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钟正生: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五个关注点
返回列表
查看: 110|回复: 0
收起左侧

钟正生: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五个关注点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11-2 10: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作者:钟正生、常艺馨 (钟正生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核心观点

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1、如何看待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会议肯定金融回归本源的成绩,也指出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高”等问题。未来一段时间,强监管和防风险仍是重点工作,而“建设金融强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等新提法,也为金融行业规范有序服务实体经济提出新要求。其中,货币政策支持尤为重要。从会议表述看,货币政策将继续着眼于“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融资成本持续下降”;以更加丰富的调控方式和手段“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适应新时期的新特点,更好服务“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2、如何看待金融和房地产的良性循环?本次会议提出“建设金融和房地产良性循环”。金融资源过度流向房地产市场,或是对房地产企业避之不及,都不利于良性循环。可从以下角度入手:一方面,着眼于政策的优化调整,“纠偏”过紧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的优质项目提供更多融资支持。这应是“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的寓意所在 。另一方面,在保障民生的同时,稳经济和稳房地产投资。我们前期测算表明,城中村改造对房地产投资的年均拉动规模在8000亿元左右,结合保障房及“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将为新发展模式提供有力支持。此外,为解决需求不足问题,可以考虑由中央政府牵头设立住房专项保障基金,将包括房企风险项目在内的存量商品住宅转作保障房。
3、如何理解地方债务化解的长效机制?首先,覆盖范围不单是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亦囊括其“显性债务”,土地收入减少或使部分地区面临财政重整压力,需做好隐债和显债统筹平衡。其次,需着眼于遏制隐性债务增量,避免“化解一批又新增一批”的问题。第三,遏制增量不意味着财政的不作为,应调动地方财政稳增长的积极性,以资本市场为切入点加持“股权财政”同样重要。最后,央地财权事权关系调整优化也需提上日程。具体措施上:一方面,中央政府加杠杆、地方政府稳杠杆,以此“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有必要性,也有充分空间。另一方面,可从体制机制上入手,探讨逐步提高中央政府支出在公共预算支出中的占比,调高地方政府税收尤其是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分享比例等优化措施。
4、如何看待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化解?会议提出“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因其影响金融和信用体系,并涉及储户合法权益保护。截至去年末,央行评级的中高风险金融机构有346家,较峰值水平减少近半,“十四五”期末高风险金融机构数量压降至200家以内的目标有望较好实现。
5、如何理解“活跃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在优化资金供给,提供资金使用效率方面有独到优势。活跃资本市场有助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分散化解系统性风险。往后看,活跃资本市场不仅需要打破从经济到市场映射不够的体制机制梗阻,更需巩固中国经济复苏势头,大力提振资本市场信心。

1、如何看待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color=rgba(0, 0, 0, 0.9)]本次会议肯定了2017年以来金融回归本源的成绩,也提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要下定决心从根本上解决。未来一段时间,强监管和防风险仍是重点,而“建设金融强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等新提法,也为金融行业规范有序服务实体经济提出新要求。
[color=rgba(0, 0, 0, 0.9)]会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从宏观政策到市场和机构建设,具体包括7个方面:1)营造良好货币政策环境;2)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更多资金用于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3)优化融资结构(股票市场为主,也提及债券市场);4)完善机构定位(国有大机构做优做强,中小机构严格准入);5)强化市场规则;6)健全法人治理;7)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
[color=rgba(0, 0, 0, 0.9)]金融为实体经济高质量服务,离不开货币政策的支持。从本次会议的表述看,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操作将继续着眼于“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融资成本持续下降”;以更加丰富的调控方式和手段“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适应新时期的新特点,更好服务“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2、如何看待金融和房地产的良性循环?

[color=rgba(0, 0, 0, 0.9)]金融资源过度流向房地产市场,或是对房地产企业避之不及,都不利于良性循环。
  • 房地产是重要的信用加速器。在2021年前的宽信用周期中,房地产企业相关融资和居民按揭贷款占据重要地位。这也造成资金的“脱实入虚”,2020年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在企业中长期贷款中的占比仅7.7%,远低于房地产行业的24.6%。
  • 2021年以来,房地产贷款比例限制、“三条红线”等金融监管措施出台,叠加限售限购政策升级,市场进入调整,房企信用违约风险抬头,公开市场融资受阻。据中指研究院监测,2023年9月房地产行业信用债融资179.0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3.8%,环比下降61.4%,其中民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融资规模仅10亿元。

[color=rgba(0, 0, 0, 0.9)]为建设金融和房地产良性循环,本次会议提出“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具体或从以下角度入手:
  • 一方面,着眼于政策的优化调整,“纠偏”过紧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的优质项目提供更多融资支持。
  • 另一方面,在保障民生的同时,稳经济和稳房地产投资。我们前期测算表明,城中村改造对房地产投资的年均拉动规模在8000亿元左右,结合保障房及“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将为新发展模式提供有力支持。

[color=rgba(0, 0, 0, 0.9)]我们认为,在居民购房观念转变、商品房销售中枢下移的当下,房地产行业走向良性循环,亟需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可以考虑的是,中央政府牵头设立住房专项保障基金,将包括房企风险项目在内的存量商品住宅转作保障性租赁住房,以收“一箭三雕”之效。
  • 首先,可以快速形成保障性住房供给,并可通过拓宽议价空间减少投入成本。而解决农民工、新市民的住房困难问题,也有助于提升其消费倾向。
  • 其次,可与“保交楼”相结合,缓解其间的资金投入压力,减轻房地产企业的后顾之忧。
  • 最后,有助于为房地产市场提供增量需求,加快存量商品房去化节奏,提升房地产企业内生造血能力。

3、如何理解地方债务化解的长效机制?

