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加工贸易:提升水平 向高而行
返回列表
查看: 118|回复: 0
收起左侧

加工贸易:提升水平 向高而行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1-25 10: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随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与调整,中国加工贸易的规模及占比均有所下降。在此背景下,继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后,事关加工贸易发展的又一份重要指导性政策文件——商务部等10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的《关于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的意见》引发各界高度关注。

中国加工贸易在上行过程中,为推动贸易大国进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巩固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地位作出了哪些突出贡献?透过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趋缓,我们能够观察到国内外哪些条件、因素的变化?着眼未来,《关于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的意见》将为推动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带来哪些利好?围绕上述热点话题,国际商报特邀业内专家学者共望中国加工贸易高水平发展之路。

1.数据显示,1981年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只有25亿美元,到2022年已达到1.3万亿美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您认为这些年来加工贸易的发展为推动中国贸易大国进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巩固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地位作出了哪些突出贡献?

霍建国(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改革开放之初,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内地以鼓励来料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为主吸引了大量港澳台企业投资办厂,最初对境外投资开放的领域仅限于纺织服装、鞋帽和玩具。在当时的条件下,加工贸易的发展不仅解决了中国的就业问题,也为外汇的积累作出了贡献。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广东省的加工贸易出口在该省出口中的占比最高在70%以上,为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外资开始逐步向机械化工、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领域倾斜,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当时,中国对外资企业仍有出口比例的要求,所以到90年代末外资企业的出口一度超过50%。外商投资规模扩大对中国的产业规模扩大和技术进步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应该说,中国的家电制造、电子半导体产业以及汽车产业等领域竞争优势的形成都离不开加工贸易的发展和外商投资的参与。

刘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加工贸易对中国扩大开放、增加就业、推动结构升级以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是助力中国参与国际分工、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巩固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地位的重要贸易方式。

首先,加工贸易推动中国成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加工贸易在中国外贸中的比重一度超过半壁江山,后来占比逐步回落,目前已不足1/5。尽管发展有所波动,但加工贸易始终是中国外贸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超过一半的贸易是中间品贸易,加工贸易的进口对象一般是原材料或中间品,加工后出口的货物是中间品或最终商品。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外贸加速发展,并迅速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加工贸易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加工贸易带动了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工贸易不能等同于低端制造,也并非简单的来料加工,而是伴随技术的进步和制造业的转型而不断提质升级。2015年以来,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出口在中国出口中的占比持续攀升,这反映了加工贸易深度广度的拓展和技术含量的提升,与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推动了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最后,加工贸易提升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地位。发展加工贸易不仅需要良好的制造业水平,还需要完备的产业链、高效的供应链。加工贸易的发展客观上增强了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韧性。加工贸易也是大量外资企业投资的首选,伴随着全球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工贸易客观上巩固了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在全球的地位。

吕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1981年至今,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长率近20%,累计增长约500倍,在数量上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这一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中国成为全球贸易大国。同时,这种发展还伴随质量和结构的根本性转变。在2022年中国加工贸易出口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占比分别高达84.8%和55.6%。加工贸易的结构性转变加速了中国从传统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的转移,促进了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的形成。这不仅推动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升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也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巩固与提升自身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2.我们注意到这样一组数据:过去10年,加工贸易从占据外贸规模的半壁江山降至现在的不足1/5。您认为国内外哪些条件、因素的变化使得加工贸易比重不断走低?应如何全面、客观地看待这一变化?

吕越:加工贸易在中国外贸总量中占比的下降是一个多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随着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部分发达经济体开始实施“制造业回流”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国加工贸易比重的下降。其次,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发生了转变,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在因素。随着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渡,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部分低附加值型产品加工贸易在国内经济中的相对地位有所下降。此外,中国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加工贸易的成本优势,影响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中国加工贸易比重的下降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与此同时,面对这一变化,中国需要在保持加工贸易的竞争力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的质量提升和创新驱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霍建国:过去10年,加工贸易的比例逐年收缩。其主要原因是,随着中国经济的扩张和发展,中国的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自主制造能力和一般贸易出口比例均大幅提升,倚重外资企业出口的局面已得到根本改变。从上述角度分析,外资企业出口比例和加工贸易出口比例逐年下降应属正常现象。

近几年中国加工贸易占比的快速下降值得注意。尽管全球制造业投资增速大幅低于服务业,加之受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传统制造业比例呈现逐年收缩之势,但中国加工贸易占比的收缩速度仍然过快。这一结构失衡问题会对中国出口增长和就业稳定造成破坏性影响。目前干扰和冲击加工贸易的主要因素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和破坏,“脱钩断链”“去风险”的影响,以及企业经营所面临的压力。

刘英:第一,加工贸易的占比实际上是在相对走低。多年来,中国作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稳固,货物贸易额不断扩大,加工贸易的数量和金额并没有锐减,但一般贸易的增长速度更快。相对来看,加工贸易占比走低。

第二,加工贸易依然很重要,不能忽视其发展。对于劳动力人口密集的中国而言,加工贸易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领域,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技术提升、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路径。

第三,加工贸易是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工贸易是来料加工,是中国加强国际合作、参与国际分工、加强全球经贸往来的重要环节。加工贸易的发展是巩固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路径,有助于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

3.当前,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存在诸多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商务部等10部门日前发布了《关于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的意见》,从六个方面提出12项政策措施。您认为这些措施的力度如何,将为推动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带来哪些利好?

