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胡承霖(安徽农业大学教授) 我国从“十三五”开始,将粮食生产由过去的只着重产量转向优质、增产、节本增效的途径。长时期以来,粮食种植的效益较低。在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中尤以生长期较长的小麦效益更低。上世纪“八·五”后期提出,要确保“九·五”末(2000年)实现初步小康,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吃饱饭的目标,即粮食总产达到1万亿斤。由于1996-1998三年粮食连续丰收,因而提前达标。但此后由于粮食面积缩减,加上气象灾害等原因,又出现连续五年减产,达1700亿斤。导致国内外议论纷纷,美国人布朗甚至抛出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谬论,因而激起国人意识到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中。党的十六大后,党中央提出“三农”工作是党的工作重中之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首要任务。在全国范围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攻关行动,而在黄淮海地区要求三大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分别达到亩产600、700、800公斤的目标。全国上下努力奋战,终于在2015年使全国粮食实现12年连续增长,总产达到12428.7亿斤,按14亿人口计算,人均占有粮食460多公斤,为实现全国人民达到95%谷物自给、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众所周知,种粮农民为了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必须不断加大对耕地的物化投入,其中肥料是粮食的粮食。从最初施用农家肥到增施化肥、农药,直到高投入化肥、农药,并进行大水漫灌等拼资源举措,因而导致耕地土壤出现肥、水、农药的面源污染,再加上工业等污染,耕地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产和农产品质量,间接危害人体健康。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及保护耕地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部署……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因地制宜,在粮食生产上采取最有效措施,既要减少化肥、农药等对耕地的污染,又要让种粮农民实现优质、增产、节本增效的目标。以下是安徽农业大学小麦科技团队“十三五”期间在淮北亳州市涡阳县基点进行的小麦“双百工程”(每亩生产成本减100元,增100斤产量)绿色增产模式三年研究结果。
建立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示范推广,促三产业融合发展
早在2013年和2014年,我们在涡阳县境内开展不同优质小麦品种的观察试验。当时看出,由河南新乡农业科学院育成的新麦26优质小麦品种,无论在产量和品质性状上均较为良好。其面粉适宜制作面包、饺子、优质面条、馒头等。我们用其面粉在实验室内制成的面包与国内主流的金象面包粉所制作的面包,经食品同行专家鉴定认为二者不相上下,说明该品种可代替进口小麦。而此时新麦26优质小麦品种已被该县“同丰”种业购买了在安徽省的经营权。我们于2016年与“同丰”种业进行产、学、研结合,对该品种建立生产基地示范推广。通过对该品种加速良繁,订单收购,边示范,边推广,很快就在亳州、阜阳两市境内扩种到150万亩以上。与此同时“同丰”种业与当地大型面粉企业合作,进行加工制粉和制作优质面条、水饺、面包等食品。延伸了产业链后,推动食品行业与餐饮业的发展,促使他们盈利能力得到增长,从而也拉动了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对于种植优质麦的农民来说,同样也获得了较好的收益。譬如他们在收、种两个季节分别得到“种业”加价收购优质商品麦,每百斤加价6~7元。种麦时又有当地政府给予优质良种补贴,每斤补贴0.6~0.8元,两项收入,也是较为可观的。
减少化肥、农药及种子用量,既可节约生产成本,又有利于保护耕地生态环境
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化肥的消费量最大,占世界35%,2000年用量是3000万吨,至2015年则上升到6000万吨。每年氮的损失为14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吨尿素。自“十三五”开始,虽然提出化肥零增长号召,但在农村生产一线的多数中老年农民中,因为受传统思想影响,仍习惯于使用大肥、大播量的做法。我们调查了解,目前淮北麦区每亩生产成本约500元左右,其中化肥、农药及种子就占了一半。考虑到当地小麦前耕种作物为夏玉米或大豆,而夏玉米施肥较多,大豆能固氮,所以土壤的基础肥力尚好,而小麦苗期生长缓慢,需肥量较少。我们将原用的麦田基肥100斤复合肥(氮、磷、钾均为15%)减为60斤。小麦种子减为20斤,加上对防治病、虫、草、害农药再减去10元,总共就可减少100元的生产成本。由于自“十一五”以来,淮北麦区就改为选用弱冬性小麦品种为主,于10月上旬采取适墒早播与降低播量相结合,可获一播全苗。出苗后距离越冬前有65~70天的生长,可使麦苗主茎叶片长出6~7叶1心,单株分蘖达到3~4个以上,形成壮苗越冬。这不仅增加了冬季抗旱、抗寒的能力,而且冬前生出的大分蘖成穗率高,既是构成亩穗数较多的基础,又能在次年早春小麦返青时抑制春生分蘖的滋生,有利于麦行间的通风透光,控制了纹枯病的发生。同时也促使小麦植株的稳健生长,这对后期因遇大风降雨、强对流天气,防止小麦倒伏具有明显的效果。
值得指出,如能长时期坚持在麦田减少化肥、农药用量,这对过去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所导致的耕地面源污染,包括某些重金属污染源都会得到有效减排,并可以逐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使土壤中有益细菌等微生物的生存条件也得到改善。所有这些,都表明耕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后,生产出无污染的粮食,让该餐桌上的食品安全也就有了保障。
喷施水溶肥,提高小麦植株的光合作用效率
世界上人类所吃的粮食和其他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所谓“万物生长靠太阳”。我们在淮北麦区的研究成果表明,春季在麦田喷施的水溶肥(经农业农村部核定确认)与原来施的化肥相比,既不增加生产成本,又能减少化肥的多种缺陷,尤为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麦田植株的光合作用效率与延缓植株后期叶片早衰。例如在小麦拔节前(3月上旬)、孕穗前(4月上旬)、和籽粒形成后的乳熟初期(5月上旬)喷施水溶肥后,很快就能通过光合作用过程分别为麦田增加亩穗数、每穗粒数及籽粒重量加大力度,从而收到亩增百斤粮的效果。此外,还需说明的是,在以上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过程中,尚能对大气减排二氧化碳与释放新鲜氧气,这对打好蓝天保卫战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光合作用是农业生产中技术措施的核心。太阳光能资源是挖掘农作物生产潜力的最重要源泉。提倡小麦高光效种植,可以充分发挥其特有的种植技术优势,所谓向光合要产量,是大有可为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