[color=rgba(0, 0, 0, 0.9)]本次会议提出“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10月以来特殊再融资债券陆续发行、35号文出台,短期内“置换+金融支持”的隐性债务化解思路逐步明晰。中长期看,房地产行业进入新发展模式,“土地财政”难以为继,结构转型期经济增长面临“阵痛”,为对冲地产下行压力,财政需更加积极有为,问题仍待解决。
[color=rgba(0, 0, 0, 0.9)]“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我们有以下理解。
[color=rgba(0, 0, 0, 0.9)]首先,覆盖范围不单是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亦囊括其“显性债务”。因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日益增长,而政府性基金收入承压,部分地区已接近于“专项债务付息支出超过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0%”的红线,面临“财政重整”压力。
[color=rgba(0, 0, 0, 0.9)]其次,长效机制需着眼于遏制隐性债务增量,避免“化解一批又新增一批”的问题。
[color=rgba(0, 0, 0, 0.9)]第三,遏制增量不意味着财政的不作为,需调动地方财政稳增长的积极性,以资本市场为切入点加持“股权财政”同样重要。
[color=rgba(0, 0, 0, 0.9)]最后,央地财权事权关系的调整优化也需提上日程。近年来,一般公共财政中地方财政支出占总量的比例高达8成,收入占比仅在5成左右。地方政府力争实现GDP的更快增长,却面临预算内财力不足问题,催生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扩张。具体措施上:
  • 一方面,中央政府加杠杆、地方政府稳杠杆,以此“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有必要性,也有充分空间。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我国中央政府杠杆率仅 22.6%;地方政府显性债务杠杆率31.2%,若叠加50-60万亿规模的隐性债务,地方政府广义杠杆率或可达到80%左右。从融资成本看,“隐形债务>>地方政府债>国债”。可“一步到位”将城投有息债务全部变为国债,我们以2022年末数据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省地方政府利息支出1.3万亿,节约比例达45%。如此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困境,也可以促进形成政府低息举债的良性循环。
  • 另一方面,可从体制机制上入手,探讨逐步提高中央政府支出在公共预算支出中的占比,调高地方政府税收尤其是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分享比例等优化措施。

4、如何看待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化解?

[color=rgba(0, 0, 0, 0.9)]本次会议提出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今年10月21日,央行行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也提及“有序化解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推动兼并重组,该出清的稳妥出清”。
[color=rgba(0, 0, 0, 0.9)]中小银行是银行系统的薄弱环节,普遍存在公司治理不规范、内控体系不健全、风控制度执行缺位、股东资质良莠不齐等问题。中小银行风险涉及储户合法权益的保护,事关社会稳定,其风险蔓延可能引发局部性金融风险,冲击我国金融和信用体系。
[color=rgba(0, 0, 0, 0.9)]根据2022年四季度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4368家参评机构中高风险金融机构数量降至346家,相比于2019年三季度的649家峰值水平减少近半。在此期间,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及金融机构以“问题股东出清、不良资产剥离、发行专项债、协议存款转股”等方式化解高风险金融机构风险,已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十四五’期末高风险金融机构数量压降至200家以内”的目标有望较好实现。
[color=rgba(0, 0, 0, 0.9)]
5、如何理解“活跃资本市场”?

[color=rgba(0, 0, 0, 0.9)]本次会议再提活跃资本市场”。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及“活跃资本市场”后,证监会等部门已推出减半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规范股份减持、调降融资保证金比例、以及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等一系列举措,但资本市场表现却不尽如人意,需进一步提振。我们认为,“活跃资本市场”在宏观层面具备三重意义:
[color=rgba(0, 0, 0, 0.9)]一是,资本市场在优化资金供给、提供资金使用效率方面有独到优势。不同类型产业所需的资金性质各不相同,直接融资能够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活跃资本市场有助于实现本次会议提出的“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的目标。二十大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也需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为高效的金融服务。
[color=rgba(0, 0, 0, 0.9)]二是,活跃资本市场有助于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改善收入分配格局。
  • 2022年,中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仅8.7%,低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主要发达国家的水平。
  • 2023年前三季度,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6.3%,随就业和经济的复苏逐步改善,但财产性收入的增速却只有3.7%,弱于总体表现。
  • 近年来我国居民资产配置过于集中在住房领域,在房地产价格趋稳的情况下,活跃资本市场有助于居民优化资产配置,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同时增加社保长期资金的投资收益,改善收入分配格局。

[color=rgba(0, 0, 0, 0.9)]三是,活跃资本市场有助于分散化解系统性风险。
  • 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金融资产的风险越发向银行部门集中,资本市场通过扩大股权融资规模、丰富风险管理工具等手段,可以缓解高杠杆风险,对提升中国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另一方面,活跃资本市场有助于提升定价效率,给予国有资产合理的估值水平,帮助政府性基金有序退出,从而促进“土地财政”向“股权财政”和“产业财政”转型。

[color=rgba(0, 0, 0, 0.9)]往后看,活跃资本市场不仅需要打破从经济到市场“映射”不够的体制机制梗阻,更需巩固中国经济复苏势头,大力提振资本市场信心。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