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也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10周年。2013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在上海挂牌运行。作为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自贸区激活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新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新活力。
10年间,我国先后分6批陆续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自贸试验区的总面积从不到30平方公里发展到3.8万平方公里左右,涉及51个城市和海南岛全岛,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
10年来,我国推出一系列首创性实践,实现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自贸试验区建设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制度创新排头兵。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自贸试验区建设坚持大胆试、大胆闯,10年来,在制度改革和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为例,经过7次缩减,对外资的特别限制措施由最初的190条压减到27条,实现负面清单制造业条目清零。与此同时,据商务部统计,自贸试验区已经向全国复制推广了278项制度创新成果,充分发挥了自贸试验区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促进了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
吸引外资新高地。10年来,通过制度创新,各大自贸区经营主体活跃,外资不断涌入,经济规模和能级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22年,21个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2225.2亿元,占全国的18.1%。今年上半年,我国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实现了占全国18.4%的外商投资和18.6%的进出口总额。在浦东新区,跨国公司总部由2013年的202家增加至2022年的413家。
产业升级新动能。自贸试验区把制度创新与各地特色优势产业紧密结合,相继在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等领域初步建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如上海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天津飞机融资租赁跃居全球第二位;浙江舟山万亿级油气全产业链格局形成,已成为全国最大油气储备基地等。历经10年,21个自贸试验区正在不断将制度创新优势转化为功能跃升和产业升级优势,持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10年间,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府职能转变等领域进行了有效探索,推出了一批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建成了一批世界领先的产业集群,同时也向世界亮明了“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的鲜明态度。
制度创新无止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站在历史新起点上,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正在迎来新的机遇。
我国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自由贸易试验区必将进一步发挥先行先试的优势,完善改革创新体系,进一步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世界经济增长发挥更大作用。(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