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产业振兴   汤宏:将易地扶贫搬迁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工程
返回列表
查看: 1024|回复: 0
收起左侧

[产业策略] 汤宏:将易地扶贫搬迁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工程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57722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19-9-6 10: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汤宏(郧西县委副书记)

郧西县:将易地扶贫搬迁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工程

  郧西县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是湖北省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47.7%,是全省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最重的县。为高质高效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我们立足县情实际,不断完善安置点配套设施,狠抓产业发展,加强社会管理,圆满完成25942户70928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实现了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
  坚持因地制宜,打造适度安置新模式。全县80%的贫困人口居住在高山、深山和土地石漠化地区,山高坡陡,土地瘠薄,生存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就近选择建房场地、建设配套基础设施难度较大,不具备“一户一基”条件。针对实际情况,我们把适度规模集中安置定为易地扶贫搬迁首选模式,以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依托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自然村和中心村进行适度规模安置,共新建集中安置点1116个,集中安置搬迁25531户69561人,占易地搬迁总人数的98%。在方便生活的基础上,安置点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做到“四个靠近”,即靠近产业基地、靠近工业园区、靠近旅游景区、靠近中心城镇,既方便了群众出行,又较好解决了就学、就医、就业等民生问题。在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通过在村域内适度规模集中
  安置,最大程度保存了农村的文化和传统,便于邻里之间相互照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独居户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坚持规划引领,打造设施健全新环境。按照先近后远、先易后难、分步推进的原则,全县整合资金分三年推进安置点各类配套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安居条件。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贫困村通村通组水泥路、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和自然村通电通网等基础设施“三提升”工程,着力完善交通、饮水、电力、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补齐网络、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短板,为全县84个重点贫困村配齐托儿所、卫生室、小商品和农资超市、群众文化活动场地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安置点群众就近享有教育、医疗、购物、金融、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服务需求,让搬迁对象身在农村也能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后顾之忧”,着眼农村实际,全面推行安置点“七个一配套”建设,即一个共享栏圈、一个农具房、一个生态厕所、一个红白理事房、一排路灯、一套环卫设施、一户一分菜地,满足群众基本生产生活需求,得到了搬迁户的广泛认可。
  坚持就近就业,打造立体产业新格局。围绕“县抓重点产业、乡建特色产业、巩固传统产业、发展订单农业、全域推进扶贫车间”的发展思路,发展壮大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通过产业“造血”、就业“储血”,推动精准脱贫,提升脱贫成效。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依托龙头企业带面,合作社牵线,
  精准对接农户,企业与贫困户签订种植合同,统一收购,累计发展红薯、高粱、铁扫帚等订单种植基地3.3万亩。对不具备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户,采取土地、山林入股合作社或市场主体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实行“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支部引领、企业能人带动、贫困户入股、村干部参与”模式,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全县发放4.58亿元金融贷款,支持1.2万户有条件的贫困群众发展马头山羊、核桃药材间作、香菇、茶叶等产业,扶持建设马头山羊保种繁育场8家、小单元养殖示范户90户,中药材基地达15.6万亩,茶叶基地达3.72万亩。依托集中安置优势,积极发挥农村妇女和弱势群体的力量,大力发展特色手工业,在安置区建设竹藤编、织女绣、制鞋、钓鱼钩、电子元器件组装等扶贫车间380个,带动1.9万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通过整合培训资源,完善“校企合作”定向培训模式,组织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深化拓展与广东四市、天津、武汉、西安等地劳务协作,累计帮助4.5万余人实现精准转移就业。依托“绿水青山”生态优势,结合七夕文化资源,通过发展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休闲农庄、农家乐、民宿、民俗村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模式,实现农民职业化、农村景观化、农业休闲化,建设美丽新农村。
  坚持群众自治,打造和谐文明新家园。易地搬迁对象在搬迁前分散居住,生活习惯不同、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为促进搬迁群众适应集中生活,我们注重加强后期服务管理,不
  断提升群众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探索推行“楼长”式管理,由村委会牵头组织、安置点群众推荐、乡镇审核培训,选取服务意识强、素质较高、责任心强的人担任该安置点的“楼长”。充分发挥“楼长”“社情民意信息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治安防范巡逻员、安全管理监督员、应急处置消防员、民生保障服务员、文明新风倡导员”的“管家”作用,构建服务管理长效机制。结合宣讲巡演、文化下乡等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精准扶贫十大模范人物”百场宣讲和郧剧《魏登殿送礼》百场巡演活动,深入挖掘宣传基层一线无私奉献、自主创业、不等不靠的脱贫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感化周边人。完善“邻里守望公约”“居民十不公约”等村规民约,教育引导群众自我管理、移风易俗、爱护环境、诚信守法。将传立家风家训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平安幸福人家”“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好乡贤”等系列评选活动,传递正能量,弘扬新风尚。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585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