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今年,北大荒(600598)集团粮食播种面积4646.49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455.89亿斤,实现“二十连丰”,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为沉浸式解读北大荒“丰收密码”,北大荒融媒体推出《解锁北大荒集团“二十连丰”密码》系列报道,全方位介绍北大荒集团粮食高产的背后,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对丰产丰收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今年,北大荒农业生产迎来“二十连丰”。450亿斤以上粮食产能的背后,北大荒人以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推进农机装备向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功不可没。 截至2022年底,北大荒集团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185.74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稳定保持在99.7%……为护航国家粮食供给和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农机装备支撑,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 先进农机让农业更高效 农稳社稷,器利农桑。作为国内最大的农机应用企业,近年来,北大荒坚持用先进的农业机械武装现代化大农业,先后引进推广了20余项农机新技术、新机械,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今年,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为什么北大荒能丰收? 刁俊红会坚定地回答:“因为现代机械的力量大!”刁俊红是北大荒农业股份八五二分公司第六管理区的一名普通种植户。在他看来,他的丰收全靠分公司的一台台“大家伙”。 他喜滋滋地告诉记者,今年他家购置了豪狮精密电动播种机播种玉米,只需坐在驾驶室就能完成株距、下肥量的调节,玉米亩产提高了100斤。 带着刁俊红的丰收密码,记者来到了现代农机中心,大马力拖拉机、履带式联合收获机、精密电控播种机……一台台大型农用机械整齐陈列,让人应接不暇。 近年来,八五二分公司不断加大农机更新力度,累计投入7亿元。截至目前,农机保有量达1.7万台(套),农机总动力18万千瓦,在耕种管收的各环节全面实现了机械化。只待明年春播一声号角,这一台台现代农机装备将“挺进”田间地头,继续奏响丰收乐章。 “标准良田种植选择‘良机’很重要。”这是北大荒农业股份七星分公司第四管理区科技示范户周德华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 “今年我购置了宽窄行插秧机,既降低了稻田有害生物影响,又增强了稻株综合抗逆性,甚至在穗数增加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大穗。秋收时,我家的水稻亩产1380斤,比去年每亩增产了60斤,多增收2.4万余元。”周德华给大家算了一笔细账。 周德华的丰收不是个例,农机户刘本城对现代新型农机评价也非常高,“我家有530亩水田,往年秋整地需要5~6天时间,今年买了这台翻转大犁,两天就能轻松完成整地,大幅缩短了农时,特别省心!” 今年,分公司重点推进现代农机装备转型升级,机械更新2456余台(套),实现田间机械化超过99%。 一台台先进的农机装备早已成为农民节约农时、提高效率、增加收益的好帮手。 如今,北大荒农机装备水平国内领先,不但在总量上保持较快增长,在装备质量上也不断提高,装备新度系数达0.8,以良机配良法,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智能农机让农业更智慧 近年来,北大荒集团结合农机产业发展现状,将智能感知、智能作业、智能管理的农机装备作为重点研发方向,推动相关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联合攻关,形成产学研联盟,加快推动农机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发展,以科技助力建设“北大仓”。 北大荒种地底气从何而来? 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来到北大荒佳木斯区域农服中心北斗农机自动装备生产线。放眼望去,车载平板电脑、电动方向盘、卫星接收天线等组件构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操作系统。 这里就是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在黑龙江省的首条北斗农机自动驾驶系统生产线。 北斗导航系统到底有多神奇? “去年,我给插秧机安上了北斗导航系统,让插秧机‘长’出一双带有标尺的眼睛,行间正负差能控制在2.5厘米以内,有效提高了作业标准化水平,实现了多插秧、多打粮的增产增收目标。