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上周末,随着南京太和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千亩高标准生态农田迎来丰收开镰,合作社的粮食烘干仓储中心也正式启用。据悉,这是目前全市技术最先进的粮食烘干仓储中心。“黑科技”如何守护稻谷从田间地头到仓库存储的“最后一公里”?记者前往江宁区汤山街道阜庄村实地探访。
20日上午,太和水稻合作社的粮食烘干房内机器轰鸣、热浪扑面,工人们开着铲车将刚收割上来的稻谷倒入进粮坑内,过地磅、入粮坑,经过多级除杂处理后,稻谷里的碎秸秆、杂质被自动处理出来,烘干房内传出阵阵稻谷清香。
在一旁的控制室内,工作人员陈道国透过操控平台上的一块液晶大屏,实时监测从卸粮进仓到烘后出料再到粮仓储藏的关键数据。“只需按下按钮,整个烘干过程全部交给设备自动化完成,方便快捷。”陈道国笑着介绍,系统会根据水稻的湿度自动匹配最佳烘干温度和烘干时间,还会在最佳时机停止烘干,确保谷物的香甜与质量。
除了操作简单,这套空气源热泵式烘干系统还主打节能环保。“烘稻谷用的热风大约是45℃,使用后余热还有32℃,原先是排到大气中白白浪费掉。”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陈坤杰表示,这套系统通过布袋、脉冲等除去热气中裹挟的大量粉尘,对余热进行回收,循环利用于加热新鲜的稻谷,从而减少了对额外能源的需求。此外,该系统也能对冷风进行利用,通过内置的循环系统,将冷风运用于低温粮食仓储、夏季设施大棚降温等用途。“燃油燃煤烘干系统每蒸发一千克水耗能6000千焦,而该系统却不到2500千焦,节省了近60%的能耗。”
粮食烘干完成后,若无需出库就会通过输送带被运送到旁边的粮仓进行储存。入库的粮食如何保管?跟随着陈道国的脚步,记者走进参观通道,只见墙壁上挂着的智能显示屏实时显示着每个粮仓内外的温度和湿度——参观通道温度25℃、仓外20℃、仓内15℃。
“粮食储存的关键是控制好温度和湿度,温度湿度适宜的情况下,粮食不容易发生虫害。我们通过埋放传感器,实时监测粮食的温度和湿度,并传到电脑和手机上的智能管理平台。”陈道国说,通过低温恒湿保鲜技术,能杀虫抑菌,抑制粮食呼吸,减少粮食干物质损失,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保证粮食安全卫生。
记者了解到,目前太和水稻合作社的粮食烘干仓储中心日烘干能力达36吨,12个智慧粮仓可存储粮食近1000吨,可以有效解决周围农民和种植大户“晒粮难”“存放难”问题。“过去,晾晒要看天气,晴则好,雨则难。现在,我只需交给烘干中心,省心又省力,且品质好、清洁度高、易于保存。”一位村民说。
在我国,粮食生产全程损失率达8%。其中,生产和收获环节约占整体粮食损失和浪费的27%,储存和运输环节约占33%,加工和包装环节约占9%,消费环节约占31%。为了做到“优粮优储”,各地都在探索借助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有效推进科学储粮、节粮降损。
南京市农业装备推广中心副主任钱生越介绍,近年来南京把加大绿色智能化粮食烘干装备推广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对全市粮食规模化生产有关配套设施(含农机库房、粮食机械烘干中心用房、秸秆收储中心)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同时大力推动空气源热泵等清洁热源在粮食烘干领域绿色环保农机化技术的示范应用,加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步伐,促进我市粮食产地机械化烘干绿色智能化升级,切实保障全市粮食安全,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已拥有不同热源烘干机820多台,日烘干能力超1.4万吨。其中,空气源热泵推广成效尤其显著,截至去年底,全市空气源热泵式粮食干燥机保有量达360台,占比从原先的14.7%增加到44.2%,全省最高。(来源: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