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连平:当务之急是加大政策力度
返回列表
查看: 260|回复: 0
收起左侧

连平:当务之急是加大政策力度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2-5-13 09: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连平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

2022年一季度以来,疫情反复、俄乌冲突、全球通胀和美联储加息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新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了经济下行的压力。伴随着去年底以来积极宏观政策效应的显现和新的增量政策的推进,二季度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可能出现积极变化。二季度后增量政策工具推出及其力度、提前量和冗余度的把握,至关重要。
一、二季度经济可能探底企稳

1、投资将发挥稳增长关键作用

基建投资加快推进和制造业投资平稳增长将继续推动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对稳增长的政策效果将得到集中体现。随着疫情在二季度中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基建投资加速将带动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国共发行新增专项债规模约占1.46万亿元提前批额度的89%,占全年发行计划3.65万亿元的36%,高于2019年、2020年同期水平,成为历史上专项债发行进度最快的季度。从目前专项债发计划来看,预计5月底前能够完成去年提前下达的专项债券的发行,推动整个二季度专项债发行节奏仍旧保持在较高水平。再加上去年专项债结转的约1.5万亿资金,今年可用于基建投资的可用财政资金十分充裕。一季度我国新开工项目个数较去年同期增加1.2万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54.9%。4月全国合计开工约800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额合计超过3.4万亿元。各地已投资项目的开工率普遍达到75%的较高水平。资金到位情况较好,开工率保持高位,叠加去年储备了较多项目,将推动基建投资加速增长。制造业将平稳恢复但增速可能放缓。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和政府纾困政策不断落实下,生产商和上下游产业链信心将渐次恢复,居民消费意愿开始回升,外需虽有所回落但仍能形成一定支撑等,共同继续推动制造业投资平稳恢复。但疫情对于中小民企冲击较大,将在一定程度上拖累制造业增速。

房地产政策将进一步释放维稳信号,房地产投资可能触底,配合小幅下调房贷利率,推动个人按揭贷款增速较快回升。越来越多的城市陆续取消购房限制性措施,并适度放松公积金贷款门槛,有条件的将下调房贷首付或者二套比例,激活市场情绪。金融机构对房企的间接和直接金融支持力度将有所恢复,银行开发贷投放力度较一季度可能增强。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的政策有望落地,有利于房企扩大债券融资。随着疫情等因素阶段性减弱,重点城市商品房销售可能率先出现好转,并带动相应地区土地市场改善,房价跌势也将逐步收敛,房地产市场预期和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望触底企稳。预计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0%,其中基建投资增长8.0%,制造业投资增长7%,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降至0%左右,4月可能为负值。

2、消费触底回升有助于稳住经济基本盘

在疫情反复影响和恢复时间超预期之下,消费可能于二季度中前期出现阶段性低点。但在一系列利好因素支撑下,消费有望在二季度中后期触底回升。

本轮疫情从三月初至今已持续了约两个月,无论从持续时间、反复程度还是波及范围来看均超过预期。由于上海是全国最大的消费城市,社零数值占全国的4-5%,二个多月几乎停摆将至少对社零产生一个百分点的影响;全国多个经济和消费大省和城市均在实施不同程度的封控导致需求、供给和交通物流等均受到较大影响。预计4月社零增速进一步下滑至-5.0%左右。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二季度中后期消费低位回升也将获得支撑。两年多来的抗疫经验表明一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被压抑的消费需求就会得到快速释放。从居民支出结构上看,占比24%的居住消费和占比11%的教育文娱消费很容易受疫情影响,是导致消费支出变化的主要因素。这两项支出对疫情的敏感程度也较高,反弹速度和力度也较大。4月汽车零售销量预计同比下滑30%左右,汽车销售有望继续改善。房地产投资逐步企稳将会带动房地产相关消费回暖。预计二季度中后期社零开始触底回升,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可能为-0.5%。

3、出口承压但韧性犹存

进入二季度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叠加国内供给受疫情拖累,出口将承压。一是受俄乌冲突和部分国家货币紧缩的影响,外需有所减弱。联合国贸发会于近日将全球GDP由3.6%下调至2.6%,欧洲央行将欧元区本年GDP增速预期,由此前4.2%下调为3.7%。二是国内生产受疫情干扰较大,东南亚可能对我国形成一定程度的出口替代。越南、菲律宾等近2-3月的PMI均处于扩张期并持续上升。三是西方对俄制裁“大棒”波及我国出口。因欧美等国对俄罗斯采取贸易和金融制裁,不排除我国与俄相关的贸易品出口会受到波及,加剧二季度出口风险。四是进口能源及资源类产品成本高企,对加工贸易形成拖累,进而加大出口下行压力我国出口中加工贸易占比约27%,进口高成本将对出口产生连带拖累,预计二季度出口增速可能会降至8%左右。