吕越:《意见》提出的12项政策措施,针对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和挑战提供了全面且具体的指导。这些措施涵盖从技术创新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从政策支持到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显示出政府在推动加工贸易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方面的坚定决心。特别是在鼓励技术研发创新方面,通过降低加工贸易企业研发创新成本,有效激发企业研发创新活力,进而推动加工贸易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此外,上述政策措施还包括加强国际合作和贸易便利化。这将推动企业更加深入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从而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进一步巩固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加工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将通过技术溢出辐射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和升级,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对地方经济的提升作用不容忽视。

霍建国:高度重视加工贸易的稳定发展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拓展中间品贸易”是非常有必要的,中间品贸易不仅涉及生产制造环节,也关乎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发展。中间品贸易在中国贸易结构中约占50%,占比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而促进加工贸易更好发展正是其中重要一环。《意见》提出的12项政策措施具有较强针对性,加快推动政策落地实施对稳定加工贸易发展将起到保障性作用。

从加工贸易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来看,改善国内的投资营商环境仍是最主动的应对措施,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动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是最佳选择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对中西部地区承接转移项目提供必要的税收优惠政策仍是国际普遍做法,应继续寻求政策上的突破。

刘英:《意见》提出的12项政策措施都是促进加工贸易发展的实招,具体体现在三个“真”上:

真心实意支持加工贸易发展。如第一条就明确提出要鼓励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工贸易发展,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和技术溢出作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和结构的优化升级。这些鼓励高附加值加工贸易发展的举措,在促进制造业高水平发展的同时,还能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真金白银地支持加工贸易发展。《意见》在财税金融支持政策上加大了力度,为加工贸易企业让利,放水养鱼。如第七条提出强化财税政策支持,提出统筹用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等中央和地方现有资金渠道,进一步支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梯度转移。此外,要求全面落实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政策。不仅如此,第八条还提出加强金融政策支持,鼓励银行机构加大对加工贸易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及进出口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保险机构加大对加工贸易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

真情实感地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发展。《意见》不仅提出为加工园区建设提供一站式支持和服务,还在加工贸易企业用能、用工、用地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加工贸易企业提供完善的生态体系,提供强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支撑。

4.过去,加工贸易多集中在中国沿海地区。面对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房地产成本、环境成本等不断上升的压力,加工贸易谋求向中西部地区、边境地区和东北地区等成本相对较低的区域梯度转移。近年来这项工作取得了哪些实效?为了更好地实现加工贸易的区位转移,未来应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霍建国: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政策已推出多年,其间产生了一些积极变化,部分省市在承接转移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例如重庆、四川、湖北、河南和山西等地的加工贸易已形成一定规模,对带动当地外向型经济发展形成了新的支撑,很多有效的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从目前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分析,中国仍需大力推动加工贸易的区位转移。首先,要进一步放松各种类型的土地政策的限制和约束。其次,要实行强有力的减免税政策,因为从国际投资环境看,越南、印度在招商引资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比中国大得多。为支持振兴东北、支持西部发展,中国对这些地区采取一些特殊政策仍是十分有必要的。

吕越:加工贸易的区位转移不仅是成本驱动的结果,也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体现。将加工贸易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边境地区和东北地区转移,不仅有助于缓解沿海地区的成本压力,也能极大促进中西部地区、边境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这种转移在优化全国经济布局、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未来,为了更有效地推进加工贸易的区位转移和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完善内陆地区的交通、物流、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以保障产业顺畅、高效转移。其次,出台支持政策和激励措施也至关重要,包括税收政策、资金支持,以及对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的投入,以此确保产业转移能够高效、可持续地进行。最后,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以确保政策的连贯性和执行力,这也是推动加工贸易区位转移成功的关键因素。

刘英:发展加工贸易实际上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产业梯度转移在全球和历史上都是现实可行路径。

首先,为了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更好发挥经济增长的潜力和效能,我们不妨“结对子”,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考虑结合资源禀赋条件、产业基础条件、比较优势因素等一对一“结对子”,促进加工贸易发展。东部地区要舍得放手部分加工贸易,西部地区也要敞开胸怀积极接受加工贸易的引入,东西部地区可以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

其次,发展加工贸易还要眼光向外、合作共赢。结合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沿边地区不妨加大力度与周边国家开展加工贸易合作,成立跨境经济合作区、加工贸易产业园区等,以此实现共同发展。

最后,发展加工贸易还需要向高处着眼。既要在促进加工贸易发展的同时推动中国价值链向两端攀升,也要助推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提升。要把加工贸易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紧密结合起来,充分释放加工贸易在巩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方面的重要作用。(来源:国际商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