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胡冰川(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来,叠加美元流动性、地区冲突等因素,全球农产品价格已经处于196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可以讲,当前全球农产品价格是历史性的。
正因为如此,全人类今天都格外重视粮食安全,面对这一问题,相当数量的人群持悲观情绪,但是也有相当数量的人群持乐观情绪。这两种情绪的博弈就形成了当前的期货价格。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伴随着俄乌冲突从爆发到持续,全球农产品价格也从历史顶点逐步回归。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价格为例,2022年3月8日出现历史最高价为每吨500美元,但是到5月7日已经降至每吨400美元。如果说期货价格是情绪的反映,那么显然积极情绪在市场中更胜一筹。
农产品价格势必逐步回归
当今时代,无论悲观还是乐观,显然都是由基础事实作为支撑的。盲目情绪固然不会消失,但是注定不会长期存在,毕竟市场会一时失灵,但不会一直失灵。根据FAO预测数据,2021/22年度谷物产量为28亿吨,而2019/20、2020/21年度谷物产量分别为27.2亿吨和27.8亿吨。不仅如此,在过去的三年中,全球油脂油料、食糖、肉类、奶类都在增产。尽管当前俄乌局势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悲观情绪,但是并未对全球农产品供需造成结构性影响。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农产品历史高价的刺激下,农业增产的潜力将会有效释放,未来农产品价格势必逐步回归。
20世纪60年代的绿色革命以来,全球粮食生产能力大幅提升,极大地缓和了人与自然的矛盾,也带来了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全球面临饥饿人口增长了接近1亿人,但是从历史发展来看,当前粮食安全形势获得了很大的改善。
实际上疫情的负面影响并非来自农业产出,而是来自全球治理的紊乱,例如贸易秩序、地缘政治、经济局势等。最直接的例证如俄乌冲突以来,西方国家升级了对俄罗斯制裁,使得相当体量的粮食贸易无法履约;再如,此前立陶宛限制白俄罗斯钾肥过境运输……类似情况,对全球粮食安全带来破坏性影响。全球并不缺粮,只是秩序紊乱以后,就使得资源配置出现偏差,从而导致“缺粮”。
资源错配带来的“缺粮”推动了全球粮价上涨,使得很多依赖农产品进口的发展中国家,甚至于传统的农产品出口国,都卷入了饥荒焦虑。埃及、黎巴嫩因为粮价上涨增加了进口成本,推动了国内通胀,使得原有的国内矛盾进一步加剧。整理公开报道信息,过去一段时间里,全球有35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不同水平的农产品出口管制措施。例如,3月13日,阿根廷政府宣布立即暂停豆油和豆粕的出口许可;4月22日,印尼宣布从4月28日起停止出口所有食用油和棕榈油原材料。从理性角度来看,近期对农产品进行出口管制的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农产品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有限,包括俄罗斯。
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具有阶段性
在一般印象中,俄罗斯地大物博,是天然的农产品出口国,实际上,俄罗斯直到2019年才实现了农产品的净出口,此前俄罗斯一直是农产品净进口国。所以俄罗斯及相关限制农产品出口的国家,自身也面临粮食安全的供应风险,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得已采取限制农产品出口的措施。只不过,类似信息容易加剧全球恐慌,形成恶性循环。
所幸的是,全球农产品市场的恶性循环不可能无休止进行下去,正如击鼓传花的游戏,最终会在某个时点结束。无论是创纪录的高价刺激了农业生产,还是抑制了农产品消费,市场一定会在某个时点重新获得回归。此时,往往会伴随地缘格局的缓和,理性思考会继续主导人类发展,农产品价格将会回归到合理水平,比如说“有效率的成本+社会平均利润”。无论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还是工业革命300年来的发展,其间无论发生过多少曲折,但是在整体上,农产品价格保持了持续下降,成为人类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
目前,全球农产品和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并可能将维持一段时间。但是有理由相信,这种高位在历史中并非常态。需要看到,此前有35个国家和地区宣布的农产品出口管制措施,更多的是临时性策略。比如,4月25日,印尼澄清禁止出口的是精炼棕榈油,而非毛棕榈油。农产品高价与其说是全球粮食安全心理恐慌的一个现实投影,不如说是人类进步过程中所必须支付的试错成本。
单纯依靠国内农业生产,已可确保粮食安全
反观中国,得益于长期在粮食安全方面的积累,尽管当前全球农产品价格处于196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但是国内农产品供应充足,食品价格保持稳定,与世界其他地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此可以从基本面和技术面两个维度进行解释。
从基本面来看,粮食安全始终是党和政府关心的战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面积、产量不能掉下来,供给、市场不能出问题”。202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6.83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483公斤,远超国际标准人均400公斤的水平。除此之外,中国生猪养殖已经从非洲猪瘟疫情中完全恢复,2021年肉类产量为8887万吨,同比增长16.3%;其他诸如蔬菜、水果更是创历史纪录。
从技术面来看,尽管当前地缘形势十分紧张,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恐慌情绪,使得农产品市场上的负面情绪不断放大,例如巴西暴雨、加拿大干旱、印度高温等。但是无论何种负面情绪,都会认真考虑中国粮食储备因素,这一点此前也被很多境外机构反复炒作。从研究角度,我们并不主张储备多多益善,但是面对当前粮食市场的波动和信息炒作,必要的粮食储备规模完全可以烫平信息失真,锚定农产品价格。
从中国来看,当前粮食安全来之不易。当然,从世界来看,农产品供需的新平衡将会很快形成。每个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加总到全社会有可能未必如此,所谓个体理性导致集体不理性,这种错误需要在发展过程中得以纠正,“否定之否定”形成了螺旋式上升。所以,居安思危之下也不必过度焦虑粮食安全。(来源:新京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