鉴于我国拥有完善的工业体系、产业链和较强的制造业生产能力,政府继续推出支持出口的相关政策措施;出口市场多元化程度较高,RCEP又于今年落地实施;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出口仍将具有较好的韧性。

4、实现预期增长目标存在一定困难

疫情短期扰动难改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运行趋势,但国际上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和演变,导致今年实现预期增长目标困难加大。内需增长和宏观政策是决定中国经济总体平稳运行的两大因素。一季度,尽管“稳增长”政策稳步推进和落实,但疫情大幅反弹对内需造成较大冲击导致经济出现不小的下行压力。中国GDP排名前100的城市中有87个都在实施不同程度的防疫封控措施,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至少将延续至二季度中后期,导致二季度经济增长可能成为阶段性低点。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前期被压抑的内需增长潜力会得到大幅释放;为了减轻疫情造成的冲击,政府“稳增长”的政策力度也会进一步加大并加快落地步伐;再加上去年基数前高后低,下半年GDP有望呈现出逐步改善的走势。尽管如此,全年实现预期增长目标依然存在较大困难。

全年经济运行需要关注以下四方面风险。一是疫情反弹、地缘政治形势复杂和美联储加码紧缩力度,导致资本流出和人民币贬值压力阶段性加大。二是俄乌冲突带来输入型通胀风险,我国PPI呈现输入型通胀和成本推升型通胀的特征,上游原材料是PPI的主要拉动项。三是欧洲面临通胀压力,经济增速可能明显下滑,带来外部需求快速收缩风险和金融风险。四是疫情造成经济景气程度下降,引发企业主体就业岗位供给进一步压缩,再加上应届毕业生数量创新高之下,二季度就业压力明显加大。

二、当务之急是多措并举扩大内需

要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有效控制相关风险,仅仅依靠我国自身的潜力和韧性是不够的,当务之急是综合施策着力扩大内需。

当前经济形势首先需要积极财政政策继续加快支出进度。根据今年的财政预算,广义赤字率可能达到8%左右,积极财政政策可以发力的空间较大。但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为23.8%,较去年同期仅增加约0.3个百分点。当前国内外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国内消费、投资与出口增长。二季度保民生保就业保市场主体需财政政策加快支出进度,扩大对民生、科技、基建等领域的财政支持,上半年支出进度应该超过去年48.6%水平,即二季度可再支出约7万亿元。一季度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与支出进度分为14%与17.8%,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收入同比下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支出扩张规模。可以考虑适度放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限制,合理恢复土拍市场的正常运行。

有的放矢地加大对疫情冲击较大区域或领域的财政支持力度。上海、深圳、吉林等受此轮疫情影响较为严重,消费与投资能力受到较大抑制,需要地方政府增加工资性补贴、消费补贴、政府消费等的支出,中央政府可以加大受疫情影响严重区域的减税降费力度。疫情冲击可能会有一定滞后期,仍需继续加大对卫生健康领域的财政支持力度,有效控制疫情扩散。突出就业优先政策,继续加大失业保险稳岗就业返还力度。还需加大旅游、航空、物流、酒店等疫情影响严重行业的减税退税降费等支持力度。

积极财政政策促进内需恢复需要稳健货币政策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一是二季度专项债发行与基建投资仍需金融支持。地方政府专项债二季度仍需保持一季度发行节奏,对商业银行的资金需求较大。3.65万亿元额度加上去年专项债结转资金,今年可用专项债资金约5万亿元,约为2021年可用资金的两倍。基建及其他项目投资力度加大,对配套融资的资金需求量较大,商业银行需要加大对国家重点基建项目的信贷投放。二是合理改善房地产金融环境,因城施策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需要鼓励商业银行平稳投放房地产开发贷与并购贷,保障和支持居民合理购房金融需求;同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符合条件的房企发债。三是制造业、科创、绿色行业、普惠金融等领域资金需求仍然较大。二季度稳健货币政策可考虑再次运用降准和结构性供给,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推动社会融资成本稳步下行;扩大支农支小再贷款等结构性支持工具的支持力度。

