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准(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 我国旅游业具有广阔的高质量发展空间
从质量上看,我国旅游业仍然更多地呈现出“旅游大国”的面貌,但在深层次结构上与“旅游强国”仍有较大的差距,这些质量层面的差距,是可以通过产业运行机制的调整追赶的,这些质量方面的提升,能为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广阔的再发展空间。
第一,提升游客人均消费,将为产业升级奠定基石。2019年,我国国内游客人均消费为953.23元/人次,入境游客人均消费为903.59美元/人次,与之相比,2018年全球国内旅游人均花费为347.5美元、入境旅游人均花费为1243.2美元,均高于我国游客的旅游人均花费。从世界旅游总收入排名前20位的国家来看,旅游人均花费平均为392.3美元/人次,中国仅为244.7美元/人次,排在20个国家之末。从我国居民的旅游消费潜能看,游客人均消费有较大提升空间,从人次的增长转向人均消费的增长,不仅能带来旅游消费的升级,也为产业的发展带来综合的发展动能。
第二,提升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度,将令旅游业发挥更大的产业带动作用。2015年到2019年,全国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比重从6.10%增长到11.05%,但与国际较优水平相比,仍然存在差距。以新兴经济体为例,2018年新兴经济体旅游业收入相当于GDP的平均比重为15.4%,中国与之仍有相当差距。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来临,旅游业和GDP的相对关系仍将发生变化,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度,以及旅游业对总体经济发挥的效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第三,提高旅游企业综合效益,将能构建产业高质量运行的基石。企业是旅游产业的基本运行单位,体现其运行质量的是企业效益,但我国旅游业“小弱散差” 的基本特征长期没有得到改变,2019年,我国旅行社共38943家,平均营业利润为7.7万元/家,星级饭店10003家,其中通过省级审核的8920家,星级饭店平均利润为62.32万元/家,旅游企业总体盈利能力相对较低,特别是与全球主要旅游企业相比差距明显。这样的总体局面在近几年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提高旅游企业综合效益,将为产业的高质量运行构建基石。
第四,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将推动我国走向旅游强国。据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全球旅游业竞争力报告》,旅游商业环境方面中国排名第53位,安全防范方面排名第59位,旅游健康与卫生方面排名第62位,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方面排名第58位,旅游业的优先程度方面排名第66位,旅游国际开放度方面排名第76位,价格竞争力方面排名第43位,环境可持续性方面排名第120位,旅游服务基础设施方面排名第86位,旅游业大而不强的特点彰显无疑。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将推动我国走向旅游强国。
第五,提升旅游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将在本质上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转型。和传统的旅游强国比,我国旅游业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如与美国相比,我国的入境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幅度与其相差14%。进一步分解,中国入境旅游业的技术进步和美国不相上下,说明中国旅游业在新科技的采用或新产品的发明方面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为负增长,拖累了整体技术效率的发挥。特别是规模效率的不足,说明中国旅游业在组织和管理大企业的能力及知识方面仍有缺陷。提升旅游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将全面转变旅游业的增长方式,带来产业面貌的全面改变。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结构性问题制约
我国旅游业尽管有较大的高质量发展空间,但也深受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制约,要构建高质量的产业体系,亟待改革和创新。
发展动能的结构性支撑不足
在发展红利上,前一阶段支撑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关键要素,包括人口、投资、资源等,正在相继发生变化,人口红利在明显减弱,资金成本在明显上升,资源开发约束日益增强,旅游业的整体运行成本在抬升;在发展机制上,体制性、结构性、时效性障碍同步存在,多因素相互缠绕,资源、用地、价格、金融等多方面的改革处于深水区;在发展动力上,旅游产业的总体附加值不高,增长主要依赖资源的投入,以融合和创新为核心的新动能仍未能建立。
旅游消费的结构性深化不足
