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汪涛为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中国消费者在春节假期的出行和消费支出如何?对未来收入和消费展望有何可期?哪些因素将推动消费反弹? 春节实际出行弱于节前预期,复工快于预期
UBS Evidence Lab在春节之后立即进行了新一期"把脉消费"调查(> 访问数据集,1月31日至2月8日),以跟踪消费者的实际出行和支出情况、以及对未来的预期。尽管春节期间本轮新冠疫情感染已基本结束,但在1000名受访者中,在为期7天的假期期间出行的人数少于春节前把脉调查的预期,68%的受访者走亲访友(节前调查中85%的受访者计划走亲访友)。不过,百城交通拥堵指数和地铁客运量均回升至疫情前水平。调查结果表明居民对出行仍较谨慎、特别是跨地区出行,而市内出行和消费的复苏更快。此外,调查还显示节后复工速度有所加快。虽然仅有41%的受访者在春节假期后立即复工,但83%的受访者在假期结束后1周内复工,95%的受访者计划在假期结束后2周内复工,表明疫情对供应端扰动有限。 春节与2023年支出:从线上向线下切换
随着12月下旬以来疫情感染逐渐消退,春节期间的线下活动远强于春节前调查的受访者预期,表示增加外出就餐、实体店购物和线下娱乐支出的受访者都强于春节前调查的预期,而线上消费支出则不及春节之前的预期。我们预计消费活动会进一步常态化,消费从线上切换至线下的趋势可能贯穿2023年。对大件消费品/投资支出,调查显示受访者对购房仍有顾虑,不过计划增加房地产支出的受访者多于节前调查,而计划减少该支出的受访者少于节前调查。受访者购车情绪较节前的调查有所改善。 就业、收入改善及超额储蓄释放提振全年消费活动
本次调查显示工作稳定性是提振2023年消费最关键的因素,其次是经济重启和收入增长,而超额储蓄的释放也很重要。与我们的预期一致,受访者计划在2023年仅花掉小部分超额储蓄(均值22%;中位数12.5%),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额外储蓄在不同年龄和收入群体之间的分布不均。我们预计随着经济重启和劳动力市场复苏,收入反弹或是今年消费复苏最主要的驱动力,而储蓄率下降或提振消费4-5个百分点。总体而言,我们预计2023年中国居民消费名义增长率为10-11%,实际增长7.8%。消费行为进一步恢复常态和超额储蓄更多释放或有助于支撑2024年及以后的消费复苏。 UBS Evidence Lab于12月中旬进行的上一期“把脉消费”调查显示,春节期间受访者的出行意愿上升,2023年的收入和消费预期有所改善。消费者在春节期间的实际出行和消费支出如何?随着疫情感染消退,经济活动恢复常态,消费者对2023年的收入和消费展望如何?哪些因素将推动消费反弹?UBS Evidence Lab在春节之后(1月31日至2月7日)再次进行"把脉消费"调查(> 访问数据集)。该调查结果和瑞银中国每日经济活动追踪有助于我们评估当前的经济增长势头。我们的观点总结如下。 春节假期实际出行、支出与节后复工情况
春节假期实际出行弱于节前调查预期。在1000名受访者中,春节假期期间(1月21日至27日)有68%的受访者走亲访友,53%的受访者休闲旅行,8%的受访者商务旅行。尽管春节假期前本轮疫情感染已基本结束,但实际出行弱于节前调查的受访者预期,当时计划走亲访友/休闲旅行/商务旅行的受访者分别占85%/60%/20%。此外,出行时长似乎略少于去年,仅出行1-2天的受访者略高于此前调查。对于未出行的受访者,约25%担心感染新冠,不过略低于节前的36%。高频数据显示,春运期间(1月17日至2月15日)旅客周转量较2022年同期增长50%,不过低于此前交通运输部的预期(较2022年翻番),且仅恢复至2019年疫情前水平的53%。另一方面,城市市内本地的人员流动明显反弹,百城交通拥堵指数和地铁客运量都大幅反弹至疫情前水平之上。该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居民对出行仍较谨慎、特别是对跨地区出行,而市内出行和消费的复苏更快。 线下活动反弹强于节前调查。受访者在春节期间的整体支出与去年大致持平,有30%的受访者表示比与2022年春节增加了支出,31%的受访者减少了支出。该结果弱于节前调查(38%的受访者预计增加春节支出)以及2022年节后调查(49%的受访者增加了支出)。在整体消费中,线下活动远强于节前预期。从总占比来看,36%的受访者增加了外出就餐支出(净占比2%,即增加和减少支出的受访者占比之差),而节前调查预期为21%(净占比-31%);35%的受访者增加了实体店购物支出(净占比-1%),而节前调查预期为25%(净占比-22%);36%的受访者增加了线下娱乐支出(净占比-1%),远高于节前调查预期的25%(净占比-24%)。此外,减少支出的受访者占比低于2022年节后调查结果。同时,线上购物支出(40%的受访者增加了线上购物,净占比13%)弱于节前预期或2022年的调查水平。此外,减少居家在线娱乐的受访者占比超过增加该支出的受访者占比(总占比26%,净占比-14%),与此前调查形成鲜明对比。消费从线上转移至线下,可能反映自上一期的节前调查以来(2022年12月中旬),新冠疫情感染的影响已迅速消退。 春节之后复工提速。在节前的调查中,受访者计划休假比2022年更长,且复工时间晚于往年。在节后调查中,虽然仅41%的受访者在春节假期后立即复工,但83%的受访者在春节假期后1周内复工、高于节前调查的64%。其中,可能得益于需求复苏,酒店和餐饮业的复工率大幅升至93%,远高于去年的73%。另一方面,建筑业(79%,2022年为94%)和房地产业(68%,2022年为96%)的复工率低于去年。到春节假期后第二周,累计95%的受访者计划复工,与2022年相似、也高于节前预期,而且几乎所有行业的复工率都回升至90%以上。与之类似,百年建筑网自下而上的调研也显示建筑业在春节假期后两周的复工速度较缓慢,但在第三周则明显加速,截至2月21日已升至86%、高于2022年。相较于节前调查,今年春节居民实际休假时间更短、且节后复工更快,表明疫情对供应端的干扰有限。这或能部分解释1月CPI通胀升幅为何低于预期,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的2023年CPI 为3%的预测面临下行风险。 2023年预计消费持续常态化
