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明确,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但复苏基础尚不稳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民营经济对于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是保持经济活力、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 下半年经济工作有哪些重点?如何提振民营企业信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围绕上述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对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进行了专访。 下半年经济动能将逐步恢复 问: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5%。你如何看待上半年经济发展成绩单? 田轩:从上半年数据统计来看,我国经济呈现出稳步复苏态势,一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4.5%,好于市场预期,二季度GDP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0.8%,略低于市场预期。不过综合来看,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5%,在外部环境动荡、内需不足的市场环境下,对标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数据,取得如此成绩已十分难得。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CPI平均同比上涨0.7%,其中服务业整体增长较快,餐饮、旅游等线下服务性产业复苏较快,增强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工业生产稳步恢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5%,为拉动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上半年进出口同比增速2.1%,体现了一定程度的韧性。 但同时可以看到,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不足,持续性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尤其自二季度以来,消费复苏结构化现象明显,汽车、手机、家电等耐用品和大宗商品消费恢复尚不明显。房地产投资依旧低迷,导致多个相关产业增速放缓。CPI、PPI显现逐步下降趋势,关键原因还是在于市场需求复苏基础不牢,市场信心仍有待提振。 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突破20万亿元,同比增长2.1%,二季度进出口比一季度增长6%,5月份、6月份均环比增长1.2%。但是,二季度以来外贸增速有所回落,5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4460亿元,其中,出口19492亿元,下降0.8%,6月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9.5%,外需的边际走弱将加大对经济的拖累。下半年我国经济将继续面临需求走弱的压力,不过我国经济复苏基本面不变,在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经济结构转型逐步走入正轨,经济动能将逐步恢复。 财政资金应更大力度向基层倾斜 问: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预期2023年GDP同比增长5%左右。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下半年有哪些重点工作? 田轩:从现有经济复苏情况来看,虽然我国经济环境面临内外双重考验,但是经济韧性依旧,GDP同比增速5%左右的目标仍处于可达到区间。下半年要实现全年经济目标,需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提高货币政策精准性,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推动减税降费举措加强落实等,完善消费配套举措,推动汽车、家居等耐用消费品和大宗消费品领域消费复苏;要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营造公平就业环境,保障城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权利,提升就业质量,增加劳动者收入;充分发挥消费新基建、消费新场景、消费新业态培育和发展;进一步加强消费环境建设,打通市场堵点,充分释放消费潜力。 二是坚定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支持各类生产服务要素市场发展;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引导多种社会力量参与民间投资。 三是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领域风险,控好房地产调控政策力度,强化对行业融资的保障,增强房企现金流,优化房企财务结构,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四是强化进出口对经济拉动效应,探索新的进出口合作模式,加大进出口信贷支持,完善外贸供应链金融,加大重点产品进出口贸易支持,并持续开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等新的市场通道。 问:当前关于宏观政策发力的力度和形式的讨论较多,你如何看待下半年宏观政策发力的力度和重点? 田轩:在外部宏观环境震荡、内部经济环境预期不稳的背景下,企业投资及居民消费动机大幅减弱,我们可能面临的是中国式“流动性陷阱”,也就是说,单纯的低利率货币政策效用不大。下半年宏观政策应该强化逆周期调节,强调政策精准性和多种政策协同。 货币政策保持适当充裕性,同时更加强调精准性,围绕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行定向支持,着力扩大内需,坚定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增强市场信心。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坚持落实减税降费,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并退市省级统筹财力,资金更大力度向基层倾斜。一方面进一步发挥财政对于促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提振消费,另一方面将在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机制建立等方面为基层提供保障,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财政资金 “一竿子插到底”让资金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政策效率高、直接成效显著,确保直接解决个人和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基层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等需求将得到更好地满足。充分利用专项债、贴息、优化赤字组合等财政工具,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制定的财政收支目标,完善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举措,加大政府引导作用,倾向于加大对“十四五”重大工程及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支持,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动能的恢复。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提振市场信心 问:如何看待下半年内外需形势,扩大内需有哪些抓手? 田轩:扩大内需首先是提振消费,解决百姓急难愁盼的关键问题。以稳定和扩大就业为基本点,扎实做好年轻人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完善零工市场、赋能零工就业,做好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此外,还要通过创造公平竞争、稳定有序的营商环境,鼓励和支持居民灵活就业。针对性地缓解民生领域的“几座大山”(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对于老百姓的压力,确保民生支出,确保相关社会保障制度行之有效。 发挥消费升级的引领功能,鼓励消费场景创新和商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丰富多层次多元化商品和服务供给;进一步完善城市和农村不同层级的消费载体,打造更加放心舒适的消费环境。其次,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持续完善公平竞争制度、社会信用制度、产权保护制度等基础制度,促进资源要素在区域、全国流通。并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充分利用5G、AI、云原生、IoT等新技术,提供更具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服务。 最后,促进有效投资,货币政策更加强调精准性,继续使用再贷款、直达工具等定向支持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做好企业减税降费工作,尤其要保障投资的持续性,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民间资本的投资。 问:上半年民间投资下降0.2%,你对提振民营企业信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有何建议? 田轩:长期来看,在新发展阶段,经济稳定持续性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还是来自于私人部门投资,即通过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推动新兴技术创新,进而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断优化供给结构,从而满足新的消费需求,完成经济结构转型,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 目前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制度性交易及经营运营成本仍较高,社会力量参与民间投资力度不足。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好企业减税降费工作,尤其是降低民营企业制度性交易及经营运营成本,持续减轻民营企业负担。要坚定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调整民营经济战略定位,保障民营企业社会身份地位的公正性,并完善顶层设计和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法治化、市场化原则,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强化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法治保障,坚定落实市场化、法治化思维,完善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法律援助、司法救助机构体系建设,鼓励民营资本在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加大投资。建立助企纾困常态化机制,发挥好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力量以市场化手段参与民间投资,充分释放民营企业创新活力。(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