旅游消费虽然形成了较大规模,但关键结构上的深化不足,在消费规模上,出游率与主要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在消费人群上,既难以满足日益庞大的中产阶级乃至高净值人群的需求,导致消费大量流出,也较为忽视低收入人群的旅游需求,令旅游的人群覆盖性依然较低;在消费内涵上,旅游业的文化附加值依然较低,没有建立起有深度的消费习惯;在消费支出上,门票经济一枝独大,消费链上的延伸性消费严重不足,令产业链缺乏纵深;在消费目的地上,没有形成分工和梯度,高层次和国际化的消费目的地较为缺乏。
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性平衡不足
在国际层面,出境旅游远远大于入境旅游,面临出入境旅游发展显著不平衡的问题;在区域层面,区域间、城乡间的发展水平均有待平衡;在投资层面,政府投资和市场投资存在边界不清的问题;在环境层面,可持续的旅游业发展机制仍未完全形成,与旅游紧密相关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影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建立高效均衡的机制,解决旅游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要从高质量提升中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必须以效率提升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旅游领域的改革和开放,建立高效均衡的发展机制,全面提升产业运行质量,其核心是五个机制的建立。
市场化的产业运行机制
要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改革和开放两个领域的前驱作用,以改革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理顺政府、市场、社会的边界关系,推进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快政企分开,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直接干预,强化政府旅游公共服务职能,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要放宽旅游市场准入门槛,消除旅游市场各种机制障碍,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健全旅游市场规则,营造统一、公平、竞争的旅游市场体系,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要通过价格改革,有限降低产业发展面临的用地、能源、融资等多方面的高成本问题,令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建立在合理负荷之上;
要建立综合性旅游协调机制,整合政府资源、市场资源、社会资源,创新立体化、多部门、全过程、全口径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旅游市场体系。
高流动的基本要素体系
要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开放先导的作用,移除旅游业运行过程中游客、资本等的流动障碍,推动高质量国际合作关系的建立。
#在游客流动层面
要进一步优化出入境旅游签证政策,争取更多国家和地区给予中国公民落地签证便利,推进国内更多城市和区域实施更加便利的入境免签政策;
#在资本流动层面
要推动修订外商旅游投资法规,进一步放宽旅游准入门槛,提升旅游业营商环境;
#在国际合作层面
要大力推动双边和多边国际旅游合作,提高旅游合作水平,推动中国旅游企业走出去,加快旅游产业国际化布 局,创建有影响力的服务品牌。
双牵引的产业动力机制
要突破旧有的单方面的政府主导体系,建立需求侧推动和供给侧引领双向牵引的动力机制。
#在供给层面
核心在于培育旅游市场新主体,形成一批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市场主体;
#在需求层面
要高度关注满足大众和中产两大人群的需求,一方面形成普遍覆盖,另 一方面推动出境替代,逐步推进国内国际两种旅游消费的有序循环;
#在消费支出上
在消费支出上,逐步摆脱门票经济,延伸消费链,深化产业链;
#在目的地建设上
逐步推动消费目的地分工体系的形成,构建一批高层次和国际化的旅游消费目的地。
快替代的综合升级机制
要通过市场环境的优化,推动技术、业态、产品、产业的快速替代升级。
#在公共服务层面
要强化旅游信息化技术创新,积极关注突破型新技术的发展和旅游新业态的融合,促进旅游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协同发展,提升旅游全要素生产率;
#在市场层面
要构建适合企业进行业态创新的环境,推动有利于创新的市场机制的形成,鼓励企业运用新技术,形成新体验与新服务,鼓励企业通过产品升级获利;
#在教育层面
要推动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促进人才的跨界融合。
稳健化的均衡发展机制
要防范旅游业运行过程中的发展风险问题,建立稳健化的均衡发展机制。
#要防范投资风险
建立金融和投资的稳健化发展机制,防范过度的金融化和地产化,使旅游投资更精确地适配市场,减少错配投资无效投资和过剩投资,并建立起资本杠杆和投资结构的预警机制,防范一哄而上和过度竞争;
#要防范生态风险
严防旅游生态冲突,推动旅游业的绿色生态发展;
#要防范社会风险
降低因发展旅游而发生的社会冲击,警惕旅游发展中的社区不和谐、过度娱乐化等问题,发展健康可持续的旅游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