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夕,各地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纷纷出台或酝酿大豆生产补贴政策,为“稳产保供”奠定良好基础。政策性收储陆续启动,东北贸易商的收购“激情”明显受到提振,跨区“倒购”拉升了低价区域行情。
举世瞩目的中国两会将于3月4日、5日开幕,两会前夕,各地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吉林省为落实扩种大豆要求,率先发布2023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边宣传、边征求意见,相信近日会有更切合实际和更完善的补贴方案出台。各地种植补贴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豆农因豆价低而弃种的意向,为“稳产保供”打下了良好基础。
“扩大大豆政策性收储和市场化收购”的政策性导向已逐步体现。为迎接农户集中售粮“窗口期”的来临,各入市收储企业积极扩大收储库容,市场化收购有条不紊;随着库容的整合,中央政策性临时储备大豆收购将陆续展开。
上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杨树及黑龙江绥棱直属库已启动政策性收储预案,同类豆源的收储价格比市场化收购价格提高50~70元/吨。受此影响,东北大多贸易商的情绪明显受到提振,甚至出现运输优势区域跨地区“倒购”现象,拉升了低价区域行情。
东北产区贸易商将会出现一波快节奏增仓,基层毛粮收购价出现续涨迹象。本轮收购进程将适量分散基层豆源压力,部分农户将从中受益,而另一部分继续待价惜售的持粮农户,则会痛失最佳时机。
政策性收储提价,激励贸易商增仓
国储大杨树直属库自2月22日起,收购国标三等及以上国产新豆,蛋白含量大于或等于38%的大豆入库价上调至5450元/吨,蛋白含量小于38%的则为5330元/吨,比之前上涨70元/吨。2月25日起,呼伦贝尔直属库同样执行上述收购价。2月24日,中储粮计划竞价采购量7950吨,嫩江、阿城、七台河底价均为5450元/吨,不同标的库价格虽比上一轮上涨30~50元/吨,但与新执行的内蒙古价格保持一致,本次竞价仅成交1375吨。
由于参拍主体对政策性收储价格关注度上升,导致其成交数量较少。2月25日,黑龙江绥棱直属库启动新的大豆收购价,比上述内蒙古收储库同等质量标准的大豆入库价高20元/吨,分别为5470元/吨、5350元/吨。
黑龙江省级储备继续以竞价方式采购,由于底价仍保持5380元/吨不变,2月23日计划采购4.37万吨,受国储收购价上调影响,本轮竞价采购全部流拍。
国储收购价提高后,其他收储企业暂时还未出现跟涨,而贸易商情绪却明显受到提振,特别是一些运输优势区的贸易商,竟出现跨区域购粮情形,将低价区域价格拉升。同时,由于长距离调运,运费成本叠加后,使得豆源成本增加。
上周末,内蒙古大杨树蛋白含量38%的基层毛粮收购价5000~5040元/吨,阿荣旗蛋白含量39%~40%的毛粮收购价5100~5160元/吨;黑龙江绥化青冈、明水毛粮主流收购价5100~5240元/吨,海伦蛋白含量41%~42%的毛粮收购价5300~5440元/吨,嫩江蛋白含量38%~39%毛粮主流收购价5100~5160元/吨、40%蛋白含量5240~5260元/吨。各地毛粮收购价全面上涨60~100元/吨,向终端报价跟随上涨却很难让需求端接受。
目前,蛋白含量39%~40%的普通塔选商品豆主流装车价在5500~5540元/吨之间,蛋白含量41%~42%的商品豆或塔选分离的大粒型商品豆装车价5640~5760元/吨,“东升”系列优等级单一品种装车价再现5900~6100元/吨。
在国储提价后流通量稍有增加,但终端总体接受度依然较弱。值得说明的是,产区豆源库存较大,国家扩大收储是解决卖压问题,供大于求的现状不是仅靠收储就能改变的,只能适度缓解较弱的趋势。贸易商跟风上涨,欲与国储价格争高低,盲目增仓依然有风险。
关内收购增量慢,流通迟滞陷僵持
东北产区豆价的上涨,本应给关内带来流通增量,但综观各地收购市场,因主劳力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缺乏卖粮主动权,收购迟缓,增仓较慢,行情理应随东北向上波动,但由于区域间外发货源明显迟滞,收购商情绪由理性向谨慎过度。下调收购价豆农不接受,上调收购价终端又难接受,各地购销僵持局面陆续有所表现。
