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金亮(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分中心研究员)
夜幕下,天津市社会山的“城南往市”国民主题街区“第五届国民夜市”再次上新,进入“夜嗨”模式。下班后,不少人在咖啡摊、茶点铺、“办公零食区”解锁美味,参与互动游戏、放松身心。这不过是今夏经济恢复向好、提振扩大消费的日常一幕。
蓬勃兴起的晚间消费,绝不只是吃个夜宵喝杯啤酒的概念,而是早已进化为集“吃喝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型经济。覆盖味觉、视觉、听觉甚至全身心体验的消费模式,正在成为当下扩内需、促消费的新动能。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紧随其后,国家层面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20条举措,形成促进消费一揽子政策体系。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也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接连推出一系列举措,持续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为多种消费业态的勃兴注入新动能,也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夜间经济市场发展规模约为42.4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6.7%。商务部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也显示,60%的城市居民消费发生在夜间。如今,越来越多消费者追求有品质的“8小时以外”生活。更多的新型消费业态正成为拉动城市消费、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着力点。
比如,重庆围绕满足居民消夏避暑、休闲旅游、夜间消费、欢度暑假等多元消费需求,不断扩展夜间消费业态,积极促进暑期消费;北京开展“2023北京消费季夜京城”活动,联动全市40余个商圈、200余个品牌、万家门店,举办百余项促进夜间消费主题活动;天津则推出了相声、歌舞、话剧等“夜场演出单”……各地出招不同,内容各异,但都实现了扩消费促增长的效果。
晚间消费的作用不只局限于促进经济发展,更代表更高品质的生活。今年以来,人们常常用“烟火气”来形容回归正常的城市生活:市场里灯光闪烁,大街上熙熙攘攘,每一个商圈、每一家小馆,都是人头攒动、人来人往,展现着一座城市的勃勃生机。
这种“烟火气”又会反过来促进消费提质增效。有平台数据显示,7月1日至10日,国内旅游消费订单相较2019年同期翻倍增长;立夏以来堂食餐饮、休闲娱乐等生活服务品类在“晚7点”迎来全天消费最高峰。上海迪士尼、重庆解放碑、长沙五一广场等热门商圈夜间消费规模同比增长163%。这种爆发式增长,显示出消费的巨大潜力。
消费新“夜”态,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活品质的重要指征,其强劲的溢出效应加速凸显。此前出台的恢复和扩大消费20条举措,就丰富文旅消费,明确提出“推动夜间文旅消费规范创新发展”。
促进多种消费业态健康可持续发展,用好网络平台也很重要。目前,不少数字化技术供给方为中小商家赋能、助力打通并优化线上线下经营业态,呈现出更多市场主体分享消费“蛋糕”的可喜状态,市场大、动能足、业态新的新消费格局正在形成。(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