最重要的是,我家400亩水田比以往提前两天完成作业,每年可以节省人工等费用1800余元。”北大荒农业股份七星分公司种植户李振春感慨日新月异的智慧农业发展。这两年,受益于现代农机,他家的水稻亩产均超过1380斤。 有了北斗导航系统加持,这群“钢铁侠”如同被赋予了生命。很多像李振春一样的“新农人”都有明年大干一场的架势,让他们信心满满的“底气”就是这些智慧农机,为北大荒粮食高产提供不竭“动能”。 走进肇源农场林东旭工作室,满墙的无人机作业照片立刻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林东旭是农场的一名水稻种植户,他拥有包括无人插秧机、无人整地机等覆盖耕种管收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无人化机械。“我种了300亩水稻,家里就我一个人忙活有些吃力,16年起我就打起了无人机的主意,当时人工喷药费用每亩15元,无人机每亩地才5元,而且要比人工作业节水95%,节约农药使用量30%,节约劳动力成本30%。” 节约人力、减少成本、缩短农时、提高效率,智能农机正逐步让农民解放了双手,从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变。 从无到有,北大荒集团智慧农机发生了跨越式发展。卫星导航、智能控制、自动监测等配套系统的不断涌现,实现了农业生产全过程信息感知、精准作业、远程指挥等功能,推动更多智能农机技术在大田作业中推广应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让粮食增产增收有了底气。 如今,北大荒集团播种、插秧作业7~10天完成,收获作业10~15天完成,秋季整地作业15~20天完成,实现了最佳农时高标准完成各项农机作业。 自主制造让农业更便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拥有76年垦荒经验的北大荒集团深谙其中的道理。 近年来,北大荒集团坚持“以用促研、以研促造、产销联动、销用结合”的发展思路,主动增强关键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加快集团农机装备向全程智能化、信息化转型。 大农机如何不被“卡脖子”? 今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的“北大荒垦征”大型多功能联合收获机,赚足人们眼球。 因为这台农机是由农服集团联合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研发生产,填补了电液控制领域国内外11项技术空白,重点突破了双纵轴流不加辅助喂入装置收获多种作物的世界性技术难题,能够满足在不同工况条件下高箱接粮或行走卸粮的需要,实现高效收粮。 无独有偶,10月,农服集团自主研发的集多项创新技术于一身的“垦征”系列条带少耕智能精量播种机,开进了哈尔滨市宾县朝阳村王乡屯西川田间地头,等待着实战检验。 一次次亮眼的成绩,不断出新创新的“垦征”系列就是北大荒最有力的回答。 “这国产插秧机插秧质量可不比进口插秧机差,自主研发还会结合本土情况改良,插出的秧苗不但缓苗快,土地利用率提高了,粮食能不增产吗!”谈起首次驾驶“垦征”牌插秧机,创业农场第一管理区农户张永吉的体验感非常好。 北大荒集团正紧跟国家战略,全力破解先进农机技术“卡脖子”问题,推动国产高端智能农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为粮食增产稳产保驾护航。 要想粮食丰收,好农机是刚需,适应性是关键。收前拨禾轮速度、土壤碾压面积、机身高度等机具参数……种种细节都关乎粮食的产量。 冬日,在长水河农场农机具场,农机改造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工人们加紧在播种机上安装农场创新研发的智能精量微喷装置,为明年春耕蓄足马力。 “别小看这小小的白盒,作用非常大。”农场农业发展部副总经理韩鹏说,这个智能微喷装置能在大豆播种的同时,向土壤内部精量定位喷施液体菌剂,将根瘤菌固定到土壤中,避免了传统拌种费用高、根瘤菌剂活性低的缺点,可节省氮肥25%、大豆百粒重增加5%、增产5%~10%,大幅提升了大豆品质和产量。 不仅仅是精量微喷装置,整形辊起垄施肥机也是农场农机改造的“拿手好戏”。 今年,农场帮助二井镇自和村宇新现代农机合作社改装的十余台整形辊起垄施肥机农机装备,全流程应用到农场与二井镇共同打造的玉米单产提升示范田,亩产达1800余斤,大豆地块亩产达473斤,全部实现增产。 “多收一斤是一斤”背后大有经济账。近年来,北大荒集团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实现农机装备自立自强,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年实现农机作业节本增效10亿元以上。 沃野千里,农机列阵,广袤无垠的黑土地上织就出中华大粮仓的锦绣金黄。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化、现代化农机装备在田间地头大显身手,北大荒未来农业的新“丰”景将在全国各地的田野上徐徐展开。(来源:北大荒官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