加快有效基建项目建设推进速度,合理放宽审批要求和简化审批流程,保持优质项目合理充裕。进一步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和无障碍设施等各类基建项目的推进进程,加大“补短类”投资和“创新类”投资力度,保持“项目池”中项目储备充沛。相关部门在保证必要监管的同时可以适度放松项目审批,对低效和无效的投资项目进一步加强鉴别和监管,对有效投资项目则加快审批进度,并按建设时间先后进行匹配和统筹安排,以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通过保价格、降成本和增信用三管齐下助力中小民企经营,稳定市场预期,提振消费和投资积极性。针对原材料成本价格上涨问题,有关部门应及时做好保价稳供工作。继续完善纾困政策,减税降费与退税并存并举,进一步提高减免和退税的幅度和力度,扩大政策适用范围。优先支持困难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和手续费,提升融资便利度和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全面和深入地挖掘消费增长潜能。促消费仍然是扩内需的重要环节,需要加大创新力度,多方面协同促进消费。一是保障和促进就业,鼓励灵活就业。企业招聘时应适当放宽年龄界限,未育或者有生育多胎计划的女性在招聘时不得性别歧视。应保障灵活就业者和自由职业者的基本权益,增加社保自行缴纳途径和渠道。继续减轻企业负担,给予遭受此轮疫情冲击的店铺和厂商适当补贴,避免大面积裁员。加强对待业人员的相关业务技能培训,促进再就业。二是大力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培育新型消费。疫情下新消费在线销售模式的优势尽显。应加强监管,规范提升服务品质和提高技术研发能力。从增强政策层面支持、鼓励创新和加大扶持力度三个层面,来促进新消费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三是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全面营造放心安心的消费环境。四是有效促进汽车消费。减少汽车流通环节赋税,进一步降低售价。做好油价调控工作,避免出现连续大幅度涨价。保持当前新能源车补贴力度,加大城市、城镇和农村公共场所以及高速公路加油站新能源车充电桩的建设力度。

三、加大政策力度应对新的严峻挑战

4月29日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大政策力度,努力实现今年宏观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要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把握好目标导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为下一步政策如何更好地保障实现今年稳增长目标指明了方向。

当前加大政策力度至关重要。针对2021年下半年后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宏观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已经做了积极的安排,并于2022年初后持续推进。年初以来,疫情反复、俄乌冲突、全球通胀和美联储加息等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导致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陡然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更大的挑战,导致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具有一定的困难。但在日益复杂和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就显得格外重要和有必要。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这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和凝聚各方面力量,下一步就需要推出更有力度、涉及面更广的相关政策。

要加大政策力度首先需要谋划增量政策工具。今年财政政策实际积极程度不小,目前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减税退税降费,转移支付、重大项目投入等方式将钱花出去。可以研究考虑发放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补贴和优惠券,加快消费恢复步伐;对基础投资建设、制造业和房地产等投资项目有选择地提供融资担保,促使重要项目尽快落地;适度发行抗疫国债,加大力度支持疫情防控。通过总量和结构相结合,加大货币政策稳健偏松操作的力度。创新货币政策工具,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推动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扩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碳减排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科创再贷款、普惠养老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的额度;创设居民消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设计更多消费金融产品;创设基建专项再贷款,加大重大建设项目投资的支持力度。适度松动对信托等表外融资业务的监管标准,以更好地满足基础设施、房地产、工商企业的增量信贷需求。合理调整上市融资条件和债券发行条件,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当前很有必要加大宏观政策相机调控力度。政策相机调控需要把握好政策的灵活度和及时性,根据市场情况变化做出及时响应的政策调整。俄乌冲突正在朝着不可预测的方向发展,而全球通胀将保持高位波动并可能进一步上行,美联储实施较有力度的加息和缩表,有可能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新的动荡,世界经济尤其是欧洲经济下行正在加快,而金融风险则会进一步累积。为防范可能发生的全球需求大幅收缩、通胀持续上行和资本大幅回流美元资产,宏观政策方面需要更大力度地做好相机调控。如必要时可以考虑进一步降准1-2次,通过调控政策利率推动LPR下行,以刺激国内需求;如为应对人民币贬值压力,必要时可以考虑再度降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2次,2%-4%幅度,以增加市场外汇流动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通过灵活及时的应对,提升政策调控的效应。与此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明确的导向下,政策需保持前瞻性,提升布局;同时又需要在其所涉及范围和力度方面有一定的余量,以发挥更好的政策效应。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