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人才振兴   杨东:新文科视域下国家急需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返回列表
查看: 184|回复: 0
收起左侧

杨东:新文科视域下国家急需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12-1 09: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杨东(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区块链研究院执行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导,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推进,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要优化基础学科建设布局,支持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冷门学科和薄弱学科发展,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构筑全面均衡发展的高质量学科体系”。
当今社会,随着数字技术加速创新,数字经济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其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作为全球产业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引擎,不仅带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了产业链条,还培育了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极大便利了人民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对于区块链与数字经济人才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我国就加强区块链与数字经济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专门指导意见,为高等院校交叉学科赋能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培养指明了实现路径。未来,高等教育需解决痛点问题,进一步打破体制机制束缚,持续丰富跨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内涵,不断提升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在新文科建设创新发展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呈现更加明显的交叉融合趋势。本文以“人大模式”为例,总结区块链与数字经济方向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创新与探索经验,深化人才培养在面临形势、内在需求、核心要义、机制保障、平台支撑等方面的认识,从而为加快构建国家急需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与交叉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效能提升。
问题的提出:新文科建设急需区块链与数字经济方向交叉学科人才
随着《新文科建设宣言》的发布,我国新文科建设工作在顺应新时代要求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明确了传统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需要正视的问题与改革方向,不仅适应了国情需要,也体现了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契合,从而推动文科发展与社会需求同步。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兴起,我国高等教育对卓越人才培养的认识不断深化,如需要满足国家战略对高素质人才要求的培养目标、开展科技前沿知识与发展现状相关教学内容,尤其是随着提升跨学科人才质量日益成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朝着跨学科发展的方向更新。面对数字技术推动的科技浪潮,区块链与数字经济方向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创新选择,体现了教育因时而变、因势而变的发展要求。
当前,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趋势,世界各国为推动经济发展竞相制定数字经济战略,以期凭借商业创新、教育医疗等各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实现经济发展并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我国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专门设置“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章节,并对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营造良好数字生态作出明确部署。在诸多推动实施数字化战略的技术中,区块链凭借其去中心化的特点,被认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颠覆性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20年将区块链技术纳入新技术基础设施,确认了其在战略层面的重要地位。区块链作为自主创新的突破口,能够拓展应用于广泛传统行业,并为金融、物流、司法等领域带来价值不可估量的创新发展。
在我国,区块链作为“新基建”已经逐步形成了包含底层技术平台、技术拓展平台、应用服务产品的全链条产业生态系统,但与之相随而来的却是新的安全风险,如数据泄露、侵犯个人信息、数字金融诈骗等。同时,我国区块链应用已经从最初的孤立单链模式发展为交互链群模式,监管难度不断攀升,如何实现区块链整体生态的安全监管、提升区块链治理能力十分迫切。在这一背景下,“以链治链”“区块链+监管=法链(Regchain)”的理论体系被提出,旨在破解传统监管范式面对新技术的束手无策,利用区块链技术发现并解决潜在危及社会稳定的技术应用风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区块链监管模式和技术的原始创新,体现了区块链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兼具技术前沿性和学科交叉性,涉及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多个一级学科。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与不同行业领域的深入融合,新业态、新职位、新需求将不断涌现,部分相关学科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式也将发生颠覆性变革。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作为创新驱动发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动力。在数字经济时代重要发展机遇中,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将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指明方向,人才培养从“专业教育”迈向“学科交叉教育”成为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然而,当前前沿科学技术领域的知识更新速度呈指数级发展,远远超出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速度,从而导致学生所学知识难以精确匹配科技发展需求,单一学科培养无法为国家及时输送合格的急需人才等现实困境。而区块链与数字经济方向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作为一项新课题,没有先例可循和经验借鉴,知识体系、教学内容、培养模式、实验体系等都是亟需解决的教学问题。
