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新征程上,要在全面总结十年建设经验基础上,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勇做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先锋,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探索,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为自贸试验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建设自贸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分6批设立的21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以风险防控为底线,全力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开放创新,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十年来,各自贸试验区在贸易、投资、金融、航运、人才等方面对接国际通行规则,推出了一大批基础性、开创性改革开放举措,形成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站在了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前列,并积极服务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共建“一带一路”。 制度良种推动创新发展 2013年9月30日,是普通又不普通的一天: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的第二天,一张包含190条管理措施的负面清单正式发布,由此开启了中国外资管理的全新篇章。 这一天,一套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应运而生。在实施范围内,负面清单以外领域的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制和企业合同章程审批制均改为备案制。这是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客观需要,也是对标国际经贸规则的迫切需要。 黄浦江畔的改革春风吹向了更广阔的沿海区域。2015年4月,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获批成立,并公布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至此,中国已成立的4个自贸试验区统一试点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通过大胆试、大胆闯,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制度创新良种开始“撒”向全国。 2016年,根据自贸试验区取得的可复制推广经验,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外资三法”作出修改,中国外商投资管理体制从准入后国民待遇加正面清单管理转向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 2017年,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广到全国。 2020年1月1日,取代“外资三法”的《外商投资法》正式实施,外资企业设立和变更事项的审批和备案全面取消,变事前管理为事中事后监管,外商投资更加便利。 如今,负面清单经多次缩减,限制措施由最初的93项减至31项,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取消、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的制造业条目清零、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的制造业条目只剩两条。 一石激起千层浪。肩负着“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使命的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大步向前。截至目前,在302项被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中,以国务院发函等方式集中复制推广的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共七批、合计167项;由国务院自贸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总结印发供各地借鉴的“最佳实践案例”共四批、合计61个;各部门自行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74项。其中,近一半源自上海首创或同步先行先试。 2016年年初,为解决企业的办证难问题,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试点“证照分离”改革,以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等五种方式对首批纳入的116个行政许可事项进行改革。 2017年9月,在深入总结上海“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经验基础上,天津、辽宁、浙江、福建、河南、湖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10个自贸试验区复制推广上海改革试点的成熟做法。 2018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向全国有序推动实施已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等试点的“证照分离”改革,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优化营商环境。 自贸试验区的改革果实又一次“香飘”全国。 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优化了营商环境,也带动了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2022年,商务部和有关部门共推动出台了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文件56份,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多先行先试的改革任务。截至2022年年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累计向自贸试验区下放超过5400项省级管理权限,大幅压缩了审批层级。山东、广西等地还创新开展了“负面清单”式的放权。目前,各自贸试验区还通过“互联网+”方式,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创新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加快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不仅如此,各地自贸试验区培育的差异化探索之花也竞相开放。上海自贸试验区上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广东自贸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推出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辽宁自贸试验区探索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冰山模式”、海南自由贸易港推出中国首张跨境服务贸易领域负面清单、江苏自贸试验区探索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创新”经验、北京自贸试验区探索“放宽对在京注册中方制作机构与外方合作制作电视剧资质要求”……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22—2023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显示,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54个片区的制度创新指数总体得分平均值为78.03分,比上一年76.7的分又有提升。 自贸试验区建设要“种苗圃”而不是做盆景。如今,随着创新活力的不断涌动,千木萌发的试验田“苗圃”已硕果满园。 筑起改革开放新高地 9月17日,特斯拉全球第500万辆整车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正式下线。11天前,上海超级工厂第200万辆整车下线。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当年上市”的“超级速度”正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开放发展速度的一个缩影。2019年1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临港新片区开工,当年12月第一辆整车下线,当月即完成一款车型的首批交付。 2022年8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第100万辆整车下线。从1到100万,这座工厂用了33个月;而从100万到200万,仅用时不到13个月。目前,这座工厂已成为特斯拉全球出口的中心位。今年上半年,在特斯拉全球交付的88.9万辆电动车中,超过50%产自上海超级工厂。 从推出全国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到上线全国第一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从设立第一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到设立第一家外商独资汽车制造企业,这些源自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多个“第一”一笔笔描绘出中国的开放发展之路。