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23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2024年九项工作的首位,要求“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所谓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是包容了全新质态要素的生产力,意味着生产力水平的跃迁。它是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与传统生产力对比看,新质生产力大多由运用新技术的新产业承载,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劳动生产率比较高,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新兴产业属于新赛道,进入的技术门槛比较高,技术具有领先性,利润率相对较高。但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新产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更高,而且必须建立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因此,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系统性支撑。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时代的要求。我国正处于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进程中,与前几次工业革命相比,此轮技术革命和新兴产业覆盖领域越来越广,出现交叉融合的现象。我国制造业正在由大而全向更强的价值链高端方向升级,必须抓住此轮技术革命的机遇,推动我国产业升级。 技术革命与新工业化浪潮加剧了各国科技竞争和产业竞争。我们面临后发国家在传统产业追赶以及发达国家在一部分新兴产业打压的双重挑战,因此,我们在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同时,也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应对全球挑战,实现新的突破和引领。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再是加大投资就能快速实现的基建类工程,而是需要多维度的体系促成。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创新不是一般性的技术应用创新,而是具有巨大潜力的基础科学、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创新。这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但更需要培养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各种激励机制,建立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释放出巨大的创造性。然后,这些新技术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工具,赋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毫无疑问,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也是一个细致工作,需要长期持续投入和努力,更需要战略定力,有一个从研发、研发成功以及推广应用的不断成熟过程。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最重要的是做好基础工作,在建立新型生产关系上下功夫,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科技创新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自欺欺人,需要扎实推进,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仅需要基于体制改革和产业政策的政府导向作用,更要依靠信念的内在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企业当前的迫切需要,我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有所弱化,国家竞争力受到挑战,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避免陷入发展停滞的境地。一些西方国家在高科技领域构筑“小院高墙”,滥用科技霸权打压我国的一些相关企业,影响经济安全与企业生存。因此,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也是发展和安全的需要。 我们已经形成了创新自强的全民信念,已经围绕创新实施了包括人才培养、科研转化、激励政策等在内的一系列改革,提升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只要全社会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地专注于科技创新,就一定能发展和形成新质生产力,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壮大全球竞争优势和国家实力。(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