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组织振兴   重庆巴南区:多措并举改环境 扎实治理焕新颜
返回列表
查看: 158|回复: 0
收起左侧

[治理策略] 重庆巴南区:多措并举改环境 扎实治理焕新颜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3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32616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7-5 09: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gecccn 于 2023-7-5 09:38 编辑

冉仁均(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五大振兴”中生态振兴的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重庆市巴南区坚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组织10万余人常态化开展春夏秋冬“四季战役”,绘就了一幅布局美、环境美、产业美、乡风美的乡村振兴靓丽画卷。


做好总体布局 实现“一时美”到“常态美”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巴南区坚持系统规划,强化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城市和乡村两个大局,办好城乡融合和城乡一体化两件大事,统筹推进整治工作。

高起点谋划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全域实施、整合推进、试点示范、封闭运行”要求,打造试验区“1+3+N”的格局(即1个“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3个“专项试点示范区”、N个“强镇带村试点镇”)。立足“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的24个行政村229.9平方公里,全面开展8项改革任务,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作出积极探索。围绕3个“专项试点示范区”,以古镇游、乡村游、温泉游融合发展为牵引,带动特色小城镇建设。聚焦“强镇带村试点镇”,建设以小城镇和集镇为中心的农民生活服务圈,推动资源要素向乡村延伸,实现镇村联动发展。

高站位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坚持规划先行,按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的导向,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发展。科学确定村庄布局和规模,进一步优化完善小城镇建设区、农村集中居住区、产业重点发展区、生态涵养保护区的空间布局,细化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一体化发展重点,加强传统村落特色和乡村风貌保护。做到村庄规划“应编尽编”,为166个村量身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采取“村庄规划+项目清单”模式抓好村规的执行和落地。

高质量实现规划一体化管理。深化“多规合一”改革,不断深化完善城乡发展战略规划与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旅游专项规划等规划的衔接,助推实现城乡规划“一张图”管理,为城乡发展提供规划保障。统筹推进城镇和村规划建设,加强道路、供水、供电等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基础设施向村覆盖、向户延伸,规范农房管理,引导推动农房建设品质加快提升。提速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国省干道、城镇路网向农村延伸、拓展。打造美丽宜居村庄,围绕乡村旅游重点项目、乡村振兴重点区域,整合资源资金,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完善建设、乡风文明建设、逐步提升村容村貌等,持续打造一批“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的美丽宜居示范村庄。

坚持全域整治 实现“点线美”到“处处美”

巴南区按照“全域推进、全民参与、全面整治”的总要求,以“示范先行、以点带面”为指引,充分发动广大群众力量,引导群众参与整治提升和美丽打造,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主导与主体结合补短板。坚持党政主导高位推动、群众主体全面发动相结合,层层压实责任,激活群众主体,逐步实现群众由“要我整治”到“我要整治”的思想蜕变,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建立“五落实”工作方法(落实到户、落实到院落、落实到段、落实到党员、落实到村民代表),实行每户、每个院落、每个段各自负责,党员、村民代表为示范的分片分户包干制。推广使用卫生厕所,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4%以上。以纳入城镇污水管网、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等三种模式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人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100%。配齐垃圾收运设施,基本建成户集—村收—镇街转运—区域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100%。

重点与示范结合抓建设。区级集中打造一批,结合“五沿”区域、乡村振兴示范片、特色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示范片和沿江河沿景点等区域,以院落为单位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精心打造20个示范点和6条示范线,对房屋外立面、坡屋顶进行改造,并以院落为单位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建成二圣天坪山、鱼洞云篆山、丰盛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农户投资投劳一批,充分发挥农户“主力军”作用,采取财政补助一点、农户自筹一点的方式,整治一批农村院落,调动2.5万群众投资投劳,实施170余个农村集中居住院落。农旅项目带动一批,在沿城郊环线、公路两旁的10个农旅融合示范项目以及拾山房等42家民宿带动下,农户自发改变居住环境,带动实施一批环境整治。建成村民小组通畅公路1000余公里、入户道路327公里,完成农村危旧房整治提升3038户,开展农村传统工匠线上及实操培训51人,安装路灯或庭院灯8780盏,建成191个村级文体活动场所,建成绿色示范村庄33个。

整治与管护结合建机制。构建三级监督体系,由一个区级正处级事业单位专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协调,每个镇街安排1~2个专职工作人员,200余名老党员、老支书以及村民骨干组成村级监督员,建立问题台账,及时整改销号,推动解决人居环境问题2000余个。建立“正面激励+反面警示”机制,每月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调度、暗访督导、考核通报,对获评一二三等次的镇街给予差额工作奖励,考核倒数一二名的镇街在全区会议上进行反思发言;各镇街每2个月开展一次现场观摩和“村庄比武”,形成人居环境整治“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建立“政府投资主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户投资投劳”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8.3亿元,通过贷款贴息、先建后补、赋予老百姓小型项目建设权等方式推动社会资本、农户投入逐年增多,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管养”长效投入新格局。

