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国际大米市场继续高位运行,国内大米进口大幅下降,加上中秋、国庆“双节”即将来临,国内稻米市场走出持续小幅上涨走势。当前南方中稻大面积收获并陆续上市,由于质量较好,加上市场主体对后市看涨预期升温,采购意愿较强,推动新稻收购价格高开走强。
政策稻谷成交活跃
市场主体参与度高
8月份以来,最低收购价稻谷竞价销售成交呈逐步增加之势,进入9月份后,成交进一步活跃,尤其是上周成交率达到72%以上,市场主体参与热度较高。
本周交易有所降温,但成交仍较活跃,本周共计投放稻谷60.3万吨,实际成交35万吨,周环比减少7.5万吨,为年内单周次高成交水平;成交率58%,周环比减少12个百分点;成交均价2664元/吨,周环比下降2元/吨。截至9月19日,2023年最低收购价稻谷拍卖累计成交308.6万吨,较上年全年增加245万吨。
分品种看,投放30.1万吨,成交16万吨,周环比减少4万吨;成交率53%,周环比下降13个百分点;成交均价2617元/吨,周环比下跌41元/吨。其中,黑龙江2022年产一等粳稻最高成交价2795元/吨。中投放30.2万吨,成交19万吨,周环比减少3.5万吨;成交均价2703元/吨,周环比上涨30元/吨,为年内最高成交均价。其中,安徽2021年产中晚籼稻投放14.5万吨,全部成交,最高成交价2880元/吨,溢价160元/吨,也是单周最高成交价。
分省份看,安徽成交17.4万吨,黑龙江成交13.4万吨,河南成交1.8万吨,江西成交1.6万吨,吉林成交0.8万吨。
近期,最低收购价稻谷竞价销售活跃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市场主体采购意愿提升。由于国际大米价格大幅上涨后持续高位运行,受此带动,国内稻米市场进入持续小幅上涨状态,市场做多氛围逐渐形成,加上籼稻最低收购价稻谷库存不多,2020年以来累计仅收购400万吨左右,市场主体持粮意愿增加。
二是新稻收购价格较高。由于市场行情向好,新稻收购价格同比普遍偏高,最低收购价稻谷的优势逐渐显现。
三是稻谷竞价销售进入尾声。按照惯例,随着新季中收获上市,为避免出现卖粮难现象,最低收购价稻谷竞价销售一般在9月底暂停,目前已基本到了收尾阶段。由于新稻刚刚上市,后期如何发展尚未可知,部分企业转而先拍卖一部分稻谷作为库存,争取主动。
另外,定向稻谷销售继续保持较高水平。9月14日,计划定向拍卖稻谷200万吨,实际成交169.5万吨,成交率84.8%,较上周增加1.2个百分点。截至9月14日,定向稻谷拍卖累计投放1400万吨,实际成交1212万吨,已经高于2022年产稻谷最低收购价收购量,加上当前最低收购价稻谷竞价销售持续进行,我国托市稻谷库存继续下降,供应压力继续减轻。
买家观望心理增强
国际米价冲高回落
亚洲大米价格经过8月底9月初的加速上涨并创下15年来新高后,买家观望心理增强,需求有所减少。
菲律宾对普通大米价格设定了上限,其中白米被设定为每公斤41比索(约合人民币5.26元),而精磨白米的上限为每公斤45比索(约合人民币5.78元),而菲律宾国内普通白米的售价比这一上限最高高出34%,精磨白米的售价也比上限最高高出24%。
马来西亚则限制个人大米采购上限为100公斤,并加强执法,防止大米市场投机行为。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大米需求有所下降,国际大米价格冲高回落。
9月18日,泰国破碎率5%大米FOB报价621美元/吨,周环比下跌19美元/吨,同比上涨177美元/吨;越南大米FOB出口价630美元/吨,周环比下跌15美元/吨,同比上涨225美元/吨;印度5%破碎率蒸谷米报价530美元/吨,周环比持平;巴基斯坦5%破碎率白米报价610美元/吨,周环比下跌5美元/吨。
由于当前国际大米供需偏紧状况尚未改变,全球大米第二大出口国泰国的种植形势也较严峻。今年8月,泰国的水稻种植面积同比下降14.5%。有机构预计,由于缺水,泰国未来两季水稻产量将下降约三成。受此影响,预计大米价格仍将在高位运行,不排除在消息刺激下再创新高的可能。
稻谷库存相对宽松
增加出口大有可为
