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三农调研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防范疫情冲击“三农”
返回列表
查看: 528|回复: 0
收起左侧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防范疫情冲击“三农”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50694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0-2-19 13: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赵一夫 潘彪(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而后蔓延至全国,随着各省通报数据的不断攀升,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各地区均已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对于这场需要举全国之力、集优质资源来打赢的疫情防治阻击战,“三农”稳定是重要基础,越是到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农业“压舱石”地位就愈发凸显,对于稳定“基本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调查分析的结果来看,当前疫情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养殖环节上,对种植业还没有明显影响,但产销区域之间鲜活农产品流通暴露出来的问题逐步显现,局部地区出现农产品供不应求,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不畅问题。在劳动力流动方面,农民工返城务工受阻等现象较为普遍,对企业运转和农民收入都造成显著影响。因此,当前亟需在全局统筹下,对各地根据疫情采取分类施策的办法,畅通物资、人员流动通道,切实保障农产品市场稳定,产销顺畅对接;切实保障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不违农时,抓好生产;切实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农民工能够及时、安全、有序返岗,促进经济运行得到尽快恢复。
  1、疫情影响下“三农”物资人员流动出现不同程度的梗阻
  春节以后,各地相继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普遍采取了最严格的交通管制措施,对控制疫情扩散起到明显作用的同时,对各地物资和人员流动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农用物资和农产品货运不畅,以及农民工返岗流动受阻的状况较为普遍,成为当前急需纾解的突出问题。
  1. 运输不畅引起局部地区农产品供求失衡,消费者和生产者均承受一定损失。受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影响,农产品供给和需求无法有效匹配,短缺与滞销并存。对于武汉等湖北疫情严重地区,由于长时间“封城”而导致农产品供不应求,需要依靠国家紧急调运储备以及其他地区驰援;从全国范围来看,农产品运输不畅引发的价格上涨给居民生活带来一定压力。根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统计,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从1月21日至2月10日上升了5.49个百分点,这其中,粮油价格基本保持稳定,菜篮子产品价格指数上升了6.44个百分点,蔬菜和畜禽等不易储存、购买频次较高的产品价格上升尤为明显,这表明疫情发生后各地区道路交通管制引发的物流阻断效应开始显现。与此相对应,在各地区进入一级响应状态以后,普遍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减少人员流动,餐饮等行业市场需求低迷,采购商减少,部分原本在春节期间大规模上市的农产品也无法运出,时鲜蔬菜、草莓、芒果、苹果等产品滞销问题屡见报端。调研发现,山东潍坊地区村级防护导致运输车辆通行障碍、省级交通管制、外地蔬菜采购客户骤减等流通环节不畅,部分地方蔬菜销售出现困难,蛋鸡场也出现积货现象;河南兰考县出现韭菜积压,无法顺利运出的现象。
  2. 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不畅引发畜禽养殖等行业面临“断供”风险,农业生产面临预期风险。疫情影响下停产停工和交通管控,畜禽养殖行业首当其冲,面临饲料供应中断、种苗无法补栏的风险。在饲料生产和供给环节,疫情使得饲料加工企业延迟开工,加之原材料供应不通畅,产能无法有效发挥;在饲料运输环节,封村封路等防疫措施使得饲料无法进村进厂,局地饲料调运不畅,使得大量畜禽面临“断粮”风险。另一方面,在全国叫停野生动物交易的同时,多地开始禁售活禽,屠宰加工企业也出现停业,本应顺利出栏的畜禽无法进入市场,还需要不断投入,对饲料的需求高于正常水平。与此同时,同样由于交通运输受阻,仔畜、雏禽及种畜也受到影响,部分养殖户无法正常补栏。饲料紧缺、出栏和补栏推迟的影响,对占比40%的小规模畜禽养殖户尤为明显,对畜禽产品市场的影响将在生产周期内逐步显现。更为严峻的是,随着春耕时节的到来,特别是南方地区的粮食、蔬菜、特色产品即将进入新的生产周期,如果农药、化肥、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企业不能及时复工或者农资运输渠道仍不通畅,影响范围可能扩大到整个农业生产领域,即使短期内疫情结束,其不利影响会在农业生产中长期内存在,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3. 农民工返岗流动受阻,不利于经济活动尽快恢复和农民稳定就业增收。在当前各地“一刀切”的严格防疫措施下,多数地区的农民工滞留家乡,无法顺利返城返岗。