发展美丽经济 实现“环境美”到“产业美”

巴南区把乡村产业振兴作为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实现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美丽乡村变美丽经济。

抓牢“基础工程”,守好乡村生态本底。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推进“千村宜居”计划,以巴南区天坪山为重点,建成高标准农田2.5万亩、梨园1万亩、花卉苗木基地3000亩、茶园3000亩、“稻+N”1850亩等。依托田园为载体,打造了“别花山房”“花镜院子”等民宿群,形成了三月看花、四月采茶、七月摘果、秋游花海的四季美景。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菜篮子”安全首长责任制,实施一批粮食、畜牧等重要农产品保障重点工程建设,推进农业项目景观化,实现梨园、茶园、田园“三园互映”。白象山茶园、集体村梨园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乡村旅游学习体验线路。集体村先后获批全国村民自治示范村、全国现代生态农业创新示范基地、全国美丽休闲乡村。集体村、中坪村、芙蓉村获得重庆市美丽宜居乡村等荣誉。天坪山茶山梨园风景区、云林天乡、白象山茶园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云林天乡获评4A级景区,“二圣梨”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抓实“品牌工程”,打造都市农业样板。贯彻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唱响巴南农业产业品牌,实施农业生产新“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重点建设“二圣梨”“石滩大米”“乌皮樱桃”“接龙蜜柚”“五布柚”等地标农产品品牌。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品牌20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3个,重庆市名牌农产品35个,巴味渝珍授权农产品44个;绿色食品121个,有机食品1个。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农产品加工业年产值超百亿元,市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达15家,5个农产品加工品牌入选全市首批消费品工业重点培育品牌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健全农产品电商体系,让巴南农特产品叫得响、卖得好。2022年全区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6.81亿元,同比增长20.53%。抓活“旅游工程”,夯实农村发展后劲。引进蓝城康养农旅小镇等大型农旅项目20个,总投资超300亿元,推动农旅“破茧成蝶”。建成运营精品民宿42家,云山房、五斗丘小院等6家民宿获评“全市最美旅游民宿”。建成乡村旅游厕所83座、通景公路19条、农村公路1431公里,串联25个乡村旅游点,打造古镇温泉、亲子研学、花果留香、茶香民宿、运动休闲五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带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至2.2万元。二圣镇集体村、丰盛镇油房村分别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市乡村旅游重点村”,巴南区逐渐成为市内外乡村休闲旅游胜地。

培塑乡村文化 实现“外在美”到“人文美”

乡村振兴,文化要先行。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的精神纽带,也凝聚着乡土之美、人文之美。巴南区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培育与美丽乡村建设相适应的乡村文化,使美丽乡村“内外兼修”。提升内生动力。组建“背篼”宣传队,发动老党员、志愿者等组成157支“背篼”宣传队,经常性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坝,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宣传。选塑“草根”宣讲队,通过开展评比、“红黑榜”公示、“最美院落”评选等,选出一批先进典型组成23支“草根”宣讲队,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现身说法”。开展“佳节尚文明”等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开展“身边好人”微访谈场次227场。开展“文化服务小分队”“德法四员双报到”“身边榜样微宣讲”“新时代文明六讲”等特色实践活动走进群众487场次。

激发文明活力。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公示“红黑榜”,评选全区文明家庭10个、最美家庭65个、示范村20个、最美庭院125个、清洁卫生标杆42户,调动群众从“袖手看”到“争着干”。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纳入全区中心工作,广泛开展专项整治提升行动,扎实推进“五大创建”工程,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镇5个、市级文明村镇21个、区级文明村镇196个,全国文明家庭2户,市级文明家庭4户,区级文明家庭10户,二圣镇集体村、花溪街道先锋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实施文明劝导行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策划开展“文明开讲啦”“文明来敲门”等宣传活动2万余次,“文明开讲啦”互动直播活动吸引3万余人。以“村”为单位常态化开展清洁户、文明户评选活动,覆盖面达到98%以上。

彰显文化魅力。强化传统风貌保护,进一步梳理民居大院等优质旅游资源,加大丰盛、木洞等历史文化名镇、传统风貌区保护力度,形成“巴县老院子”品牌,推动传统大院保护修缮和利用,打造“赶集”特色文旅小镇、木洞“山歌”特色文旅小镇、天星寺廖家大院民宿群等乡村文旅融合示范项目。优化乡村文化供给,积极推进基层公共文化阵地示范点打造,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实现标准化、均等化,基层公共文化阵地覆盖率达到100%,年均配送文化服务进基层1000场以上,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4000余场,建成乡情陈列馆22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26个。活化非遗宣传推广,建立木洞山歌艺术团、接龙镇女子吹打乐队等传承队伍数百支近万余人,创建全国首个非遗保护传承人培养中职教学班,编印3套特色文化教材1.2万册,在全区中小学校教育传承,开展“老外@Chongqing·体验非遗”“老外游乡村”等体验、教学活动50场,吸引1322名外国友人参加。(来源:《农村工作通讯》2023年第13期)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1 | 帖子:2999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