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人才振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返回列表
查看: 186|回复: 0
收起左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10-17 10: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颜晓峰(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应对新挑战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性和创造性的理论成果,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重要原创性贡献,创造性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注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把人民利益作为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这个根本政治立场决定了党在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的,“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习近平经济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民性。这一重要思想坚持把人民利益作为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奋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同时,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最大限度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其中居于首位的就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是决定发展性质的根本问题。新时代的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通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等实实在在地加以落实。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深入探索适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所有制、分配制度以及资源配置方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有利于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政策制度,有利于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极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促进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有利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在实践中,全体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实现了最广大人民的广泛持续参与,充分彰显人民主体地位,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体现、人民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需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在经济社会的运行中,效率保证了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同时为促进社会公平提供了条件;公平维护了社会稳定有序,同时为提高经济效率创造了条件。我们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依据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统筹效率与公平,保证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使人民收入不断增长。新时代新征程,一方面,要通过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持续优化劳动、资本、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配置,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有利于做大做好“蛋糕”,又有利于切好分好“蛋糕”,真正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一般来说,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一定社会形态、历史时期、发展阶段的集中体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然要求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变化,站稳人民立场,着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科学分析和清醒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要成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就必须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确定了社会主要矛盾,就要围绕解决这一主要矛盾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要抓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供给端着手,以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另一方面,要以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牵引推动经济等各领域的发展,提高供给和需求的适配性。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已经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而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失衡现象,制约了整体发展水平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然要求消除主要制约因素,为人民幸福生活创造条件、夯实基础。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新时代新征程,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要素配置,调整生产结构,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解决有效供给能力不足问题,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推动供求在新的水平上实现均衡。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

  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现在,我国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然要落实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这种全面发展包括人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的全面发展,包括人在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领域的全面发展,包括人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领域的全面发展,等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共同富裕道路作了新的探索,对共同富裕理论作了新的阐释,对共同富裕目标作了新的部署,提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不能等实现了现代化再来解决共同富裕问题,而是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

  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发展的条件。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共同富裕不仅使人的物质生活丰富,也使人的精神生活丰富,这本身就包含着人的全面发展。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共同富裕的实现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深入研究不同阶段的目标,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到“十四五”时期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还要看到,我国地区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不能要求所有地区同时达到同一个富裕水准,人民群众分布在不同行业、从事着不同职业,必须从实际出发推动共同富裕,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来源:经济日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102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