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01 尽管很多地区加大了对基层的补贴,比如制度上规定给在偏远乡镇工作的干部较高的补贴。但在执行过程中,很多地方财力有限,有些乡镇得自筹资金解决干部待遇的问题,政策上允许的激励措施根本就没办法实现。
02 在一般地区,基层存在“科级天花板”现象,大多数干部在晋升到科级以后,仕途会受到极大限制。这些年,随着职级并行改革,很多没办法晋升职务的干部,享受了相应的职级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天花板”效应。但从整体上看,这一缓解非常有限。
03 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一方面要合理调整政治和经济激励,尽量发挥制度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要把基层干部的理想情怀调动起来,让其事业感、责任心发挥作用,同时要减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工作返璞归真。
作者 | 吕德文来源 | 新乡土公众号 笔者在这些年的基层调查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基层的“二八定律”比较普遍。很多基层领导直言,干活的只有少数,不干活的是多数。在不少乡镇,干活比较多的基本上是班子成员,以及个别新入职的年轻干部,而相当一部分有经验也有精力的干部反而没有积极性。尽管有关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来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但效果也未必如意。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一是相当部分的基层待遇无法保障。尽管很多地区加大了对基层的补贴,比如制度上规定给在偏远乡镇工作的干部较高的补贴。但在执行过程中,很多地方财力有限,有些乡镇得自筹资金解决干部待遇的问题,政策上允许的激励措施根本就没办法实现。反倒是在机关部门,尤其是重要的部门,年终的津贴待遇能够得到有效保障。这就导致在上级工作,不仅工作条件比较好,待遇也比较好,基层干部没办法在基层安心工作。不少乡镇干部,工作了一定年限后,就希望“进城”;如果待遇无法兑现,积极性就很是受损。这两年,一些中西部地区出现了地方财政困难,干部的经济待遇更加难以保障,干部积极性也就更难激活。二是基层干部普遍受制于晋升“天花板”规律。在一般地区,基层存在“科级天花板”现象,大多数干部在晋升到科级以后,仕途会受到极大限制。这些年,随着职级并行改革,很多没办法晋升职务的干部,享受了相应的职级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天花板”效应。但从整体上看,这一缓解非常有限。一是真正能够享受职级待遇的干部,还是少数;二是科级“天花板”导致很多干部年纪轻轻就面临“一眼望到底”的职业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基层领导在激励干部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三是基层治理生态的复杂性,也使得干部积极性很难发挥。基层工作具有特殊性,往往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并不遵循严格的科层制。很多中心工作,需要全体干部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大多数工作,同事之间也只能有定性评价,很难定量测算。因此,在基层,长期形成了相对平均的奖惩机制。这一奖惩机制有深厚的基础,乃至于哪怕是基层领导想改变“吃大锅饭”的现状,实际也很难做到。这容易导致一个问题,那些资历老或是曾经做出过贡献,但又没有太多晋升机会的干部,就有机会从事不那么复杂、任务比较轻的工作。某种意义上,允许部分基层干部“躺平”,是一种“隐形福利”,也是一种无奈。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基层干部是能够完成本职工作的。只不过,基层真正比较耗时耗力的工作,其实是额外的中心工作。但如今,很多中心工作都已经变味,越来越多的中心工作是务虚的工作,尤其是这些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基层有增加的迹象,基层负担比较重。有些有经验也有资历的基层干部,可能可以说是通过“躺平”来反抗不切实际的工作。现如今,基层干部在经历更新换代,一批通过选调、考试等方式进入体制的年轻干部,正极大地改变着基层治理的生态。这些年轻干部有比较强的规则意识,也在无形中改造着基层工作作风。过去那种依靠“讲感情”来推动工作的方式,已经不再是主导方式。但是,基层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依靠群众工作来实现基层治理,无论是面对群众,还是面对普通干部,讲政治、讲大局以及讲情怀,都是基础。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基层干部尽管到了所谓可以“躺平”的阶段,但他们在群众工作中获得了意义感,心甘情愿、积极主动地到群众中去做一些有益的工作。有些基层领导通过一定的机制设计,为这些干部提供了发挥热情和才干的平台,如让其主抓一项重点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很多基层领导在面对急难险重工作的时候,往往一马当先,带头攻坚克难。其他干部有困难的时候,领导也愿意担当,这也使得基层工作氛围焕然一新,推动了大多数干部的积极性。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一方面要合理调整政治和经济激励,尽量发挥制度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要把基层干部的理想情怀调动起来,让其事业感、责任心发挥作用,同时要减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工作返璞归真。(来源:新三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