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组织振兴   张健:着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
返回列表
查看: 395|回复: 0
收起左侧

[治理策略] 张健:着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0-11-5 16: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张健(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研究员)

  新形势下,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平台大大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大学生多元化的思想、价值与情感需求,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情况更为复杂,推动其转型发展势在必行。为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亟需通过有效整合各种工作资源,实现多主体之间的合作,以解决单一力量无法解决的难题。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的模型源于协同理论的运用,为后续深入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可以凝聚合力发挥协同效应。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多元主体供给面临碎片化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现实与虚拟、社会与学校、课堂与课外等各个生活层面高度综合化、社会化的体系。大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最主要、最直接的影响因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除自身内部各系统协同以外,还需要整合家庭、社会、企业等力量,共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多样化趋势,客观上促使了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多元化,这些力量之间相互依存、合作互补,呈现出工作主体多样化的架构。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难题,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和专门力量建设,努力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门队伍。
  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不同主体之间在协同中面临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各主体容易受限于局部利益而难以形成相对一致的工作节奏。如高校辅导员是直接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但很多时候完成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成为他们的主要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则注重理论的灌输,往往缺乏对学生生活的现实指引。特别是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的大环境下,其他专业课教师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角色融入还需要不断探索。此外,一些管理部门也存在着重管理轻价值引领的情况。这些因素造成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分散且弱化,使思想政治工作陷入碎片化困境。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各主体间权责不明、边界不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多元化也使得协同难度加大,对协同主体之间的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理论宣传、思想教育到行动实践,需要由不同的主体来完成。协同不是简单地将多个主体“合而为一”,应在明确工作边界的前提下,明晰不同工作主体的权力与责任。
  第三,缺少强有力的协调主体和制度保障。实践中,由于一些部门过度强调各司其职,缺少相应的组织机构保障,思想政治工作各主体往往是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难以真正实现工作协同。因此,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突破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缺失难题,以整体、联系、互动的思维,探讨与多元供给体系相伴生的协同机制建设问题,是解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碎片化的必要路径。
  协同理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契合
  面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围绕思想政治工作目标,有效整合多种工作资源,通过不同主体之间的高度协同,形成工作合力,增强工作执行力,提升工作实效性,达到最佳工作效果。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在研究激光理论的过程中,提出协同学概念。他认为,协同是通过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以及子系统之间的互动,使系统呈现出有序化的结构。协同理论强调了系统的两个方面:一是协同效应;二是自组织性。协同的目的就是为了系统整体的同一性、结构的稳定性、进化的有序性和功能的最优化。协同的过程就是实现局部之和大于整体的过程,协同理论因其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巨大解释力引起广泛的关注。
  协同是各子系统合力实现特定的目标,协同机制则是这一过程的程序化作用方式。协同机制是协的规则和程序的总和,它是协调各子系统之间各个要素产生相互作用、发生反应的内在规定和控制方式。协同机制以更加宏观的视角从系统、从整个组织的角度来审视协同的功能运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就是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从理论与实践出发,以增进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协同为主要抓手,由表及里,构建一个由局部要素到整体系统相协调的结构,发挥积极的价值导向功能。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调机制首先要进行目标分解,将思想政治工作总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各子系统需要实现的相关细目标。同时,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需要概括出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的异质性子系统,进而分析由这些异质性子系统形成的新结构和这些新结构的工作原理。
  协同理论与思想政治工作高度契合,为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思想政治工作是个开放的系统,需要把握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原则,不断运用系统协同的工作原理充分激发系统的自我更新与创造能力。加快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实现工作资源的优化整合,提升工作效率是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的构建动力,有助于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碎片化难题。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协同机制、组织协同机制、制度协同机制、队伍协同机制
  一般而言,思想政治工作由主体、客体、环体和介体四个主要因素构成,与之相对应的分别是教育者、受教育者、环境和教育的载体。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针对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不同分工,会采取不同的问题处理方式,呈现出不同的工作原理。由此形成以下几种协同机制:理念协同机制、组织协同机制、制度协同机制、队伍协同机制。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互动的整体,这些不同的协同机制都是围绕着教育对象、教育目标开展工作。
  第一,理念协同机制会衍生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的组织协同机制和制度协同机制。思想政治工作协同系统是多维、动态、互动的立体结构,理念协同才能推动协同制度的确立和执行,保证不同主体间的组织协同。坚持“爱与服务”的教育理念,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立德树人与传道授业协同推进、同向同行。
  第二,组织协同机制主要通过组织过程与组织结构良性运作,实现组织内部以及不同组织之间的协同。组织协同机制会衍生出高校—社会—家庭协同机制和嵌入协同机制,通过信息交换与共享实现效率最大化,推进校内不同组织之间的协同以及家校协同、校企协同、社区与高校思想工作协同等不断深入。
  第三,制度协同机制贯穿在其他协同机制中,以明确的规范制度和统一原则保障整个协同系统的顺利运行。高校要从认识论和系统论出发,对构建“大思政”格局和“一体化”协同育人体系的相关制度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形成具有统筹育人工作功能的制度体系,保证各方力量、各种资源、各类课程、各个岗位都有明确的育人功能、育人要求和考核标准。
  第四,队伍协同机制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之间的协同,这里不仅仅是指专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在“大思政”格局下,高校的其他专业课教师、行政管理部门乃至后勤保障部门都承担了一定的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结合岗位目标与职责,这些不同的主体需要主动扮演好主流价值观培育的角色。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1 | 帖子:3002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