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王伟凯(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前不久在北京举行的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的情况。近年来,我国通过科学精准实施水利工程联合调度,成功战胜了一系列严重水旱灾害,通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江河湖泊面貌实现了根本性改善,“青山作伴水为邻”的美丽图景成为现实。通过实施水资源利用方式的深层次变革,我国以占全球6%的淡水资源,保障了全球近20%的人口用水,创造了全球18%以上的经济总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从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久久为功,解决了许多治水难题,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和配置格局实现了根本性优化,在推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人、水、土地、发展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运行系统。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除水害、兴水利一直都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要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按照系统修复水环境、统筹配置水资源的思路,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协同推进了生产、生活和生态系统建设,无论是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还是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修复,都把水资源的高质量使用、水生态的高质量修复放在了首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水作为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态的文明建设也要遵循人水和谐理念,即以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经济发展来推进和谐共生,特别是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过程中,水环境状态如何、水资源利用如何,都有可能成为一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素,因为水与文明的发展密切相关,只有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发展体系,才能促进水与人、经济、社会之间的良性循环,进而推动文明建设的健康运行。 和谐共生理念是高质量发展运行模式的重要内涵。当水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时,就必须运用系统思维和全局性谋划来解决这一矛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正是在全面加强节水、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前提下,全面建立了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水治理管理体系,如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太湖等流域管理机构建立了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统筹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联防联控联治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全国每一条河流和每一个湖泊都有人管、有人护。面对江河湖泊存在的水灾害、水环境等问题,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依法管控河湖空间,严格保护水资源,不断提升水生态修复的质量和稳定性,使越来越多的河流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江河。 和谐共生理念使江河湖泊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依托。母亲河黄河的安澜清澈,长江水域生态功能的极大改善,干流水质的连续达标;华北地区地下水位的总体回升,白洋淀水生态的逐步恢复,永定河等一大批断流多年河流的全线通水,京杭大运河百年来的首次全线贯通;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的实现……我们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治理结出的累累硕果,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享受。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保护好水生态、利用好水资源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只有做生态文明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才能真正品味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和生活之美,也才能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和可持续。(来源: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