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科迪华农业科技日前携手经济学人智库发布了《2019年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报告显示,气候变化对全球食品安全威胁日渐加剧,而创新为降低相关风险提供了可行路径。在该报告的综合榜单中,新加坡以87.4的得分连续第二年位居榜首,中国综合得分71,较去年大幅提升至35位。
科迪华农业科技对外事务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副总裁达纳·博尔登表示,通过发布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我们希望可以帮助食品生态系统中的所有利益攸关方更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在捍卫食品安全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本期指数新增了农业基础设施、食品成本和营养标准等几大关键内容,新加坡、爱尔兰和美国综合得分前三,与去年相同。而中国则以71的综合分数居于第35名,在亚洲国家中与新加坡、卡塔尔、日本、阿联酋、科威特、马来西亚及韩国皆排名靠前。
食品安全与自然环境常被视为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农业生产被认为会增加碳排放,加剧土地压力和加速资源枯竭,由此引发的环境危机对农业和食品安全有极大负面影响。2006至2016年十年间在53个发展中国家进行的74项灾后需求评估研究显示,以干旱、暴雨和洪水为主要形式的自然灾害造成了23%的农业损失。
鉴于此,本期指数报告新加入了一项评估指标自然禀赋及修复能力,以衡量各国对气候变化风险的承受力。在添加了这一指标后,大部分国家的食品安全表现在新框架之下均有下降,亚洲国家更为突出。食品进口依存度较高的新加坡、阿联酋和菲律宾的排名分别大幅下降了11位、9位和8位,这凸显了全球食品体系在面对干旱、洪水和海平面上升等自然环境威胁时的脆弱。
在“自然禀赋及修复能力”指标之下考察,中国排位第69,仅处于所有国家平均偏下水准,这显示出中国农业和食品生产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不仅要着眼每年的稳产丰产,更需要确立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升粮食生产体系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报告同时指出,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系列创新有望为中国在应对这一挑战上带来突破。中国正积极探索基于机器学习的气候预测,这或将增强其对气候危机的抵御能力,进而整体改善食品安全。此外,报告指出,减少有害的种植和生产方式,调整农业实践以适应日趋恶化的气候并强化食品价值链中各环节的创新,也是有效应对环境负面影响,支持农业获得弹性发展的通用路径。
报告指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全球食品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虽然目前多数国家的农业基础设施已得到显著改善,但可用于灌溉的耕地比例仍无法满足全球需求,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近70%的国家其灌溉设施完备耕地面积不足10%。在全球范围内,农业方面的公共支出也依然不理想。联合国数据显示,自21世纪以来,全球在农业领域的公共支出水平远低于该领域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这一情况尤为明显。
过去15年间,全球农业生产波动趋于稳定,而稳定的农业生产可以帮助各国更好地预测其食品供应能力。本期报告显示,88%的国家的人口都得到了充足的食品供应。然而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关于世界食品安全和营养状况的报告,全世界仍然有超过8.2亿人正在挨饿。在指数覆盖的国家中,更有超过1/3的国家其10%以上的人口营养不良,产业各方在确保“量”的同时也尤待在“质”的提升上取得突破。(来源:国际商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