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4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受国内疫情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4月CPI同比上涨2.1%,创去年12月以来新高;PPI同比上涨8.0%,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
蔬果鸡蛋等涨幅明显 自去年12月以来,CPI涨幅首次突破2%。 从同比看,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1.5%转为上涨1.9%,影响CPI上涨约0.35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鲜果、鸡蛋和薯类价格分别上涨24.0%、14.1%、13.3%和11.8%,涨幅比上月均有扩大;猪肉价格下降33.3%,降幅比上月收窄8.1个百分点。 4月,猪肉价格环有所上涨。据农业农村部监测,4月份,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批发均价为18.52元/公斤,环比上升1.7%,同比下降42.6%;蔬菜批发均价为4.9元/公斤,环比下降11.5%,同比上升28.7%。 民生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应习文对记者表示,猪肉价格触底回升主要原因是前期猪肉产能调整滞后效果显现,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也稳定了猪价,从大周期看底部已现。保供稳价与天气晴好因素推动菜价下跌,对冲了一部分猪肉涨价压力。 同时,因疫情期间物流成本上升,加之囤货需求增加,薯类、鸡蛋和鲜果价格有所上升,但未来将有所好转。“鲜菜和鲜蛋的价格上涨多少和供应链和物流有关,区域性特征明显,这些价格上涨应该不会有持续性。4月份鲜菜环比价格已有所下降,说明当前区域性供应链、物流状况已有所改善,随着夏季蔬菜品种和供应的增加,预计食品价格上涨将呈现稳定趋势。”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对记者表示,建议政府未来可以考虑增加肉类储备,一方面可以托市,另一方面可以为未来肉类价格再度走高做准备。 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2%,涨幅与上月相同。其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29.0%、31.7%和26.9%。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记者表示,这反映出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起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加,价格从上游向下游传导。“需要注意的是,本月消费品价格上涨3%,涨幅加快1.3个百分点,同比涨幅为2020年9月以来的新高。” PPI涨幅持续回落 4月份,尽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但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保供稳价决策部署,PPI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有所回落。 “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保持高位影响,PPI继续保持环比上涨。4月份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保持强势,俄乌危机影响仍在,俄对部分国家断供引发天然气价格大涨,但中国疫情限制了石油涨幅,由高位回落。国内价格受外部通胀传导压力,且4月下旬人民币汇率贬值也引发进口成本增加。”应习文表示。 从环比看,PPI上涨0.6%,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从同比看,PPI上涨8.0%,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3%,涨幅回落0.4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0%,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从行业来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领涨,分别上涨53.4%、16.8%和14.9%。 “短期看,国际地缘冲突、全球疫情对能源商品市场影响尚未消失,能源商品价格短期大幅回落至常年水平可能性不大,预计国内PPI同比向常态回归仍需要一定时间,也就是部分企业未来一段时间仍面临较高能源、原材料投入成本压力。国内仍需对输入型通胀风险保持警惕。”光大银行金融研究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记者表示。 CPI仍有上涨空间 未来,CPI仍存在上涨空间。从猪肉价格来看,可能会继续走高。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500个集贸市场监测,2022年5月份第一周全国猪肉价格每公斤24.51元,环比上涨2.3%,已经连续三周上涨。 “从走势看,尽管存在国际输入性因素以及部分鲜活食品短期供给压力,但总的看,CPI保持温和上涨的有利条件比较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4月18日国新办举行的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表示。 专家也表示,CPI涨幅有望维持温和上涨态势。一方面是目前国内需求处于恢复阶段,并非过热,另一方面随着散发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助企纾困、保供稳价政策支持,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畅通,有助于降低商品流通成本,农产品、工业品供给逐步恢复常态。 PPI方面,专家预计将延续涨幅回落走势。“主要是全球经济趋缓拖累能源商品需求前景,能源及商品价格短期波动不改趋势回落态势;发达经济体引领全球政策转向,本轮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基础趋于弱化;同时,国内能源商品保供稳价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国内能源商品市场运行平稳,以及去年高基数效应将持续显现。”周茂华表示。 在货币政策方面,专家指出,目前货币政策两难有所增加。“一方面疫情带来的弱需求需要宽松政策呵护,另一方面整体通胀压力增加和全球加息大潮下政策掣肘增多。因此,结构性货币政策和疏通利率传导机制显得更为重要。当然,货币政策只是辅助,目前核心任务依旧是扑灭疫情和保障供应。”应习文表示。 周茂华则指出,国内政策需要对症下药,目前面临的问题既有需求不足,也有供给受限,行业间复苏不平衡。同时,多点散发疫情对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构成阻滞,这对国内生产、消费、投资构成影响,也对企业和消费预期构成一定干扰。(来源:国际金融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