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硅谷事件仍在发酵,瑞信“史诗级”大幅收跌再度令市场恐慌升级。因其在周二公布的财报中披露存在“重大缺陷”,预计2022年亏损73亿瑞士法郎,紧接硅谷银行事件后,瑞信信贷再度引发市场大幅波动。市场预计,瑞士信贷将可能是下一个倒下的银行,而作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银行,瑞信的倒下,将成为“雷曼时刻”。
瑞信银行面临的问题由来已久
“目前来看,美国银行业的问题更多限定在面向科技创业公司的部分地区性银行中。”方正中期期货宏观与大类资产配置中心总监李彦森表示,欧洲银行中瑞信银行等所面临的问题是由来已久,背后根本原因也并非与硅谷银行一致。
对此,海通期货宏观研究负责人顾佳男认为,虽然瑞信事件所反映的是其自身的经营损失,但从宏观角度上来看,随着美十债收益率从疫情爆发时的0.7%大幅上升至最近的4%左右,期限利差大幅转负。对于银行这类借短放长依靠期限利差盈利的机构,账面将有大幅亏损。截至2022年四季度美国银行业未实现损失记录6204亿美元,加息前仅为80亿美元。一旦部分账面亏损转换为当年损益,就会容易引发市场大幅波动。
相对而言,瑞信更多的还是个案问题。据南华期货研究院宏观外汇分析师戴朝胜介绍,瑞信去年10月就已经引起市场关注了,这几年它因为内控问题被诸多诟病。包括这次,其实源头也是美国证监会(SEC)官员询问瑞信对自身 2019—2020 年现金流量表的修订以及相关控制措施,同时瑞信自己在2021年和2022年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方面发现了重大缺陷,审计机构普华永道也给予了否定意见。从目前CDS的表现来看,风险情绪并未传导至其他银行。
“从历史经验来看,当美国系统内银行出现问题,整个美国金融体系可能会收缩对于海外商业银行的存款和信贷敞口,这个阶段往往在美债收益率回落的同时出现美元的反弹,反映的是美元的收缩开始对于欧洲产生相对更大的压力,美债和黄金受到追捧的同时,欧洲的风险资产和全球的大宗商品承受了压力。”国投安信期货宏观首席分析师李而实表示。
对于瑞信这种银行的困境而言,需要两个方面的支持。一方面,是欧洲央行提供流动性的支撑,另一方面需要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边际变化。
在李而实看来,美欧央行间存在货币互换协议,也到了一个美国如何和欧央行进行合作的阶段。“整体来看,Risk-off有一定惯性,但近期美国的零售数据环比增长有明显回落,反映经济虽然反弹但并非强劲。”
中央银行反应迅速
顾佳男认为,在收益率大幅上升的背景下,硅谷银行、瑞信银行的“暴雷”只会是开始。“但相较于2008年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那时,现在的中央银行的反应速度和机制不可谓之不快。”他称。
记者了解到,硅谷银行破产后,美联储立即创建了银行期限资金计划(BTFP),为符合条件的储蓄机构提供最长1年期的贷款支持。
“这项政策通俗点说就是允许金融机构把手上浮亏的资产(例如国债)以面值抵押给央行,这样会大幅提升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健康度,降低市场波动。”顾佳男说。
而欧洲也同样反应迅速。瑞士央行(SNB)和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表示,如有必要,瑞士央行将为瑞士信贷提供流动性。
“在如此迅速和有力的央行支持下,短期内,此类风险事件很难连锁反应变成流动性危机。”顾佳男表示,尽管瑞信、硅谷银行事件较难演变成大规模流动性危机,但是此类风险事件依然会影响储户、投资者的信心,也会影响机构对于实体经济的融资支持,从而降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市场对于衰退的预期有所抬升。
