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人才振兴   加快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
返回列表
查看: 110|回复: 0
收起左侧

加快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1-3 09: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张政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校长)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是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用普遍联系、全面系统、发展变化的观点把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和整体性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的培育壮大。

办好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的重要支撑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党的二十大宏观展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安排,重点部署了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如期完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任务,落实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举措,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才是基础的基础,关键的关键。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条件下思考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意义,必须从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视角进行讨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如何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这些问题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持续提供学理和实践上的支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以新的哲学社会科学需求促进现代科技的生产与创新,为现代科技发展与创新提供价值指引和精神动力,这些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可以说,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是办好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的重要支撑。

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的实践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置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加快建设的宏大语境中进行部署,这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发现培育、不断壮大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随着近10年的理论积累和实践探索,我们已经到了扔掉西方话语“拐棍”,加快构建自己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阶段。迫切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着力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标识性学术概念,解读中国发展、提炼中国经验、弘扬中国精神,在努力建设学科布局优、学术根基牢、科研水平高、服务能力强、国际影响大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伟大实践中作贡献。

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的方方面面,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政治与思想引领,引领他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自觉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思想和智力支持。二是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以提升学术原创能力为主线,以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平台为牵引,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创新学术研究组织体系、学术平台支撑体系、学术评价考核体系,构建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的长效机制。三是要培养造就大批哲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等各方面人才。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于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培养一批批自然科学领域具有深厚科学素养、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视野开阔,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强的战略科学家,还需要培育更多的国家文化强国战略人才力量中的“关键少数”,培养更多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领路人”。

加快建设高质量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体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关键在教育。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这一重要论述为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后备力量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实践遵循。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是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后备力量的重要战线。新时代新征程上,高校应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全面提升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水平,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全面提高哲学社会科学后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新时代新征程上,高校应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打造哲学社会科学拔尖学生培养“特区”,深入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推进“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体现到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学科建设、教材建设、队伍建设、质量评价等各方面各领域各环节,推进学科、科研、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形成更高水平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加快建设高质量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体系,使大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后备人才不断涌现。

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高校应立足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的社会变革和创新实践,强化有组织科研行为,大力推进科研体制创新,通过一系列重大工程、重点计划、创新举措的落实,鼓励和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开展面向学术前沿问题、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研究,在国家急需的哲学社会科学若干基础学科和前沿领域取得若干重大突破,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产出对文化传承和理论创新具有重大影响,体现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原创性、引领性、标志性成果,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扎实推进支撑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高校应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需求出发,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建设,建强基础学科,强化优势特色学科,促进新兴学科,传承创新冷门绝学。特别是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勢,着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大力发展量化社会学、数字考古学、计算政治学、空间计量技术与经济学等交叉学科。通过扎实有效的学科建设,培养使用一批学贯中西、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理论大家,一批成果丰硕、担当中坚的学术带头人,一批崭露头角、坚守一线的中青年骨干,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用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作出更大贡献。(来源:学习时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102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