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浦东新区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750亿元,累计外资注册资本超过2000亿美元;货物贸易规模从2013年的1.5万亿元上升到2022年的2.5万亿元,10年间增长了万亿规模。 自贸试验区散发的磁吸力不只体现在上海。 看好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发展的瑞士SIG康美包集团还在持续扩大投资。“目前,我们正在园区内建设新鲜屋冷链纸盒工厂的新项目,项目2024年1月底完工后将填补现有的供应链空白。这个拥有8条生产线、年产能达11万吨纸盒的新工厂投产后,将可同时满足中国、韩国及东南亚等市场的需求。”康美包(苏州)有限公司政府关系总监居丽娅告诉记者,今年下半年,康美包将把常温无菌包装领域的系统性技术引入低温液态食品领域,并将进一步整合生产、研发和供应链体系,积极、及时响应市场和客户需求,加快生产工艺改进和系统技术创新步伐。 10年来,21个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18%的外商投资和进出口总额,今年上半年更进一步提升到18.4%和18.6%,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2022年,21家自贸试验区共实现进出口总额7.5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 “依托湖北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和服务指导,我们跨境电商业务规模和进出口贸易额均居全省第一位,形成集跨境平台、国际物流、进出口报关、供应链金融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长江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业务总监、长江国贸跨境电商产业园负责人李尚松告诉记者,2022年,长江国贸实现营收超382亿元,进出口贸易额达87.7亿元,缴纳税收近8亿元。今年前5个月,企业实现进出口额93.35亿元。未来,公司将高标准谋划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带动武汉片区内的中小外贸企业发展,不断培育自贸试验区外贸新动能。 在武汉片区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同时,福建自贸试验区平潭片区的跨境电商业务规模也在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平潭片区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106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出口70亿元,同比增长9.1%;进口36亿元,同比增长46%。当年,平潭片区跨境电商出口单量同比增长1.8%、货值同比增长9.1%,按海关统计,跨境电商出口额约占外贸出口额的60%。 作为东北地区跨境电商发展的“排头兵”,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内的跨境电商O2O体验店发展迅速,目前已有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的体验店2家、柜台型微型店10家。片区已实现1210、9610、9710和9810四种跨境电商出口模式全覆盖,2022年完成交易额22.9亿元,货重1.16万吨。 自贸试验区作为高水平开放的最前沿,不仅在放宽准入限制、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方面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也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10年来,21家自贸试验区在吸引外资、扩大进出口,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吸引外资等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同时,自贸试验区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产业集群,为中国应对国际冲击、稳定外资外贸大盘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服务国家战略奋勇争先 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是自贸试验区发展的使命之一。 在江苏自贸试验区,随着“一带一路”供应链基地项目的运营,连云港至里海7000公里的消费商品供应链通道正式启动。“一带一路”跨境商品供应链基地、菜鸟出口集货仓等国内端项目加快建设,投资10亿元的中通进口商品分拨基地项目顺利开工。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技术交流国际合作中心中亚分中心、沙特服务站先后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和沙特利雅得成立。 在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与哈萨克斯坦铁路公司合作建设的“哈萨克斯坦码头”项目正有序推进,双方将共同参与港口码头、换装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 自贸试验区的联动发展正在更多区域开展。 在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一批进口商品在办结通关手续后,将被调运至700公里之外的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以满足当地的消费需求。这样跨区域便捷地调入调出货品,不仅满足了企业快速补货的需求,还能降低其物流成本。 这一改变的发生,要从山东自贸试验区于2022年发起成立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说起。该联盟包括山东、河南、四川、陕西、山西、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9省(自治区)自贸试验区12个片区和15个经济功能区,旨在发挥自贸试验区资源互补优势。海关总署授权青岛海关牵头开展黄河流域海关关际合作,推动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内的跨境电商实现货物通关便利化。 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动合作推动了更高质量协同发展。2020年9月,三地自贸试验区快速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签署《京津冀自贸试验区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1年至今,北京会同津冀两地政务服务部门,在三地自贸试验区联合推出179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的“同事同标”事项,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征收、其他行政权力、公共服务4种事项类型,以小切口促进大改革。 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是我国首个跨省域自贸共建平台。如今,双流国际机场、重庆江北机场开通国际(地区)航线超过130条,“空中丝路”畅联世界。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超2.2万列,与100多个境外站点、30多个境内城市实现互通。四川泸州与重庆涪陵开行“水水中转”航班,泸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稳步辐射西南地区,泸州口岸稳定运行长江航线及日本、韩国等近洋航线。 长三角自贸联动已被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年,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成立后,各类创新性的通关便利举措得以推出并实施,这些措施有效解决了企业供应链、生产链中的“卡点”问题。深化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合作等一系列改革正在实施,持续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沪浙自贸试验区共建长三角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是整合长三角油气资源、探索油气市场发展新模式的重要举措,有望通过期现联动,对形成国内油气定价基准发挥积极作用。 今年3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和上海自贸试验区举行战略联动与合作交流座谈会,两地战略对接和常态化合作交流机制得以建立。同时,海南还在谋划与广东、湖南等地的自贸试验区开展深入合作,促进联动发展。 8月,2023年沿边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大会在南宁召开。广西、黑龙江、云南自贸试验区期望充分发挥三省区沿边优势,联动在对标规则、园区建设、产业发展、贸易升级等方面“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 聚焦国家所需,共享各自特色,自贸试验区间的联动发展、携手共进,畅通了要素、集聚了资源、拓展了制度创新先行先试的广度和深度,既丰富了自贸试验区政策应用的场景,又提升了自贸试验区红利效率,将更好助推自贸试验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服务国家战略,自贸试验区奋勇争先。在差异化探索中,21个自贸试验区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显著增强,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凸显。(来源:国际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