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余向荣花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以下观点整理自余向荣在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72期)上的发言 可能我预期比较低,我对外贸形势并没有感到特别悲观。在今年初,许多人担心全球经济可能陷入衰退,并以此推论,在疫情期间“非常态高基数”下我国出口可能出现大幅下降。当时,我们判断,中国2023年出口可能出现一个“浅衰退”、低个位数下滑,但不会崩塌。我现在依然保持该观点未变。
一、上半年出口韧性超预期
我国上半年出口额,按美元计价下降了-3.2%,但实际上好于周边的开放经济体。例如,韩国、越南、台湾和日本的出口额分别下降了12.4%、11.9%、18.1%和6.0%。考虑到全球贸易减速,中国出口交出了一份相对优秀的成绩。
出口韧性可能比表观数据还要强一点。两个因素值得考虑。一是汇率因素,按GDP统计和人民币计价,上半年出口录得了低个位数增长。二是价格因素,今年工业品价格(PPI)严重通缩,剔除物价因素,出口数量依然略有增长。总体来看,虽然二季度以来出口放缓较为明显,但上半年出口总体保持了较强的韧性。
二、下半年出口韧性能否延续?
1、需求
外部需求可能并不像预期的那样差。以我们花旗银行的经济预测为例,我们年初判断全球增长会从去年3%下降到今年不到1%,但在年中报告中,我们已将今年的增速预测上调到2.3%,比年初翻了个倍。全球经济韧性的重要来源之一是美国。在连续升息十一次之后,美国经济现在还没有出现要衰退的迹象。现在我们的基准情形是,明年一季度美国会有一个轻微的衰退,GDP下滑幅度不超过一个百分点。同时,我们认为美国经济“不着陆”的可能性在增加。美国刚刚录得二季度超预期增长,而最新的经济活动数据,包括一些房地产指标,在当前高利率环境下似乎又有“抬头”的迹象。如果美国经济强劲势头得以延续,这对全球需求是重要支撑。
同时,我们判断全球半导体周期在下半年可能触底回升。在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受半导体行业周期下行拖累较大,而韩国、台湾和日本等因为电子产业占比更大,其出口受影响更多。由于消费电子产品需求恢复以及新一轮AI浪潮推升,我们初步判断,全球半导体行业景气度在下半年逐步筑底并开始回升。尽管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中国仍在全球电子和半导体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行业周期逆转对我国出口非常重要。
2、内功
1)贸易网络多元化
面临地缘政治风险和全球产业链重构,贸易网络多元化是我国出口部门韧性的重要来源。自中美贸易战以来,中国在美国进口端所占的份额下降了大约五个百分点。美国仍然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外需来源,而且是终端的外需来源,中美贸易额也依然处于历史高位。但不得不承认,在美国讲“去中国化”的同时,中国贸易网络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去美国化”。
作为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变迁的应对,中国在尽量维持在美国进口产业链中的位置的同时也在积极挖掘其他市场的潜力。现在东盟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上半年我国对东盟国家、对“一带一路”国家、对RCEP国家以及对“金砖”国家的出口非常强劲。实现贸易网络多元化、深度参与国际分工,这对维持我们出口部门的抗冲击能力非常重要。
只要有空间,中国出口企业就会顽强生长。对俄罗斯出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上半年,我国对俄罗斯出口同比增长了77%,俄罗斯以仅占外需盘子3.2%的较小份额对我国出口增速贡献了1.3个百分点。现在俄罗斯已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出口目的地,占我国汽车出口近16%,上半年同比增长超过515%。
那么,中国对俄罗斯出口是否可持续呢?我认为应该是可以的。一是由于俄罗斯对我们是顺差的,我国从俄罗斯进口大量能源和商品,包括石油天然气等。二是中俄贸易大量使用本币结算,占比高达80%以上。在面临西方制裁的压力下,中国是俄罗斯工业品的主要来源,而通过能源贸易,俄罗斯有支付能力和支付手段。考虑到下半年基数效应,我们预计全年对俄出口增长40%以上。
2)产品结构多元化
出口产品多元化是我国出口韧性另一个重要来源。今年上半年出口下滑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消费电子产品周期疲弱,但“新出口”逆势大幅增长,支撑了总体出口。“新三样”对上半年出口增速贡献了1.8个百分点。这也反映中国在产品和产业升级方面取得的成绩。中国不仅在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等产业链上建立了优势,而且正与排名其后的国家拉开身位。绿色转型是一个全球大趋势,而清洁能源产业链在很大程度上也集中于中国。
尽管在高端芯片等领域我们还须加倍努力,但产业链升级和出口结构优化也是在稳步推进的。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到消费电子产品,再到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复杂而全面的产业体系有助于抵御单一冲击对于出口的影响。
3、政策 总的来说,外需可能比想象的好,而贸易网络多元化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是中国出口部门的自身优势。因此,在全球贸易放缓的背景下,我们相信中国出口可能依然是个“优等生”。我们预计今年出口额小幅下滑约两个百分点。在“非常态高基数”的基础上,能够保持出口规模大体持平应该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
当然,从增速角度看,我们也要承认,出口增长依然面临压力。随着近期出口动能的放缓,我们迫切希望看到更多稳外贸措施得到兑现,避免内外需不利因素形成共振,弱化市场信心。年中政治局会议定调要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也将稳增长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政策加持,我想对于出口形势大概没有必要过于悲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