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农业农村部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就近年来我国转基因生物育种研究的加速,是否意味着转基因大豆、玉米商业化种植的放开。
对此,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我国于2021年启动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试点工作,2023年试点范围已扩展到河北、内蒙古、吉林、四川、云南5个省区20个县并在甘肃安排制种。并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先后审定通过部分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对26家企业发放了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未来在上述主粮的转基因育种方面,将继续在严格监管、严控风险前提下,按要求规范有序扩大应用范围。
另据来自农业农村部对5个省区20个县转基因大豆玉米试种结果的评估来看,与常规品种比较,转基因品种在增产节本增效上,总体都有良好的表现。
据悉,自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粮食在工业和养殖领域消费量的稳步增长,我国粮食的供应问题也开始逐渐显露。
从海关数据来看,在本世纪初我国大豆进口规模不到2000万吨,但同时还有近千万吨的玉米出口,粮食总体供需保持平衡。但此后随着国内消费者对肉蛋奶需求的增加,大豆进口市场开始以每年近千万吨的增速不断扩大,截止目前,每年我国的大豆进口规模已经达到近亿吨的水平,是国产大豆产量的5倍左右。
与此同时,在科技的促进下,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粮食深加工行业也在本世纪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粮食工业消费规模从本世纪初不足千万吨,截止目前每年的消费量也达到近亿吨的水平。
相较而言,我国口粮消费在肉蛋奶消费量大幅增加的背景下,口粮消费规模持续下滑,在整个粮食消费中的比重已经不足40%,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也连续多年维持在30%左右。
综合各国粮食进口数据来看,除大米外,目前我国在大豆、玉米、小麦、高粱、大麦等主要粮食品种的进口中均位居世界首位。而这些粮食的进口,主要就是为了满足当前日益增长的饲料和工业消费用粮。
特别是从近三年的粮食进口数据来看,以玉米为首的饲料谷物进口增速明显,已经占到我国整个粮食进口规模的40%左右。
因此,利用新的科技水平来提升国内产量成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工作之一。
而就全球范围而言,全球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巴西和美国,均是全球主要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国,两国合集转基因种植面积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近70%。
从其国内来看,在美国除苜蓿转基因种植比例偏低外,其棉花、玉米和大豆等作物的转基因种植比率均在90%以上,而这些作物也恰恰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农产品,其主要出口目的地就是我国。
在巴西这种状况同样如此。数据显示,2023年巴西对我国出口了6995万吨的大豆,占当年我国粮食进口总量的43%,这些大豆全部为转基因大豆。
另外2023年我国从美国和巴西进口的近2000万吨玉米也均是转基因品种。在此背景下,国内玉米和大豆的转基因商业化种植被提上日程也就显得顺理成章。
此外,虽然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位居全球第八位,但我国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主要为棉花。而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增长则涵盖了多种作物。
据悉,进入新世纪以来,除了棉花外,玉米和大豆成为种植增速最快的领域,而在2022年菲律宾和阿根廷则分别批准了转基因稻谷和小麦的商业化种植。
据不完全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全球允许商业化种植的作物至少有15种,除了我们熟悉的大豆、玉米、棉花外,还包括油菜、甜菜、苜蓿、木瓜、南瓜、马铃薯、苹果、杨树、茄子、菠萝等。
此外,包括香蕉、马铃薯、鹰嘴豆、木豆、芥菜等在内的农作物转基因研究也在进行中。(来源:每日粮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