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粮农科技   重构镇村农业科技体系 推动科技兴农县域落地
返回列表
查看: 108|回复: 0
收起左侧

[科技策略] 重构镇村农业科技体系 推动科技兴农县域落地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3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35682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7-4 10: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王凤森(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委书记)

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兴农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制约科研成果在县域转化落地的瓶颈问题,强化党建引领,重构科技体系,把最前沿科技创新成果导入县域“大农业”体系,深挖增产增值潜力,带动农民增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11.jpg

引入“国家队” 得出“最优解”

瞄准玉米、红干椒、鸡心果、肉牛等最具比较优势的普惠型产业,围绕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引入“国家队”科研成果,针对三产融合各阶段的瓶颈问题集中攻关,努力打造农业“全链条”提质增效县域模型。

推动良种“根本化”。把“种子工程”作为科技攻关的起点、产业振兴的源头,突出加强种源自主研发科技体系建设,依托中国农科院钱前院士团队引入40个玉米密植高产品种开展对比试验,依托湖南省农科院邹学校院士团队引入全国名优特新辣椒品种258个、攻关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蒙湘”专用品种5个,依托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团队创建鸡心果全国种质资源库,依托“科尔沁牛”原创团队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基地,打造“四大产业”国家级种源基地,把产业的“根本”抓在自己手中。

推动良法“最优化”。把“良法覆盖”作为农业增产提质增效的抓手,运用“国家队”科技成果,寻求“最优解”种养模式,引入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生产方案、红辣椒抗病丰产栽培方案、“科尔沁牛”标准化溯源生产体系,制定鸡心果栽培国家标准,形成“标准化”生产格局,打破“天花板”增产瓶颈。2022年,玉米最高“千亩片”亩产2690.54斤,创东北春玉米区记录,12万亩示范基地平均亩产2455.16斤;2万亩红辣椒标准化溯源基地平均亩产从2350公斤提升到3406公斤。

推动加工“尖端化”。把“精深加工”作为大宗农作物延伸价值链的路径,找准玉米精深加工链条长、产品增值幅度大的攻关赛道,依托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编制“玉米全株加工产业图谱”,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研究员、“泰山学者”李占江研究员等专家开展科研转化合作,培育形成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酒精和燃料乙醇、绿色食品药品添加剂及玉米副产品等6个系列160个品种的产业集群,转化玉米能力达到520万吨,从玉米到强力霉素等主打产品价值提升250倍以上。

推动流通“体系化”。把“流通体系”作为特色农产品保值增值的保障,聚焦“卡脖子”的冷链环节短板,与中国科学院周远院士冷链保鲜团队开展合作,对鸡心果、红辣椒冷藏保鲜工艺进行科研攻关,引进“变频脱氧+乙烯脱除+除酶杀菌”等专利科研成果,建设东风镇冷链基地2万平方米、黑龙坝镇冷链基地600平方米、县级中心冷链交易基地6万平方米,在田间地头投放“微型气调库”20个,形成“县级核心仓+镇级中心库+村级移动仓+冷藏运输车”的冷链体系,打造产业“压舱石”“稳压器”。

补强“全要素” 完善“大体系”

找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实现路径,围绕示范基地、智慧体系、基层队伍等各要素加强系统性构建,针对成果转化各阶段的瓶颈问题补强短板,努力打造科技成果“全覆盖”转化落地县域模型。

构建示范基地“全覆盖”的阵地矩阵。针对科研成果“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问题,着力提升科技示范基地的覆盖度和说服力,在全县每个乡镇分别布局玉米、红干椒、肉牛、林果示范基地共100处,共打造玉米密植高产创建基地40个、面积40万亩,标准化红干椒示范基地20个、面积8万亩,标准化鸡心果园20个、面积4000亩,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基地20个、存栏20万头,形成“身边可见、超大样本”的示范基地矩阵体系。

构建数字催化“全覆盖”的信息体系。针对科技兴业“传统路径依赖”的问题,着力提升科技信息传递的覆盖度和高效率,县级建设“数字开鲁”运营指挥中心和“开鲁农牧业”APP,镇级建设100个示范基地农业物联网溯源节点,村级建设1202个科技网格数字化点位,打通县镇村三级农业信息传递、科技信息传播、基层需求收集的“数字高速”,形成信息支撑、数字催化的科技兴业新路径。

构建三级队伍“全覆盖”的服务体系。针对科技推广“政府职能让位于农资企业”的问题,着力提升科技推广队伍的覆盖度和先进性,县级建立玉米、红干椒、肉牛、林果“4支创业团队”,研究制定乡土科技人才扶持政策,镇级恢复科技副镇长职责,安排农技推广队伍从行政岗位“回归本职”,村级实行“1名上级专家带10名乡土人才、1名乡土人才带10名实用人才”的倍增培养模式,形成“国家队+县镇村三级队伍+示范基地+小农户”的“六级联创”县域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抓住“承载者”带动“老百姓”

对准推动小农户嵌入现代农业体系的共同富裕目标,围绕组织化、社会化、平台化等方向设计联农带农机制,针对小农户关于科技兴农增值收益的瓶颈问题逐一破解,努力打造科技兴农“全主体”增值受益县域模型。

突出党组织主导引领科技兴农。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两个功能”,把小农户带入科技推广体系中来,努力解决群众科技意识不强、传统路径依赖等突出问题。一方面,逐户走访发动小农户使用“开鲁农牧业”APP,推动“掌上学技”成为日常行为,开发手机“新农具”,培育科技“新农人”。另一方面,依托“100个示范基地”,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召开现场观摩会,由“4支国家队”专家手把手传授技艺,发动小农户广泛参与、直击体验,让老百姓看得见、学得会、受触动,让科技成果立得住、推得开、留下来。

突出社会化服务承载科技兴农。着力发挥新型经营主体联农带农的作用,把小农户带入现代农业体系中来,努力解决群众运用科技成果效率不高、配套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与中国农机协会开展合作,实施“整县推进社会化服务”国家级试点改革,由基层党组织领办社会化服务组织101家,通过党组织发动群众“小田并大田”、实行农机资源跨省调度、设立适度规模经营奖补资金等“组合拳”,实现以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发展密植高产54万亩,同时为红干椒、鸡心果等劳动密集型县域富民产业释放出1.7万户劳动人口,促进生产力、劳动力和产业结构协同调整。

突出平台化营销驱动科技兴农。着力发挥政府树品牌、拓市场的平台作用,把小农户带入三产融合体系中来,努力解决群众分享科技兴农收益不多、精耕细作动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与中国品牌农业战略推进中心开展合作,策划打造“西辽河畔-天工开鲁”县域公共品牌,将符合标准化生产体系要求的小农户纳入公共品牌管理体系中来,促进群众运用科技成果、参与科技兴农。与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京东等全国性平台合作,由县属国有企业牵头运营京东中国特产开鲁馆,规划建设买全国、卖全国的红干椒大市场,通过营销平台对外讲好科技兴农故事,变现科技兴农价值,为科技兴农转化落地提供后端驱动。(来源:《农村工作通讯》2023年第13期)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3378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