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国无农不稳,民无粮不安,粮食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本文着眼国家战略需要,就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住农业基本盘、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等议题从宏观和微观展开探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①供需不均衡问题突出 从区域看,粮食主产区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坚,生产重心持续向东北方向转移,“北粮南运”格局进一步强化,南方水、土、光、温等粮食生产优势空间资源与粮食生产不匹配;从品种看,稻谷、小麦充足,玉米基本自给的格局逐步打破,大豆自给率维持在15%上下;从品质看,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由数量向量质并重转变,普通粮食品种总体供大于求,随着人们对优质化、高端化、特色化食物消费需求走强,加大了优质专用原粮需求,市场存在明显的供不应求,大量依赖高价进口专用粮食问题突出。 ②耕地约束和劳动力弱化 我国粮食生产受耕地、劳动力两大生产要素制约。耕地面积有限,人均面积少且不断减少。根据2021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土“三调”数据显示,我国耕地为1.28亿公顷,相对于国土“二调”的1.35亿公顷,耕地面积下降0.07亿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从0.101公顷到人均耕地面积为0.087公顷,下降0.014公顷。其次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工作,留下来从事农业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小孩。最后,部分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对新事物的接受和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职业农民数量不足。 耕地面积减少原因:一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部分城市周边的土地被占用。二是调减政策和各地种植结构调整,如广西、四川、贵州等省份进行“粮改饲、粮改草、粮改经”来调整种植结构,种粮面积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三是存在部分地方政府对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耕地保护意识,监管举措亟待提高。 ③成本上升,收益变低 粮食生产成本上,种粮利润空间不断压缩是我国粮农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造成粮食生产成本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人工成本稳步上涨;二是土地成本增长;三是物质和服务费用增长。粮食生产利润空间大大挤压,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加剧了“非粮化”甚至“非农化”现象,造成部分地区存在少量弃耕问题,传统粗放耕种则比较普遍。此外,生产成本攀升导致国内外粮价倒挂,粮食国际竞争力不足,极易受到国外粮食进口的冲击。 二、如何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①夯实粮食的生产基础 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加快缺水地区的水源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空间格局,着力建成一批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确保粮食产得出、产得优。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持续开展耕地抛荒治理。注重提高耕地产出能力,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土地治理,如采取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将跑土、跑肥、跑水的土地改为保土、保肥、保水的良田。 持续加强耕地养护,稳步推进休耕轮作制度,结合耕地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种植结构,确保耕地质量不降低。另外,推进循环农业,提高复种指数,建立冬闲田开发补贴制度,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冬闲田的季节性流转,将冬闲田开发与配肥地力结合起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②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加强对耕地非农化现象的管理,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着重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提高农村土地配置效率,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和经营流转关系。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支撑,面向产业需求,以确保食物安全、增强国际竞争力为出发点,超前部署前沿技术研究,力争在资源高效利用、生态修复、有害生物控制、培育良种、新型肥药、节水灌溉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发展要求的农业技术体系。 ③创新农业科学技术 当前,我国耕地质量不高,育种科技能力不足,与世界种业强国以及农业强国相比仍有差距,尤其是玉米、大豆的种子水平和单产水平均不高。增强粮食高质量供给能力,唯有继续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可通过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粮食高质量供给,实现粮食“量质”双提升。 一方面,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位于产业链前端,种源安全关系到粮食安全、国家安全。推动构建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种业基础性研究投入力度和加强前沿育种技术研发,,以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为目标,加快自主培育优质高产品种,确保种源自主可控,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另一方面,结合我国耕地实际情况和粮食自身特点,全面梳理短板弱项,加强对粮食作物育、耕、种、管、收、运、贮等环节先进农机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助力探索标准化、高产、高效的绿色生产技术模式,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特别要充分利用数字时代的优势和机遇,探索发展粮食种植生产数字化,推动我国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 ④健全粮食安全责任制 建立粮食安全的层级责任制是新常态下实施粮食安全举措的重要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任一直是由中央政府和粮食主产区的地方政府共同承担,未来粮食主销区也应担负起责任,要在确保一定的粮食自给率、到主产区建设粮食生产基地、增加粮食库存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不断加强粮食领域人才的培育,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该方面的人才培养,鼓励农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加入到粮食生产中来,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新生力量。此外,根据粮食领域科研人员的成长规律,在科研经费、薪酬待遇、公共服务保障等方面给予长期稳定支持,重点支持科研人员开展育种技术研究,打好种业翻身仗。 总结 扎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构建耕地监管体系,强化耕地用途监管和耕地质量监测,不断提升耕地资源现代化治理水平。(来源: 华地行土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