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2.88亿农民工中,进城务工的有1.35亿人,占46.8%,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主要从事制造业(占比27.9%)、建筑业(占比18.6%),以及第三产业(占比50.5%)中的居民服务、批发和零售、住宿餐饮、仓储物流等行业。受此次疫情影响,除了建筑业本身复工时间较晚所影响有限以外,限制人员流动的诸多措施使得第三产业特别是住宿餐饮业深受影响,关门歇业现象普遍。而根据国务院延长春节假期的要求,北京、上海、广东等多地出台规定,除疫情防控、城市运行、群众生活必需等重要国计民生相关行业准时复工外,其它行业一律推迟复工,吸纳大量农民工的行业基本上都在延迟复工之列。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按规定大部分地区从2月10日复工复产,但由于各地区在疫情防控中采取封路、封村等措施,农民工回城路途并不通畅,再加上流入地限制开工和劝返、拒入,以及户籍和住所排查、居家隔离等措施,那些能够顺利进城的农民工也难以立即到岗,面临进城待业的风险。
  2、政府重视、社会参与,“三农”领域应对措施成效初显
  在疫情发生以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制定政策措施、安排专项资金、调配物资人员,保障农产品充足供应是工作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要求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时,统筹做好“六稳”工作,强调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李克强总理多次召开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部署切实做好疫情防控重点医疗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保供工作。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要求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努力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确保蔬菜、肉蛋奶、粮食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加强物资调配和市场供应。2月12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的通知》。
  为落实中央部署,保障农产品充足供应和农业生产稳定,各地各部门加紧工作,密集出台相关政策。1月30日,农业农村部、交通运输部和公安部三部委办公厅联合引发《关于确保“菜篮子”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正常流通秩序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区严格执行“绿色通道”制度,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输畅通,严禁擅自设卡拦截、断路阻断交通,保障“菜篮子”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政策流通秩序。1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就做好生活物资运输等综合保障工作做出部署安排,要求着力协调运输,畅通物流,强化市场监测,增加粮油、蔬菜、肉类、水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2月4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进一步印发了《关于维护畜牧业正常产销秩序保障肉蛋奶市场供应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不得以防疫为由,违规拦截仔畜雏禽及种畜禽运输车辆、饲料运输车辆和畜产品运输车辆,维护畜牧业正常产销秩序,保障肉蛋奶市场供应。2月11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针对疫情影响下部分贫困地区农产品滞销卖难问题发布专门的应对措施。各地区也积极响应,先后出台了保障农产品供应和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
  在政府部门积极化解疫情对“三农”的影响的同时,合作社、企业等社会组织的力量逐步显现。各地区蔬菜、水果专业合作社通过积极组织生产,增加蔬菜水果供应,部分合作社还采用“线上下单+基地直采+平价选购+快递配送”的防疫保供新模式,将鸡蛋、大米、蔬菜等农产品线上直供,破解销售渠道不畅问题。2月7日起,农业农村部收集了23个省份近1000家农民合作社的蔬菜类产品供应信息,以专栏形式对外发布,也助推解决蔬菜产品供求不匹配问题。农机合作社则在做好农村消毒防疫、春耕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期间消费者不出门采购,也让消费需求从线下大量转移到了线上。为解决疫情引发的农产品滞销问题,各大电商平台和互联网公司也通过线上信息推广的模式,发挥各自的供应链优势扶农助销,例如,阿里巴巴发起“爱心助农”计划,京东、拼多多分别开通“全国生鲜产品绿色通道”、上线“抗疫农货”专区。
  总体上,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下,“三农”领域的应对措施已经初见成效。2月13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11日连续下降了0.3和0.49个百分点,“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连续下降0.35和0.56个百分点。从山东寿光的调研了解到,全市1355个蔬菜收购集散地大都在交通运输道路主要道路旁边,不受村庄疫情防控管制限制,目前已全部开放交易。
  3、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化解疫情对“三农”领域的冲击