区块链与数字经济方向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挑战与目标
跨学科的产生与发展源于人才培养理念的革新。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不单是服务于私人或企业的技术型人才,更是参与政策制定、推动社会进步的改革者,在高校教育中,这种人才培养理念强调的是培育跨学科知识和培养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因此,交叉学科的内涵是将其他重要的相关学科研究方法与理论知识引入教育研究,依照不同学科的内生逻辑进行有机融合,是传统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具有社会建构性的全新学科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交叉学科不是单纯地将不同学科的课程体系进行整合,而是作为新学科不断明确研究目标、明晰研究边界。在探索社会一般运行规律时,交叉学科必然存在特定的价值取向,反映着不同国家或地区对于社会的认识差异。从推动交叉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区块链与数字经济方向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存在一定必然性,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区块链与数字经济的教学体系正在逐步建设完善。然而,作为跨学科人才培养的一部分,区块链与数字经济方向交叉学科人才这一培养模式不仅存在交叉学科面临的普遍性问题,还有具体领域的特殊性问题亟待解决。
交叉学科领域缺乏创新理论指导与明确培养目标。我国新技术与新经济的实践融合发展迅速,相较之下,研究与教育缺乏充分的创新理论指导,存在相对落后的现象。如果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与发展始终无法构建有力的学科基础理论以指导科学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转化,该交叉学科的研究原创能力将难以提升,新兴学科发展也可能面临热潮后的停滞甚至消亡。当依托工业经济的传统教育理论无法及时应对数字经济新问题,区块链技术带来的颠覆性解决方案则难以融入现实应用场景,难以构建符合要求的课程与教材体系并进一步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原创理论和体系性研究成果。
区块链与数字经济方向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体现了新文科所蕴含的哲学社会科学与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相互交融的要求,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因此,在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明确新文科建设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正当其时。在目标构建过程中,需要以解决国家、社会、企业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为依托,以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将区块链与数字经济方向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纳入目标变革中,在既有目标基础上进行调整、修正,明确学科属性、知识体系、未来面向等重要问题。
高素质人才培养绝不是仅依托于单纯的通识教育或专业教育,而是需要文理交融、学科交叉理论与教育理念的更新。其中,数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对区块链与数字经济方向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拥有兼具人文和理性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将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才能,进行触类旁通的独立思考,从而解决平台治理、数据治理、算法治理等诸多新兴问题。一方面,要明确交叉学科人才的文科或文理兼修的培养方向。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应致力于深度融合前沿科学技术与知识,高度关注新经济业态发展以及相应的实践问题,全面整合不同学科人员,培养兼具专业知识与基础数字思维和分析范式的交叉学科人才。另一方面,要明确交叉学科人才应面向实务还是侧重理论学习的培养方向。教育在漫长发展历程中始终无法摆脱作为科学还是技能的双重性之间的争论。事实上,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更强调两者的交融,学生既需要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又需要学习如何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思考,展开研究并及时回应数字化实践需要。因此,在有限的资源内,交叉学科人才应当更侧重培养具有问题研究、分析和解决能力的从业者,不局限于面向实务部门进行人才输送,而是致力于培养高水平的、面向未来的行业引领者。在社会数字化发展趋势下,融合多元知识、多维思考模式的区块链与数字经济方向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将与国家急需交叉学科人才的要求准确契合。
新形势下人才培养需求与单一课程体系不适配。目前,有关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目标与路径的相关研究多停留于理论层面,缺乏实践层面的系统性设置,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交叉学科人才培养需求与单一课程体系的不适配问题。新设机构学科继续沿用传统教育课程体系,仅通过部分选修课补充区块链与数字经济相关知识,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的课程体系顶层设计和专门性、统一性的新人才培养项目,从而导致单一的课程体系无法实现培养国家急需交叉学科人才的目标。
区块链经济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更新速度呈指数级发展,因此,急需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顶层设计。然而,长期固化的学科界限还难以突破,新技术与经济、法律交叉融合的教材相对缺乏,特别是依然缺乏相对完备的直接针对区块链、数字经济等核心知识内容的结构化、体系化的教材。同时,还存在任课教师的跨学科知识结构储备不足、学科背景比较单一的现象,难以支撑其开展跨学科的交流与研究。
