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崔艳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玉米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与国内高校合作,系统总结了玉米响应密植遗传调控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培育耐密理想株型玉米的一些策略。相关综述文发表在《植物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和能源作物,其充足供应对于保障全球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在现代玉米育种过程中,提高品种耐密性和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单产的关键措施。玉米密植后引起避荫反应,造成株高和穗位高增加、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能力降低、植株抗倒性降低,并最终导致产量损失,因此培育耐密理想株型玉米是提高玉米耐密性的重要途径。 该文章系统总结了玉米响应密植的遗传调控分子机制的5个关键形态特征,即:较低的株高和穗位高、紧凑的叶夹角、较少的雄穗分枝数、较早的开花期和发达的根系。文章还提出了未来培育耐密理想株型玉米的一些策略,包括深入开展玉米耐密遗传调控分子机制解析,挖掘自然群体优良等位基因变异,或通过基因编辑、蛋白智能设计等人工创造优良等位基因变异,进一步通过分子辅助育种、全基因组选择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实现耐密性状与其它优良性状的协同改良。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支持。(来源: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