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粮农科技   太空水稻结籽收获多
返回列表
查看: 86|回复: 0
收起左侧

[科技策略] 太空水稻结籽收获多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50694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2-12-19 14: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近日,一批珍贵的水稻种子随神舟十四号3位航天员一起回家,引起了关注。这是人类首次在太空收获稻种——经过空间站里120天的培育生长,中国在国际上首次完成太空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培育。

  太空水稻种植,是我们奔赴星辰大海必须点亮的技能。水稻是人类主要的粮食作物,养活着世界上近一半的人口,也是深受中国人喜爱的主粮。此前,国际上只完成了拟南芥、油菜、豌豆和小麦在太空“从种子到种子”的培养,水稻不在其列。成功繁殖种子,才可以保证植物在太空完成世代交替,生生不息,为人类在太空的长期生存提供后勤保障。

  如今,在探索太空的过程中,食物等生存必备物资补给都依赖从地球上运输,成本极为昂贵。一位美国科学家曾透露,把1磅(约0.45千克)食品送上国际空间站需要花费约1万美元。未来,人类如果想探索更遥远的深空,就需要开辟太空农场。在太空农场里种植粮食和蔬菜,不仅能减少空间站、月球基地、火星基地的食物补给压力,还是构建人造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能帮助回收废水、制造氧气、净化空气。

  太空水稻成功结籽,预示着中国航天将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此次实验中,我们不仅完成了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培育,还在国际上首次尝试空间再生稻技术。在中国空间站内,水稻剪株后仅20天就再生出2个稻穗,并最终收获了再生稻的种子。再生稻又称稻孙子,是种一次收获两回的水稻。水稻收割了一茬后,利用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再长一茬水稻,再收一季。该技术可以大大增加单位体积中的水稻产量,为空间作物的高效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验证据。也就是说,中国人不仅在太空种出了水稻,还开辟出高产太空稻的技术路线。

  难怪海外网友评论说,中华民族有种田的天赋,甚至将在中国空间站种植水稻称为“神农血脉觉醒”。虽然有点夸张,却也反映了中国人和平利用太空的精神传承。中国人素来“民以食为天”,再生稻在中国有着1700年的悠久种植历史。无论在地球还是在太空,粮食都是人类生存的硬核根基。有了中国航天人的贡献,“人类成为多行星物种”大概率可以梦想成真。

  太空种植还有望丰富地球上老百姓的餐桌。太空育种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中国1987年首次将农作物种子送上太空,数十年来持续借助航天技术开展育种研发,累计搭载植物种子、菌种、试管苗等4000余种,经过国审和省审的航天育种新品种超过200个,累计种植面积超过1.5亿亩,产业化推广创造经济效益超过2000亿元。

  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等独特条件能诱发种子遗传基因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有好有坏,就像开盲盒。在以前的太空育种中,种子送上太空一段时间,回到地球后选出发生良性基因改变的幸运儿,再经过多年筛选、繁育、测试、鉴定,耗时6年到8年才能最终进入市场。此次在轨获得的水稻种子能否变异成优良品种还不能确定,需要漫长的试验过程。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国空间站时代的到来,将为太空育种研究提供更多资源保障,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航天事业已经迎来了空间站时代,太空种植必将蓬勃发展,成为中国人探索宇宙、开创未来的坚强后盾!(来源:经济日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3386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