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区块链与数字经济方向的交叉学科课程体系设置需要体现中国特色,实现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交叉学科课程教学体系本质上是一个整体,在设计时应当融合实务要求与数字技术现状,让学生同时掌握多个学科领域的重要知识,在总课时有限的前提下筛选出最具有价值的课程,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造、更新和优化,探索该方向人才培养的可行路线。同时,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中,需要打破专业课程现状,及时将区块链技术、数字经济、元宇宙等领域的理论与案例分析纳入相关课程,促进交叉学科知识的多元互动、有机融合。不同课程应明确共同的人才培养定位,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在课程教学体系设置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素质过硬的交叉学科教师团队,由授课教师与研究指导教师围绕专业教育的主线进行学科交叉,有机融合区块链、数字经济领域的专业知识,避免不同学科单纯的平行相加。同时,高校教师应兼顾以理论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与以实践应用为主的课外教学,创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在课堂之外利用自身交叉学科优势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创新创业,从而形成合力教学效果。
协同创新的产学研“三位一体”合作机制有待实现。当前,高校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尚处于探索期,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以推动形成具有积极效应的社会合力。其中,区块链与数字经济方向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更需要关注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意义,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然而,如今区块链与数字经济领域缺乏足够的理论研究、产教融合等平台,呈现教学与研究、产业、实务之间脱节的现象。高校内产学研结合的政策与管理机制不够明晰,相关规定主要侧重于对科研与教学的实务支持保障,转化计划与成果则略显简陋笼统,不仅科研创新难以转化为实践中的高价值应用,科研教学也难以自然地与实务、产业建立有效互动并实现双向共建,产学研结合转化总体面临较大阻力。
产学研合作如果流于形式且依赖于政府引导,则难以达到集合各方知识与技术优势的目的。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培养区块链与数字经济方向交叉学科人才,亟需探索致力于协同创新的产学研“三位一体”合作机制。高校应牵头积极优化与高新技术行业企业的关系,以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为导向,以解决国家、社会、企业现实需求与问题为目标,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与政府、企业等主体开展深度融合和协同合作,探索教育实践创新模式。由于学科本身实践性较强,交叉学科更强调教育、研究和实务之间的交流,因此可将区块链与数字经济科研平台、有关企业作为实训基地建设的合作突破口,推动建立长效沟通合作机制。行业企业一方面能够以科研平台作为接口,向高校及时传输当前数字经济与前沿科技的发展情势、政策动向等重要信息,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良性结合;另一方面能够利用自身技术和资源优势,选择资金支持或业务合作等模式,与高校开展人才培养联合项目,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治理和数字经济建设培养并输送优秀人才。高校交叉专业课堂与研究平台则能够将人才作为推动区块链与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原动力,从而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和协同创新。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人大模式”的创新与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这一宗旨下,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与法学院、区块链研究院等机构共同构成培养国家急需交叉学科人才的重要基地,形成了“一核四维,双向并进”的独树一帜的国家急需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人大模式”(见图1)。在“人大模式”下,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治理实践作为根本,构建起扎根中国大地的原创性概念和理论,从而更好地指明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目标。“人大模式”以课程、教材、平台、实践4个维度为基础,形成交叉学科课堂教学体系,为交叉学科实践构建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合作机制。这一模式体现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和创新,为培养国家急需交叉学科人才进行了有效的路径探索,旨在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一大批掌握区块链技术、了解数字经济的复合型人才。
11.jpg
来源:作者自制
图1  国家急需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人大模式”
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构建区块链与数字经济自主知识体系与教学理论。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才能够蓬勃发展、开拓创新,在正确的轨道上不断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已在区块链与数字经济方向总结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重要概念和理论。继“数字文明”(digital civilization)“双维监管”(twin-dimension regulatory system)“共票”(Coken)“以链治链”“法链”(RegChain)“金融统合法”“市场型间接金融”和“众筹金融(WeFinance)”等概念之后,提出了植根于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大地的“平台、数据、算法:三维结构”(P-D-A Paradigm: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并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出发,推出了《数字经济理论与治理》(Theory and Governance of Digital Economy)一书,为相关细分领域的教学与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区块链与数字经济研究教学团队总结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并出版区块链与数字经济系列教材。例如,全球第一部区块链法律著作《链金有法:区块链商业实践与法律指南》、第一部介绍中国区块链监管的英文著作《Blockchain and Coken Economics: A New Economic Era》,以及《区块链+监管=法链》《与领导干部谈数字货币》《中国金融科技安全教程》等著作。
