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每季度一次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该报告将2024年世界经济的实际增长率预期下调为2.9%,这一数值相比其7月时的预测值下调了0.1个百分点,同时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也下调了0.3个百分点。面对全球贸易低迷等低增长阴影加深,IMF对于世界经济5年后的增长率预期也只有3%左右。
事实上,在当前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和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背景下,IMF对2023年世界经济的实际增长率预期仍维持在3.0%,2024年下调至2.9%。可以看到,预期低于3%的情况在2000-2022年期间只发生过5次,均是伴随着雷曼危机或新冠疫情的最初两年等严重经济危机。
此次预期下调至3%以下与以前不同的一点是,全球并没有发生明显的重大经济危机,而是在高通胀没有完全平息的情况下陷入减速。
其中,在发达国家方面,IMF将欧元区经济增速下调0.3个百分点至1.2%。影响因素为俄乌冲突长期化,能源价格高涨。预测消费者物价上涨率2024年仍将维持在3.3%的高位。日本方面,考虑到入境游客(访日外国人)等消费,IMF将其2023年的增长率上调0.6个百分点至2.0%,而2024年的增长率仍为1.0%,与上次的预测值相同。
值得关注的是,深陷经济衰退担忧的美国经济,IMF却将2023年的预测值上调0.3个百分点,预计将实现2.1%的高增长,2024年的经济增速也上调了0.5个百分点,预计达到1.5%。其给出的理由是由于个人消费坚挺,美国“经济软着陆的现实意义增加”。
不过,对美国经济的怀疑论在经济学家中仍很强烈。比如美国欧亚集团的罗伯特·卡恩认为,对经济衰退不会到来的观点过于乐观。
事实上,美国由于快速加息,加上目前以财政混乱为背景的长期利率迅速上涨,房贷利率也达到23年以来新高。难以预测已用光现金等过剩储蓄的美国家庭将如何抑制消费。同时,由于加快对中国出口和投资限制,从安全保障的角度重组供应链的美国经济动向有可能使其自身状况进一步恶化。按照各国在美国进口中的占比,中国2023年1至8月时隔15年首次低于加拿大,从第一位滑落。
反映这种世界经济需求萎靡、经济恶化的信号已经出现。S·P全球公布的世界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到今年9月已经连续13个月低于荣枯线50。
以色列与伊斯兰组织哈马斯的冲突也成为新的担忧。如果战斗越来越激烈导致供应不稳定,趋于下降的能源价格将再次上涨,或将影响世界经济走向。
中国经济学界认为,2005年至2014年的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为3.9%。如今找不到过去持续两位数增长的中国一样的拉动力量,世界经济或将长期低迷,而这对因新冠疫情失去财政余力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打击尤为重大。
市场普遍表示,此次减速的背景还在于为应对通货膨胀,各国央行快速收紧金融,抑制了经济活动。由于这是受到某种程度管理下的减速,因此今后的世界经济或许会在短期内再度加速。站在十字路口的全球经济能否选择向上,这取决于全球经济能否完全克服新冠疫情和高通胀,恢复强有力的增长步伐。(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