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政策导航   文件起草组成员解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
返回列表
查看: 142|回复: 0
收起左侧

[政策解读] 文件起草组成员解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2-17 08: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铆足干劲推动建设农业强国

解读人: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组成员 祝卫东采访人:人民日报记者  朱隽  常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既立足当前,部署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也着眼长远,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文件起草组成员表示,必须明确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不断强化政策和要素供给,着力推进科技和制度创新,铆足干劲推动建设农业强国开好局起好步。如何深刻认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意义?文件起草组成员认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农业强国既是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同时,农业强国建设也能够有效挖掘和激活农业农村庞大的市场需求,为宏观经济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全面现代化建设增添新动能。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应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只有加快农业强国建设,在重要农产品供给、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不受制于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才能把牢发展主动权,确保国家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具备了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基本条件。农业强国要具备哪些特征?文件起草组成员表示,我国要建设的农业强国,既要具备世界上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也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国际上农业强国普遍具备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共同特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遵循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集约化内涵式发展,推动农业由大向强的转变。同时,还要从我国国情农情出发,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生态低碳农业,赓续农耕文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19.18亿亩耕地超过一半是高标准农田。今年我国将继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培育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关系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近年来,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迅速成长。目前,全国家庭农场400.4万家,农民合作社222.9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面积18.7亿亩次、带动小农户超过8900万户。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何时能够实现?文件起草组成员表示,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要注重工作方式方法。要加强顶层设计,抓紧研究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做好整体谋划和系统安排,分阶段扎实稳步推进,做好规划衔接。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不搞脱离实际的面子工程。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压实地方政府投入责任。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推动金融机构增加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投放,重点保障粮食安全信贷资金需求。此前,中央财政提前下达2023年农业相关转移支付2115亿元,鼓励农民做好春耕备耕;中国农业银行今年力争发放春耕备耕贷款1600亿元以上,足额保障各地春耕备耕信贷需求。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解读人: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组成员 江文胜  吴晓佳采访人:人民日报记者  郁静娴  李晓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仓廪实,天下安。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特别是去年克服疫情灾情、国际粮价剧烈波动和农资价格较高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粮食产量达到13731亿斤、增产74亿斤,为稳预期、稳物价、稳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也要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形势复杂严峻,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大,丝毫不能放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作出全面部署,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夯实根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今年将紧紧围绕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个目标,千方百计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稳面积方面,主要有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等措施。稳产增产方面,开展吨粮田创建、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支持开展小麦“一喷三防”等,努力提高单产水平。去年,我国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开局良好,大豆产量首次迈上2000万吨台阶、自给率提高3个百分点。油料生产稳步扩大,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了1.6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米袋子”保障有力,“菜篮子”“果盘子”供给充裕,关乎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包括压紧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继续完善生猪产能调控机制,加大肉蛋奶、果菜鱼等农产品生产和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努力做到量足、价稳、质优。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在粮食产量1.3万亿斤这个高平台上,粮食产能越往上走难度越大。必须夯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抓紧启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努力推动粮食产能早日迈上新台阶,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以耕地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础上,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加强黑土地保护和坡耕地综合治理。另一方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和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包括扎实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研究开展新一轮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农业气候区划工作。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具体措施上,要推动重点领域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补上大型智能农机装备、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和园艺机械等短板。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必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强化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去年,面对农资价格上涨等情况,中央财政分3批累计下达种粮农资补贴资金400亿元,直接补贴到种粮农民手中。农民种粮能赚钱,国家粮食才安全。中央一号文件从价格、补贴、保险等方面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让种粮农民有账算、有钱挣、得实惠。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决不能让重农抓粮吃亏。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让主产区不吃亏、多打粮、打好粮。同时,压实地方党委政府重农抓粮主体责任,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确保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各尽其责,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解读人: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组成员 罗丹  金三林采访人:人民日报记者  顾仲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要继续压紧压实责任,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意义重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进行具体部署。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压紧压实各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要通过个人申报、干部走访、部门筛查预警等渠道开展常态化监测,做到不漏一户一人,发挥好预警响应作用,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紧盯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安全饮水等重要领域,对监测户实施精准帮扶,切实提升帮扶成效。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监测户,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监测户,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兜底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稳定完善帮扶政策。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要推动各级各部门细化政策举措,加强政策协同,形成工作合力。加大对重点区域的倾斜支持力度。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一批补短板促振兴重点项目,深入实施医疗、教育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深入开展巩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成果专项行动和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力争提高到60%以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优先保障到人到户项目的资金需求,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强化金融帮扶,保持脱贫地区信贷投放力度不减,扎实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帮扶项目的金融支持。凝聚帮扶合力。深化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帮扶,为脱贫地区引进理念、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助力脱贫地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化驻村帮扶,切实发挥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在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加强考核监督。统筹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优化考核评估方式,用好考核评估结果,发挥好“指挥棒”作用,压紧压实责任,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并进行了针对性的具体部署。下一步,要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任务,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聚焦产业就业,更加注重扶志扶智,用发展的办法让脱贫成果更加稳固、更可持续。培育提升产业。要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着力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搞好产销衔接,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脱贫群众奔上致富的快车道。具体政策举措包括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消费帮扶,持续推进消费帮扶示范城市和产地示范区创建,支持脱贫地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积极扩大就业。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脱贫人口就业的政策举措。其中包括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持续运营好就业帮扶车间和其他产业帮扶项目,充分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就业保障作用,深入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坚持用发展的办法推动脱贫地区增强内生发展动力。要帮助脱贫县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深化与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群众增收引擎,提升区域“造血”功能。帮扶协作要逐步转移重心,推动东西部协作、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和社会力量,由原来帮助脱贫转变为促进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由给钱给物为主转变为引进企业和引导产业转移为主,促进更多项目落地实施,推进脱贫地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解读人: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组成员 周应华  周业铮采访人:人民日报记者  王浩  李晓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鸟语花香、流水潺潺、产业兴旺的乡村,是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和向往。如何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重点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立足实际、科学规划,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建设全面展开,农民生活条件持续改善。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较多,推进乡村建设,必须持之以恒发力,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细,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进乡村建设,规划先行。广大农村点多面广,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迥异,必须因地制宜。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在实际操作中,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撤并村庄、搞大社区,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楼亭廊“堆盆景”,只有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才能提升村庄风貌,留住乡韵乡愁。推进乡村建设,要在改善人居环境上下足功夫。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具体部署,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推进乡村建设,离不开公共服务的改善。各地区各部门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下沉,着力加强薄弱环节,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特别是要加强县域城乡规划建设统筹,梯度配置县乡村公共资源,发展城乡学校共同体、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养老服务联合体,推动县域供电、供气、电信、邮政等普遍服务类设施城乡统筹建设和管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5∶1。全国休闲农庄、观光农园、农家乐等达到30多万家,年营业收入超过7000亿元。各类涉农电商超过3万家,农村网络零售额超过2万亿元。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实践证明,乡村产业兴旺起来,就能带动资金、技术、人才等更多流向农村,农村就有活力、有人气、有奔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按照“土特产”三个字要求谋篇布局。各地应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发挥三次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着力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产业旺起来,关键要带动农民富起来。各地要着力完善产业发展联农带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形成企业和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和美乡村是对乡村发展内涵和目标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强调乡村塑形与铸魂并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以“和”的理念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确保农村人心向善、稳定安宁。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关键在党。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各地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突出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通过设岗定责等方式,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抓手、平台和载体,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尚。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乡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务,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此外,还要用好传统治理资源和现代治理手段,依法严厉打击侵害农村妇女儿童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完善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接诉即办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来源:人民日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6241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