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受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诸多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在风险和不确定性中走得并不那么好看。但接近年末,一波国际组织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的浪潮袭来,不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日前分别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调高至5.4%和5.2%,而且摩根大通、高盛、花旗、瑞银、德意志银行、澳新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也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5%到5.5%之间。中国经济增长似乎这边风景独好?对此,我们要冷静看待、理性分析、务实发展。
一方面,要理性看待国际组织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各国际组织和机构上调的理由来看,主要是以下三方面。其一,中国有制造、基础设施和物流等优势。这意味着中国在全球贸易和价值链中发挥重要作用。待顺利完成经济、产业、贸易等领域的结构性调整,中国经济未来将持续增长。其二,中国有巨大市场优势。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来看,中国消费需求已经开始回暖,将刺激经济和贸易持续增长。中国对新技术、新产业的研发和投入仍在继续,经济转型将带来持续增长。其三,中国始终持续保持对外开放的优势。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受益于坚持对外开放、扩大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中国的态度,更是国策。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三个优势不是分开独立的优势,而是一个组合体,正是因为超大规模的市场、稳定的基础设施和供应链、持续提升的开放水平,这一系列要素组合起来成为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竞争优势。因此,中国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务实创新。一旦我们止步不前,优势没几年就会成为拖后腿的劣势。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另一方面,我们更要正视自身短板。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是不是这些工业制造中国都做到了全球领先?显然,中国在许多工业制造方面还没有做到高精尖的地步,甚至“卡脖子”现象时有发生;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十年来的确发展很快,但东中西部地区明显不平衡,尤其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短板还很明显;中国14亿人口的国内市场的确很大,但中国的内需市场还没有完全发展调动起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还在路上,离目标还很远。此外,中国居民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也面临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困境,中国未来仍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和努力来实现居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
此外,外部发展环境如果不好,中国经济增长同样会受到不利影响。据IMF预测,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为2.9%。而OECD对世界经济前景的预测更为悲观。据OECD最新预测,明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7%,这意味着2024年或将成为自2020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速最低的一年。OECD指出,美国明年将放慢经济增长步伐,这是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关键因素。更何况,俄乌冲突、巴以冲突这些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还时时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增长。
总之,我们要清醒把握自身的综合优势,对内务实补短板求发展,对外防范外部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和可能风险。(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