获取较高的低风险收益需要更专业的标准化债券管理能力,建议应尽早布局,寻找优秀的债券型基金管理人。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较低,适合对收益水平要求不高的投资者。 2.权益类投资应符合自身风险偏好 对于稳健型投资者,建议维持股票资产的配置比例,同时更多通过短期趋势性交易进行股票投资。投资者可以适当关注有色金属、建筑材料等因为需求超预期导致产品价格上涨的相关行业;或是如影院、传媒等随着四季度复工复产可能出现业绩亮点的服务性行业。 对于积极进取型投资者,建议适当提高股票资产的配置比例,投资估值合理的优秀上市公司追求长期收益,忽略短期的价格波动。投资者可以适当关注以下领域:随着消费季来临销售恢复可能超预期的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行业;受四季度投资和基建复苏影响业绩有望超预期的机械设备行业;受国内旅游业复苏带动和“双十一”消费提振的交通运输行业;或是目前估值较低,“金九银十”后销售情况可能出现反弹的房地产行业。 3.大宗商品投资着眼长期,适当关注短期 虽然黄金价格在三季度后半段出现了阶段性回调,但黄金未来仍属于上涨概率较大的品种。建议投资者将黄金作为中长期配置的资产进行投资。当前金价短期回调为投资者买入黄金提供了较好的时间窗口。同时,投资者在持有黄金期间应适当关注美国选情变化、全球疫情进展等重要影响因素,适当调整仓位、控制投资风险。 农产品等大宗商品年内依然会保持供大于求的整体格局,缺乏长期上涨动力。如果投资者对大豆、玉米等短期可能出现供给缺口的品种感兴趣,建议投资者寻找股票市场相关个股的短期趋势性机会。由于供需形势并不十分明朗,因此不建议投资者使用期货等高杠杆投资工具。 4.海外资产投资应保持谨慎 美国股市当前热点科技企业的估值水平仍然虚高,四季度依然建议投资者降低美股头寸、控制风险。对于估值严重脱离基本面的部分纳斯达克科技股,投资者应该更加谨慎。尤其不建议人民币投资者在当前形势下兑换美元投资海外市场,应避免将自己暴露在股票市场回调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风险当中。 5.不动产投资重点关注一线、核心二线中心区域 长期而言,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将承载更多产业和人口,土地供应与人口流动方向匹配程度将会上升,建议关注一线、核心二线城市中心区域房产。注意到传统经济增长极所覆盖的地区,包括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城市群房价上升态势较为明显;成都、沈阳、西宁等二、三线核心城市房价上涨速度也比较快。风险方面,需关注部分房企债务问题。一级市场不建议配置“人地钱”流出区域所在的不动产资产,二级市场可适当关注优质龙头房企的权益类资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