以交叉科学研究院为平台建构跨学科组织管理体系。中国人民大学一直致力于交叉学科研究,在团队构建、课题承担、人才培养上开展深入合作,形成了鼓励创新的战略性产学研合作道路。2021年初,为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作用,形成创新交叉学科布局,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创新战略的整体飞跃,经审议成立的聚焦于新文科视域下人文理工交叉的实体教学科研机构——交叉科学研究院,成为了学校推进国家急需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特区”。目前,依托大数据与数字经济的研究成果与教学经验,学校已形成“数字社会科学”集群,并开展交叉型博士研究生培养试点工作,基于跨学科交叉平台和成熟导师团队单独配置博士生招生名额,并逐步开展复合型本、硕人才培养探索。
中国人民大学区块链研究院作为国内最早成立的人文理工交叉的区块链研究机构,通过搭建学科平台,推动了相关学科研究团队组建和优势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与理工学科交叉融合的集群效应,极大助力了新文科发展建设。具体而言,区块链研究院构建了区块链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开设了多元化区块链课程建设,设置了“以链治链”的敏捷协同监管体系架构,以技术支撑区块链触发监管、穿透式监管,提出了适应未来的区块链监管需求实例。此外,在丰富的教学课程内容之外,为培育学生学习区块链与数字经济方向系列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自发性、主动性,校内学生已自发组织设立“中国人民大学区块链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积极吸收有志于在区块链研究领域进一步学习研究的各年级各专业同学并组成兴趣小组,在指导教师带领下开展诸多关于区块链技术应用、数字货币场景研究、NFT法律性质和规制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前沿问题探究,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以交叉科学研究院为平台形成创新战略型产学研合作道路。中国人民大学区块链与数字经济研究教学团队多年深耕于数字经济与区块链理论及应用研究,对区块链的应用实践进行研究推广,为政府在区块链战略布局提供咨询建议和指导。当前已和国际电信联盟、联合国南南合作中心、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芝加哥大学、墨尔本大学、东京大学、一桥大学等国际组织、高校展开了一系列区块链研究合作和学生交流活动,形成了较好的国际合作基础。同时,还探索了国际游学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学生赴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进行国际考察,获得了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英国央行、日本央行、澳大利亚证券与投资委员会、澳大利亚联邦储备银行(澳洲央行)等政府机构的认可和各类合作研究与项目。
除此之外,还将教学成果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联合创业学院、商学院等已成功培育多个有影响力的区块链创业公司。学院利用区块链相关课程帮助学生开展区块链创业,课程参与学生在旧金山建立了JDI Ventures区块链创业公司,专注于加密货币领域的价值投资,获得了超过六倍的实际回报,并投资了韩国第一大聊天软件Kakao Talk、加密货币交易所(BICC)和加密支付网络(Automatic Clearing House)等。同时,课程指导学生开发了区块链钱包等应用,于2015年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区块链创业公司金股链,该公司成功完成了湖南娄底的全球第一个区块链不动产登记项目,目前正在承担北京、成都、重庆、宁波、深圳等地方政府的区块链项目。同时,该公司作为全国首家民营机构,还深度参与湖南国有企业一起开发数据资源设计数据产品,真正实现了公共数据商业化落地。
新文科视域下国家急需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探索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探索国家急需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应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探索人才培养路径过程中,必须明确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这也为新文科视域下国家急需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根本性依据,即必须在党的全面领导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党的各项事业融入知识体系与具体实践中。
高校必须明确国家急需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目标,率先肩负起培养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光荣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区块链与数字经济等各类特定方向的交叉学科人才,致力于解决国家急需交叉学科人才问题,更加需要从政治高度明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高等院校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交叉学科从培养体系到课程设置、从管理体制到师资建设,均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正确发展,传承红色基因,不断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输送顺应时代前进方向、奋发图强的高质量人才。国家急需的交叉学科人才应当是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高校推动形成横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模式,必将培养一大批交叉融合领域的领跑者和开拓者,进而为形成紧跟国家战略需要和长远需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没有自主知识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就如同无本之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伴随着新经济、新业态对国家创新能力提出了更多要求,各学科领域都面临知识体系重构的新挑战。高等教育培养新文科视域下的国家急需交叉学科人才,需要将创新与发展的根本源泉置于人本身,及时回应区块链与数字经济方向的发展需求。加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知识体系,不能跟着国外高等院校“照葫芦画瓢”,而要以原创理论为指引解决实践问题,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提供创新理论指导。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具体构建路径中,需要突破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困境。在理论层面上,要把握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价值导向,明确交叉学科能够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什么知识,明确如何在强化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理论知识积累、进步、交融中探索文理结合的方向,进而应对从工业经济时代到数字经济时代转变过程中社会科学知识所面临的价值挑战。对此前诸多理论实践与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总结并提炼中国模式,形成中国自主的、原创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并围绕服务国家和人民的价值追求加快理论与研究创新。