收入和支出预期弱于节前调查。节后调查中43%的受访者预计2023年收入将有所增长,15%的受访者预计收入会下降,加权平均增长率为4.2%。这一结果弱于节前调查,当时46%的受访者预计收入增长,13%的受访者预计收入下降,平均增长率为8.2%。这同时也弱于2022年春节后调查(60%的受访者预计收入增加,35%预计下降,平均增长率为7.3%)。与之对应,整体支出意愿也有所走弱。最新调查中40%的受访者预计在2023年增加支出,而24%的受访者预计减少支出(净占比16%),略低于节前调查(41%的受访者预计增加支出,净占比24%)。行业细分的数据包含一些有趣的信号:
- 购房担忧犹存。33%的受访者预计2023年不会购房,该比例高于节前调查(26%)和2022年节后调查(20%),反映出房地产市场持续乏力。不过,相比去年12月,市场情绪出现了一些复苏迹象,预计增加房地产支出的受访者比例(18%)高于节前调查(15%),而预计降低相关支出的受访者比例有所下降(9%,而节前为13%)。自春节以来(节后29天),30城房地产销售仍比去年同期下降18%,但跌幅小于12月(同比下跌21%)。房价疲态边际改善,1月份环比持平。对应对房地产市场的谨慎情绪,节后调查中计划减少家电支出的受访者占比超过计划增加支出的受访者(30%的受访者计划减少,23%计划增加)。不过,瑞银证券消费团队预计抑制需求释放可以支撑年内家电消费,并对扫地机器人消费预期有所改善。
- 购车意愿较节前有所改善。40%的受访者预计2023年不会购车,比例略低于节前调查(45%),但仍高于2022年节后调查水平(34%)。较节前预期,更多受访者计划增加汽车相关支出(21%,而节前为16%),而更少的受访者计划减少支出。随着汽车购置税补贴到期的影响逐渐消退,市场情绪可能有所改善。
- 外出就餐预期增强。43%的受访者(净占比:12%)预计在2023年增加外出就餐,强于节前(总占比37%;净占比0%)或2022年调查(总占比40%;净占比-9%)。对全年的预期改善也与春节期间线下活动强劲一致。另一方面,旅游支出预期较2022年基本持平,但略弱于节前调查。
- 预计减少线上娱乐支出的消费者占比超过预计增加的受访者占比(35%的受访者预计减少,25%预计增加),与节前(47%的受访者预计增加,13%预计减少)和2022年(62%的受访者预计增加,22%预计减少)大为不同。
- 日用品、体育和医疗服务仍为受访者更愿增加支出的领域,不过消费意愿与节前调查相比有所走弱。
总体而言,调查结果显示线上消费持续转移至线下消费。我们预计2023年消费或进一步常态化。 消费反弹的主要驱动因素
就业、收入和超额储蓄是消费反弹的主要驱动因素。1000名受访者中,超过一半(57%)认为工作稳定性对2023年提振消费至关重要,其次是经济重启、如开放线下场所和取消防疫限制(51%),以及收入增长(46%)。此外,近40%的受访者认为超额储蓄也是重要因素。相比之下,依赖消费信贷产品(10%)、政府收入/消费补贴(9%)和房价止跌企稳(4%)的受访者比例要远小于前者。这些调查结果与我们的预期一致,即经济重启和就业及收入改善将是消费复苏背后的最重要因素,同时超额储蓄释放也很重要。 受访者预计2023年仅部分释放超额储蓄。在此前报告中,我们估计中国居民部门在2020-22年积累的超额储蓄规模达4-4.6万亿元,且鉴于劳动力市场和消费者信心需要时间恢复,我们认为其中仅部分会在2023年得以释放,初期释放规模可能达5000-6000亿元(约占12%)。在本次调查中,受访者预计在2023年会平均支出其超额储蓄的22%左右、中位数为12.5%,与我们此前预期基本一致。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因为超额储蓄在不同年龄段和收入群体之间的分配不均。调查中一二线城市受访者中有一半左右表示其储蓄较疫情前有所增长(净占比分别为28%/31%),而四线城市里表示储蓄减少的受访者超过增加的受访者(净占比:7%表示储蓄减少)。此外,较为年轻的群体(18-34岁)及55岁以上年龄段积累了超额储蓄的受访者占比较高、但中年受访者则占比较少。与其他受访者相比,高收入群体和老年人的消费倾向一般较低。 我们预计2023年中国居民消费名义增速或升至10-11%,实际增速升至7.8%。收入恢复、消费行为常态化、超额储蓄释放是消费反弹的三大主要驱动因素。我们认为经济重启和劳动力市场复苏带来的收入增长是今年消费反弹最主要的驱动力,此外超额储蓄小规模的初期释放也有助于推动消费复苏。总体而言,我们预计2023年中国居民消费名义增速或升至10-11%,实际增速升至7.8%。消费行为进一步正常化和更多超额储蓄释放或有助于支撑2024年及以后的消费复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