河南漯河、许昌、周口、新乡、永城豆区市场流通突然“刹车”,各地收购量虽然不大,但各收购网点也有一定量的库存。普通筛粮装车价大多维持在6180~6240元/吨之间,双比重筛粮主流价格为6260~6300元/吨。
安徽阜阳太和、亳州市谯城区、涡阳、利辛等地,曾有部分因亏库而挺价的商户,经历连续几天的增补后,下游客户连询价的电话都没有,便开始恢复平静,普通筛粮主流装车价徘徊在6200~6260元/吨之间,双比重筛粮装车价6280~6300元/吨;淮北铁佛、刘桥双比重筛粮6300~6320元/吨;宿州市埇桥、灵壁、泗县普通筛粮装车价6240~6260元/吨,双比重筛粮6280~6320元/吨。各区域偶尔会有零星外发,“难收难卖”的僵持局面陆续体现。
山东豆区的济宁市鱼台、金乡、微山、汶上、梁山等地,收购和外发均较清淡,各地双比重筛粮主流报价6300~6360元/吨,部分精选优质商品豆装车价6400~6500元/吨;菏泽、东营、利津等地双比重筛粮装车价6300~6360元/吨,少量手工豆源经精选后装车价6400~6500元/吨。
江苏北部的徐州市贾汪区、沛县、睢宁收购进度缓慢,区域间收购网点库存虽不大,但外发明显迟滞,行情稳中趋弱,“杂花豆”装车价6360~6440元/吨,少量“大乳白”被种子公司挑选豆种后,商品质量明显下降,装车价也有所下调,为7400~7460元/吨;南部的南通、盐城、淮安等地“大乳白”装车价7440~7500元/吨,“翠扇”“腐豆”装车价7260~7300元/吨,“黑脐王”主流装车价7100~7160元/吨。各区域零星出货,虽然收购量不是太大,但大多数网点均有几车余量。
湖北豆区的压力依然是上市初期高价入仓的“杂花豆”,石首、公安、监利、江陵、天门、钟祥有不少收购网点还有较大库存,虽然目前价格有所松动,但销区市场却十分平静。这类豆源视筛选和存储质量,价差明显放大,主流装车价6500~6760元/吨,呈有价无市状态。表面上看,这样的价格已经很高,但能卖出去的也均是亏损。没有盲目赌市的京山、沙洋等地收购商此时却很轻松,“冀豆12”出货量同样有所减少,但各网点均没有太多库存,不同质量的大豆装车价一直在6800~7360元/吨之间。
近期关内各区域豆价均将呈现稳中趋弱格局,外发量难以向好,随着豆源日益积聚,依然要注意增仓的压力和风险。建议各地收购主体继续保持理性,东北豆区本轮挺价上涨,在终端转化较慢的过程中,难以提振关内行情,适量控制增仓进度是最佳选择。
销区需求仍低迷,未来豆市利空多
销区市场经历快节奏补库后,向加工主体转移出一定数量的豆源,随之便循环增补,诸多涉豆主体均认为疫情平静后豆制品需求会进入常态化,但真正的表现远不及预期。肉、蛋、禽和各类蔬菜供应充足且价格低廉,居民生活和各类食堂可选择空间较大,大型豆制品生产企业和作坊迟迟不见增量,随着春季气温回升,南方常规类蔬菜即将上市,3月中旬以后,豆源转化量仍有下行趋势。
国际市场大豆需求同样不及预期,曾持续坚挺的外盘豆类品种,也逐渐呈震荡偏弱格局。巴西大豆增产趋势已经明朗;阿根廷大豆产区在2月20日后经历几场降雨,旱情趋于缓解,虽然减产已成定局,但围绕干旱炒作的题材明显减弱;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增长虽不及预期,但预计总面积将与上年持平。3月份各类进口大豆到港成本逐渐下降,4月初新季巴西大豆便将到港,俄罗斯大豆在内陆港口均有销售;乌克兰、贝宁、加拿大豆源到港量虽不及上年同期,但也给国内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增添不小压力。
政策导向明确,增加储备是为了解决卖压,让偏弱的行情企稳。当前东北产区豆源滞留已达到历史极致,而需求却低于正常年份。各类收储企业积极参与收购,同时又积极与终端对接,这种市场化操作模式,已经不是往日的情形,其经营理念出现较大改观。对需求大主体只需要订金,货到验质付款,许多大的食品企业和蛋白加工企业已陆续放弃与个体贸易商合作,供应价格比产区现行行情有明显优势,其优势是利用期货杠杆盈亏互补。
无论期货交割豆还是储备豆,未来均要通过市场转化,市场的需求规律往往受到外因抑制,供大于求的局面已尘埃落地,除现有政策存在一定利好支撑外,未来豆市的利空面仍占主导。东北产区贸易商切勿盲目超越国储收购价,国储停收之日,便是行情变弱之时。因此,建议豆农和贸易商理性看待未来行情,借助政策市的利好机会,尽早售卖减压。(来源:粮油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