在实践层面上,要加快构建交叉学科的自主知识体系,扎根中国大地,把握学科创新与发展、交织与融合方向,探索国家急需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服务国家重要战略需求。着眼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出发,充分利用当前中国数字经济所具备的数据与技术优势,在中国特色的数字社会与制度体系实践中挖掘新材料、提出新观点,探索原创性知识体系,解决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现实性、关键性问题,以中国实践为基础探索形成符合数字时代需求的新理论、新概念、新观点,建构融合统一的人类现代知识体系。
形成跨学科组织管理平台体系。首先,在学校层面上,要形成跨学科组织管理平台体系,强化宏观层面的跨学科、跨学院协同创新,在此基础上进行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组织管理。由于交叉学科的存在及发展有着独特的内生秩序与方向,因此需要由学校牵头进行顶层设计,对交叉学科知识体系进行优化重组,并结合各个学院与学科的实际建设情况,主动适应区块链与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人才培养需求。
其次,加强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组织管理。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应当以课堂为主、课外为辅,课程设计需要融合发展,加强教学方式革新与绩效评价的规范化、科学化调整,并整合优化跨学科、跨学院的师资教研团队,实现培养人才和以解决国家急需交叉学科人才供给为导向的全链条规范管理模式。
最后,先行先试回应多层次人才需求。在横向上,考虑到当前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实践尚未成熟,各方面资源并非足够丰富,可在部分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较为成熟的学院或学科进行先行先试,逐步开设重点交叉学科的辅修课程或第二学位,引导学生基于自身兴趣与优势进行课程选择与知识探索。在纵向上,可结合本科阶段与硕博阶段人才培养的不同特点进行多种路径的尝试与探索,设计相应的培养方案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明确通过学科交叉形成原创理论、开设体系课程出版系列教材等国家急需新型交叉学科形成途径(见图2)。与此同时,不再将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局限于某一特定范围和阶段,而是保持发展性和开放性,发掘不同层次的交叉学科人才,借助课堂、沙龙、社团等机制实现碰撞交流、协同创新的可能性,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2.jpg
来源:作者自制
图2  国家急需新型交叉学科的形成途径
加快推进产学研“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对人才提出了多重要求,单一学科的升级改造已难以适应数字社会的高速发展,产学研“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则能够快速突破不同学科交叉过程中的单一化组织管理,进而打破学科壁垒,形成高维度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与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密切相关,能够切实实现理论成果与实践应用之间的转化,将理论创新、人才培养与科技变革、产业发展、市场调整、社会需求、学术影响等诸多命题相衔接,构建起中国自主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为推动国家急需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更新,必须将人才培养目标与具体课程体系设置、师资团队建设精准匹配,与新经济业态提出的新需求精准对接。区块链、元宇宙等技术的发展,既是推进国家战略创新的新动力,也对数字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提出了新要求,为高等教育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引导着高校加快推进产学研“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因此,高校可以不断拓展产学研多主体合作,以学界、业界、政府等多方主体深入参与的研究机构为中心,形成产业成果转化、理论知识突破、实践应用创新多个路径的相互融合,构建人才培养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协同互动、共商共建体系,真正实现多方主体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互补,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和时代要求的交叉学科人才。
结语
当前,“人大模式”下区块链与数字经济方向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建设形成的探索成果,为新文科视域下国家急需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模式和重要经验。随着数字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断深入,社会对交叉学科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高校作为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的重要阵地,为国家及时输送优质急需交叉学科人才。在新文科视域下培养国家急需交叉学科人才的过程中,必须明确两个重点:第一,交叉学科并非学科交叉,已经成为专门方向的人才培养问题;第二,国家急需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必须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否则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将成为无本之木。科技革命带来的数字技术最终将是服务于人本身,以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基础的国家急需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实践探索,最终也将服务于人才培养本身,从而推动数字时代的学科交叉融合和人才革新,进而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来源:《学术前沿》杂志2023年11月上(注释从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102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