  在2月12日,中央做出最新判断,认为当前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同时也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要求紧缺物资要优先保障重点地区需要,切实抓好主副食品生产、流通、供应组织,抓紧组织好种子、化肥、饲料等农资供应,落实好春管春种措施,同时,还要求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对偏颇和极端做法要及时纠正,以县域为单元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这意味着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的阶段,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将继续狠抓防控工作,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将逐步恢复正常的经济建设。根据医学专家的预估判断,疫情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较大可能性会涵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春耕春播时间,应对疫情对“三农”领域的不利影响,需要因时因地统筹谋划,制定系统性的应对措施。
  明确区分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和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是分类施策的前提。中央提出要加强疫情特别严重或风险较大的地区防控,疫情特别严重地区比较明确,而风险较大地区主要是是指人口流入大省大市。从省级层面来看,目前疫情较为严重的省市包括湖北、广东、河南、浙江、湖南、安徽和江西7省,确诊数量在800例以上;而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流动人口数量前五位的省分别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和四川;2019年全国常住流入人口数量排名前十的大市主要是上海、广州、深圳、北京、苏州、天津、杭州、成都、宁波、东莞;把上述地区相叠加,当前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包括湖北、广东、河南、浙江、湖南、安徽、江西、江苏、山东、四川、上海、北京和天津13个省市。2018年这13个省市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全国的44.7%,粮食、蔬菜和肉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7%、57.4%和50.7%,农业生产地位十分重要。
  对于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关键。需要扎实做好三项工作:一是确保物流运输渠道畅通,加大区外调运力度,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运转效率和供求匹配水平,防范主副食品价格上涨,保障居民正常生活。二是严格落实执行中央畅通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的要求,及时调度用种、用肥、用药、饲料缺口,提前做好应急储备,确保畜禽养殖行业正常运转,警惕非洲猪瘟和禽流感疫情叠加;组织南方省市做好春耕备耕,不误农时,保障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物资供应运输。三是开展中小企业生存情况监测统计,通过贴息贷款、税收减免、降低社保费、减轻企业公积金缴存维持企业基本运转,在必要时开展特殊救济,防范大面积关停倒闭引发就业岗位减少,保障疫情结束后农民工有岗可返。
  对于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稳妥有序恢复“三农”正常运转是重点。需要做好五项工作:一是落实中央科学防治、精准施策要求,以县域为单元,确定不同县域风险等级,对于风险等级较低的地区全力恢复农业生产,重点关注蔬菜大棚、设施农业等空间密闭、劳动力需求量大的场所的疫情防控;对于风险等级较高的地区,可比照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施策。二是全力做好农业生产恢复和春耕工作,发挥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作用,重点做好蔬菜、水果等产品生产和采摘,为重点地区提供充足农产品供给;有序推进农资生产企业复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扩大产能,弥补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无法开工导致的供给缺口。三是畅通物流运输渠道,解决乡村毛细血管道路封闭状况,利用现有平台组织发布农产品供给信息,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的方式,解决部分地区农产品滞销问题。四是开展疫情影响监测统计工作,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农户和农业经营组织提供帮扶,及时解决实际困难;对无法按期返岗失去收入来源而陷入困境的农民工开展临时补助,帮助其渡过难关。五是发挥移动互联网优势,借助社交媒体和视频网络平台,对农民工和农业生产者开展实行线上辅导,增强农民工返岗就业的竞争力,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加强与农民工输入地有效对接,及时跟踪主要输入地疫情变化,做好主要输入地企业用工、复工、交通、疫情等信息的集中发布。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987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