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粮情研判   黄季焜:2035年我国水稻小麦可保持100%自给率
返回列表
查看: 307|回复: 0
收起左侧

黄季焜:2035年我国水稻小麦可保持100%自给率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71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718869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8-2 15: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7月27日下午,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世界种子与粮食安全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会上,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季焜以《全球背景下的中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为主题发表演讲,他表示,目前中国粮食安全面临几大挑战,未来几年我国水稻和小麦的自给率稳定在100%,但玉米的自给率将逐渐下降。
11.jpg
  7月27日,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季焜发表演讲。直播视频截图
  黄季焜介绍,目前全球实际可利用耕地约为14.2亿公顷,全球的人口分布和耕地存在不均的问题,粮食安全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他举例说,2019年,东亚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22%,但拥有耕地面积仅为全球的9%左右,而北美地区人口占全球仅5%,却拥有14%的耕地,“因此国际贸易在解决粮食安全上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他表示,全球食物生产还有很大潜力,若想保障中国乃至世界的食物安全,就要给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提供农作物的生产能力。
  “过去40年,我国保持农业高增长,也基本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数据显示,过去40年,中国人口年均增速约为1%,而粮食生产的增长率达到2.1%,约为人口增长率的一倍。黄季焜分析,粮食增产有两大主要原因,一是投入的增加,包括化肥、农药等农资的投入;二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包括科学技术、管理手段改进等方面的进步,“未来农业发展主要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在农业的总产值方面,40年来平均增长了5.4%。为什么农业能够快速发展,实现增产?黄季焜认为,除了进行联产承包、土地流转、三权分置等方面的改革,实现制度创新外,科技的进步是最主要的原因,“我国在育种、栽培、灌溉、植保、机械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成绩。”此外,市场改革和更多的农业投入(农田灌溉、基础设施建设)等两方面也十分重要。
  过去几十年我国农业发展快速,但如今农业发展也面临着几项挑战。黄季焜说,由于国内需求的快速增长,中国从2005年开始,逐步从食物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主要进口农产品为大豆和油料作物,近几年玉米进口也呈上升趋势,这些属于土地密集型产品”,他说,正是因为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低于国际水平,才需要进口这些作物。
  另一大挑战,是近期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增长率从最初的5%逐渐下降,最近有研究表明增速已经降至1%。”同时,我国资源环境压力也在逐渐加大,“中国的食物如果完全自给自足,那势必要以资源环境为代价。”
  基于目前的农业发展情况,黄季焜预测,进口食物总量将从2018年的6%左右提高到2035年的10%以上。未来,水稻、小麦和糖料作物等生产总量也将逐渐下降,“数量的需求下降,但品质的需求在提高。”同时他预测,到2035年,我国水稻、小麦依然能保持约100%的自给率,但玉米的自给率将逐渐下降,“到2035年,玉米自给率将减少到85%以下,主要原因为玉米是畜产品的饲料。”
  黄季焜建议,我国要继续推进对外开放、构建贸易全球治理体系,保障粮食安全和降低贸易风险,同时继续加大帮助非洲等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提升农业生产力。
  新京报记者 杨亦静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2 | 帖子:2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