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王壹“我们自主培育的‘松粳22’‘南粳9108’‘南粳46’等金奖品种的稻谷收购价每公斤比普通稻谷平均高1元至1.2元,‘五优稻4号’的均价每公斤比普通品种高1.8元至2元,良种的培育推动了稻谷产业实现优质优价,也提高了种植户的收益。”在今年5月举办的第四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暨国家水稻育种联合攻关推进会上,国家育种联合攻关水稻攻关组在介绍种业振兴攻关成果时这样评价。种子既是农业的“芯片”,也关系着中国人的“舌尖上的安全”。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过程中,种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21年7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时强调,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近年来,农业农村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按照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目标任务和“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实现重大突破”的总体安排,部署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和市场净化五大行动,扎实推进基础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重要支撑。
育良种促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
育种是产业发展的源头所在。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全面推进种业振兴行动的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形成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支持种业发展的新局面,开启了合力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入伏的海南三亚,盛夏似火。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的试验田里,众多科研人员冒着40摄氏度高温,察看水稻长势,及时做记录、测数据。这就是育种制种科研工作者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2023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南繁一体两翼协同发展,做大“种源+种业+市场”的南繁产业,打造南繁硅谷。为此,海南省印发《推进南繁“一体两翼”协调发展的实施方案》,正式提出打造南繁硅谷的整体战略。“一体”是指以崖州湾南繁科技城为中心,涵盖三亚市国家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两翼”是指陵水和乐东国家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今年4月,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牵头,陵水黎族自治县、大学院校、合作企业等单位共建的陵水南繁产业发展研究院正式揭牌,旨在进一步推动陵水强化科技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未来,我们将以研究院为依托,开展南繁主要作物核心种质创制与特色育种、南繁主要作物相关病虫害监测检测、信息服务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南繁育种制种关键服务技术体系构建、南繁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南繁科技成果中试示范基地建设等工作。”南繁产业发展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源头育好种,不仅推动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可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目前,农作物自主品种面积占比达到95%以上,玉米、蔬菜、白羽肉鸡等自主种源比例稳步提升,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础更加坚实。种源自主可控,让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为推动研产销主体联合、探索产业链条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四川省从2020年起,每年给10个优质水稻示范县奖励950万元;福建省每年8400万元财政专项用于优质稻联合育种;广东省成立丝苗米产业联盟;江苏省成立江苏南粳稻米产销联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保障种源自主可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构建现代种业创新体系,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是实现种源自主可控和建设种业强国、农业强国的根本路径。”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刘录祥说。种业科技攻关助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效能提升
七月的中原大地生机盎然。在河南济源市“王屋种谷”内,一片忙碌景象呈现在人们眼前。
“王屋种谷”位于济源市王屋山区。济源三面环山,域内85%的面积为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为蔬菜制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这两句话足以说明种子在农业领域乃至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无论种植业还是养殖业,如果没有领先一步的优良品种,肯定会受制于人。”位于“王屋种谷”的河南绿茵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侯三元告诉记者。只有提升育种科技水平,在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才能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供根本支撑。为此,侯三元带领企业一步一个脚印,在有关部门的支持指导下,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成河南省绿茵蔬菜种子工程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平台,专注蔬菜良种繁育技术的研究创新,建成种子生产全过程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体系,制定省、市级蔬菜良种繁育地方标准10余项。科技的创新与攻关是现代化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所在。2021年,中央统筹科研、金融、财政等各方资源力量,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新一轮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和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自主培育的3个白羽肉鸡品种性能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不相上下,市场占有率达到15%。面向生产急迫需求,加快筛选培育短生育期冬油菜、再生稻、耐盐碱作物品种……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种业振兴这一嘹亮“号角”的引导下,全国各地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开展了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农业产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种企集聚促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形成离不开企业的助力。种业企业的发展、汇聚、合作,让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得以可能。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河南新乡平原示范区“中原农谷”的神农种业实验室,在大厅门口,30根亚克力柱子盛装了小麦、水稻、花生、玉米、红豆等10个品类的种子,展示了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各农业产业育种所取得的成就。“神农实验室是河南省推动科技创新改革、建设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打造国家科技创新力量的重大安排部署,主要聚焦种业安全,汇聚人才进行种业科技创新攻关。”相关负责人介绍。据悉,“中原农谷”处于黄淮海平原的核心区和“南北分界过渡带”,是我国南北物种交叉种植和繁育的良好试验场所。今年6月,河南印发《中原农谷发展规划(2022-2035年)》的通知,要求各地要加快布局建设种业重大创新平台,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当家品种,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集群。目前,已有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和神农种业实验室、黄河实验室、平原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全面入驻并开展工作。“先正达、中农发、牧原等一批知名种业企业以及中粮、正大、首农、五得利等粮食加工企业目前都在新乡建有育种和生产基地,这里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0家,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450亿元,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新乡农业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杨海峰说。除河南外,多地也纷纷加快种业企业聚集区建设,发挥种企集聚效应,为构建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搭建了合作平台。北京建立国家阵型企业“一对一”服务联系机制,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研发能力的领军企业和“隐形冠军”;吉林成立“吉林省作物生物育种联盟”,集聚省内外生物育种优势资源和先进技术成果,应用“常规育种+生物技术+信息化”现代育种新模式,协同开展育种科技攻关,破解生物育种“瓶颈”,进一步加快培育突破性新品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关键在于市场主体的参与。去年,农业农村部加快构建种业振兴企业阵型,采取多项扶持政策,扶持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对此,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企业市场规模、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等关键指标和‘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的发展定位,从全国3万余家种业企业中遴选出270多家农作物、畜禽、水产龙头企业,集中力量加快培育国家种业企业阵型。推动科研单位、金融机构、种业基地与企业对接,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让更多种业龙头企业在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来源:农民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