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国经济网1月23日讯 (记者 梁木) 以粮食安全为重心的农业生产,是我国今年“三农”工作的一个突出重点。今天上午举行的2023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肯定了2023年粮食生产来之不易的成绩,还进一步明确了2024年粮食生产的目标与举措。
立足国内 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在发布会上表示,围绕“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一目标,“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确保粮食面积总体稳定、有条件的地方挖潜扩面,产量上稳中求进、在优化品种品质结构的前提下力争多增产。
播种面积是基础。潘文博表示,今年将继续向各省级人民政府下达2024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会同有关部门严格开展省级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同时落实好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调动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
增产则要抓好两个关键。一个是大面积单产提升。作为农业农村部抓粮食生产的头号工程,既要抓大县,聚焦粮油生产重点县,整建制推进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力机型,全面提升单产水平;又要抓主体,实施规模主体增产行动,培育一批种粮能手,示范带动中小农户创高产,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
另一个是防灾减灾救灾减损失。减灾就是增产,防更胜于救,潘文博介绍,据气象部门预计,今年我国农业气象年景总体偏差,农业抗灾夺丰收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具体部署上,将分区域分作物制定防灾预案和技术方案,加快构建“平急两用”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提早做好物资储备和技术准备,落实防御措施。开展下沉一线包省包片联系指导,组派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深入受灾一线,指导落实防灾减灾救灾措施,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有进有出 粮食安全有保障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据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我国进口粮食1.6亿吨,同比增长11.7%。其中大豆占6成以上,全年进口量为9941万吨、比上年增长11.4%。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陈邦勋表示,利用国际粮源适当弥补紧缺品种产需缺口、改善品种结构,对粮食保供稳价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粮食产量增、结构优、储备足,粮食安全有保障。产量上,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90公斤,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结构上,品种结构优化,口粮连年产大于需,优质水稻、专用小麦供给增加,供需形势明显改观,大豆扩种成效明显,自给率水平进一步提高。储备方面,目前我国粮食库存充裕,粮食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安全水平。
同时,我国的农产品有进有出,农产品进口额居世界第一位的同时,农产品出口额居世界第五位,水果、蔬菜、水产品等优质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2023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达到98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9%。
针对大豆进口仍占大头这一情况,陈邦勋表示,进口大豆主要用于满足食用植物油消费需求与满足畜禽养殖饲用豆粕需求两方面。近年来,随着畜禽饲养量增加,饲用豆粕消费持续增加,成为拉动大豆进口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饲料中豆粕占比偏高,从国内大型养殖企业实践看,有下调空间。
豆粕作为一种高蛋白饲料,为动物补充氨基酸。根据有关研究,畜禽养殖实际上不需要目前这么高的蛋白消耗水平。2023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了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全面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采用饲料精准配方和精细加工工艺,配合使用合成氨基酸等饲料添加剂,既能满足动物营养需要,又减少了饲料蛋白消耗。实践证明,采用这一技术可以在不影响畜禽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实现豆粕用量下降。同时挖掘粮食加工副产品、微生物蛋白等多种资源作为饲料,拓展蛋白饲料替代来源,并想方设法增加优质饲草供应,推进牛羊养殖“以草代料”。(来源:中国经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