目前来看,银行连续“暴雷”是“冲击”而非典型的“金融危机”的概率更高。在李而实看来,此类事件直接演化成美国本土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倒闭的概率目前来看并不高。
“在欧美各大银行持续高强度加息下,在高利率环境下,之前隐藏的问题更容易浮出水面。而且事件发生后,情绪容易过度演绎,导致暴涨暴跌,极大地抬高波动率,这个时候交易者更要注意风险度的把控。”戴朝胜表示。
尽管本周以来海外市场“黑天鹅”事件的频出以及市场中对于“金融危机”的言论不断,但在戴朝胜看来,还没到”金融危机“的地步,跟2008年还是不可同日而语。
“2008是有系统性风险的金融机构倒台,现在SVB只是区域性影响大,虽然瑞士信贷是系统重要性银行,但因为有了2008年的经验,所以政策端的操作完全不一样,肯定会大力救助。”戴朝胜称。
“当前,大型银行的负债端依然稳定,一旦有一些流动性的问题从美联储获得流动性的机制较为顺畅,重点还是看美欧央行的联合应对。”李而实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黑天鹅事件仍处于“偶发”阶段,典型的金融危机尚未开始,美联储尚未停止紧缩的情况下,未来仍有持续的、较高的风险。
三条逻辑线影响大宗商品走势
本周,受到高涨的避险情绪影响,资本市场价格周内多数走弱,商品市场在周三晚间和周四跌幅较大。
对此,李彦森解释说,欧美银行接连爆雷,引发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主要通过三条逻辑线展开影响。
“一是,市场避险情绪的急转直下,令短期内美股、美债、美指等大幅波动,风险资产全面走弱,大宗商品市场也会受到类似的利空影响,这一影响已经开始体现,并且未来仍有潜在的突发利空风险。二是,一旦危机影响放大形成系统性风险,美联储以及其他央行被迫改变货币政策路径,由紧缩转向宽松,则商品市场受到的压力将会减小,股市、债券等品种受到利好影响更多。三是,金融危机扩散到实体经济,将对总需求带来负面影响,从供需层面打击大宗商品价格,直到经济触底反弹后商品价格才可能完成探底。”李彦森称。
在顾佳男看来,短期内,资本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会有价值中枢下行的动力。但金融往实体的传导需要时间的沉淀,短期美国经济基本面依旧有韧性,除非爆发新的黑天鹅事件,否则即使市场下跌,幅度也会可控。中期走势依旧要回到基本面数据的跟踪上。此外,下周美联储议息会议对金融风险的表态将是近期最重要的事件,若鲍威尔发出了宽松的言论,风险资产短期或将迎来一波反弹。
在南华期货研究院有色金属研究总监夏莹莹看来,欧美银行事件对大宗商品后续影响,还需依据欧美银行业危机的扩散程度,以及是否有更大的雷爆出而定。
“目前美联储已出台BTSP计划托底美银行业,瑞士央行亦表态向瑞信提供流动性,皆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恐慌。”夏莹莹表示,短期来看,避险情绪或将逐渐降温,前期涨跌有望得到一定修复。长线看,美联储量化宽松到加速紧缩的高强度货币政策操作,使市场各项风险不断扩大,全球金融市场仍岌岌可危。
在光大期货宏观分析师于洁看来,后期,一方面避险情绪升温,另一方面,从实际利率框架来看,风险事件或使得美债利率筑顶,叠加通胀相对坚挺,黄金仍有上行空间。“对国内品种来讲,更重要的是春节后的复苏节奏。1—2月经济数据确认经济持续修复,高频的投资相关行业复工斜率边际走强,黑色等品种或仍受益于经济复苏带来的需求改善。”于洁说。
“就资产配置而言,此次银行风险事件是对去年10月美十债4.2%顶部的再次确认,既对宏观周期从货币紧缩周期往宽松周期转向的拐点确认。在此背景下,多美债将会是今年把握最大的一个投资机会。”顾佳男称,对于黄金而言,去年10月的底就是此轮货币政策紧缩周期中黄金的大底,从那之后贵金属一直有配置价值,但主升浪或需要等到年中货币政策接近转向的时点。“近期的银行风险事件或让货币政策转向时点提前到来,当下贵金属依旧值得买入。”顾佳男说。(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