由于国际大米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加上人民币汇率走弱,与国内大米之间的价差仍较大。9月18日,广东早籼米批发价4050元/吨;5%破碎率泰国大米理论到港完税价5103元/吨,国内外价差-1053元/吨,上周价差为-1229元/吨;越南大米理论到港完税价5118元/吨,价差-1068元/吨,上周价差为-1229元/吨。由于国际大米价格大幅高于国内,我国大米进口继续保持低位。
据海关统计,我国8月份进口大米11万吨,月环比增加1万吨,同比大减37万吨,减幅76.9%;1月至8月累计进口大米202万吨,同比减少255万吨,减幅55.8%。由于国际大米居高不下,预计短期国内大米月度进口仍将维持较低水平,不排除再创阶段性新低的可能。
8月份我国大米出口量为17万吨,月环比减少3万吨,同比减少6万吨,减幅28%,较当月大米进口量高出6万吨,大米月度出口已连续两个月高于进口;1月至8月我国累计出口大米90万吨,同比减少57万吨,降幅38.8%;1月至8月我国累计净进口大米112万吨,同比减少199万吨。
预计后期我国大米出口仍可有所作为。主要原因:
一是有市场。自印度政府7月20日禁止出口非巴斯马蒂大米,相当于减少1000多万吨的大米出口,给国际市场留下了巨大的供应缺口。国际买家不得不寻找新的卖家,有利于我国增加大米出口。
二是有能力。我国的稻谷库存占全球库存的六成以上,且最低收购价稻谷库存因去化困难,很多稻谷成了超期储存稻谷,不得不进行定向销售。2020年至2022年已定向销售稻谷5300多万吨,今年8月份以来又成交了1212万吨,目前仍有几千万吨库存需要消化。因此,借助当前国际市场供应紧张之际,向国际市场销售500万~800万吨稻谷,应该对国内供应基本没有影响。
三是有效益。当前国际米价处于15年来的高位,此时增加大米出口,既可以增加出口收益,同时也可以解决部分西亚和非洲国家的燃眉之急,经济上、政治上均较有利,还可以提高我国在国际粮食市场上的话语权。
另外,当前国内稻谷库存较高,供应相对宽松,而缺口较大,需要大量进口。此前稻米价格低迷时,我们通过国内大循环,把大量的超期储存稻谷通过定向销售转化为饲料原粮,以减少玉米进口是可行的。但在当前国际稻米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通过增加稻米出口、增加玉米进口可能更合算。
据海关统计,8月份国内稻米平均出口价格为3740元/吨,同比上涨40%,而同期玉米进口单价为2354元/吨,同比下降12%。稻米出口价格涨幅明显高于同期玉米,此时,如我们充分发挥国际粮食市场的大循环作用,通过适当增加稻米出口、增加玉米进口,将有效改善国内粮食库存结构,反而能更好地保障国内粮食安全。
中稻陆续开始收获
上市价格普遍较高
目前,我国从南到北,一季稻陆续进入成熟并开始收获,局部地区已进入收获高峰并开始批量上市,加工企业采购也逐步转向新稻。据了解,今年重庆水稻种植面积980多万亩,目前已收获90%以上;水稻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的湖南,当前2200多万亩中稻正在陆续收割;湖北3000万亩中稻陆续成熟,正在大面积收获;江西1400多万亩中稻也陆续成熟进入收割期。今年南方地区中稻生长期间天气总体有利,中稻品质较好,单产普遍好于上年。
当前陈稻价格较高,竞价销售拍卖活跃,加上新稻质量较好,一季稻优质比例提升,收购价格大都高开。湖北孝感“丰两优”收购价2820元/吨,荆门地区收购价2800~2840元/吨,平均出米率64%左右;江西南昌收购价2920元/吨,周环比上涨40元/吨;安徽芜湖收购价2820元/吨,周环比上涨20元/吨。从目前一季稻所处的形势看,短期仍有高开高走的可能。
首先,在国际米价大幅上涨并持续高位运行的带动下,7月份以来,国内稻米市场呈现缓慢上涨态势,市场做多氛围逐渐形成,企业赢利比较稳定,开始改变原来的以销定购的经营模式,愿意存粮的企业增多。而国内大米加工产能过剩,小型加工企业较多,加上众多的贸易商,一旦形成做多合力,对市场粮源的需求将会十分巨大。
其次,国内大米进口大幅减少,出口开始高于进口,对稻谷的需求同比也将有所增加。
第三,当前新稻上市粮源仍较少,最低收购价稻谷竞价销售面临暂停,而企业采购意愿提升,将推动新稻市场短期继续上行。(来源:粮油市场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