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经管之道   李乾等:做好乡村“土特产”的“多”字文章
返回列表
查看: 24|回复: 0
收起左侧

李乾等:做好乡村“土特产”的“多”字文章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59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595039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3-6 09: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李乾 胡凌啸(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春节前,随着黑龙江哈尔滨的爆火出圈,全国乡村展开了一场“土特产”大摸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历史悠久、文化多彩,孕育了大量具有“土”的基础和“特”的优势的乡村“土特产”。做好乡村“土特产”的“多”字文章,可以使“土特产”在特定区域内经济效益更突出、带农增收效果更明显,乃至成为地方致富的支柱产业。
多品类发展,形成百业齐兴格局。丰富的资源禀赋为发展多元化的产业提供了可能,也造就了百业齐兴的乡村“土特产”发展格局。一些乡村“土特产”产业链完整、产品类型丰富、品牌影响力较大,如柞水木耳、茂名荔枝、中益黄精等,是乡村“土特产”做成“大文章”的典范。而更多区域存在的是一揽子小众乡村“土特产”,有的通过创新发展方式,同样也结出了“富裕果”。各地实践充分证明,乡村“土特产”可以做成“大文章”,但是要科学理解“大文章”的内涵及实现路径,“大文章”不单单是一枝独秀,也可以是百花齐放。乡村“土特产”不一定要做大规模、做全产业链,要因产制宜,适度发展、精品发展。乡村“土特产”产业规模宜大则大、宜小则小,不应陷入产业发展一定要求全、求大的思维定势。乡村“土特产”只要能够带动农民增收,其发展就是成功的,要根据现实发展需要有序扩规模、延链条、拓市场。


多元素赋能,凸显产品独特属性。要充分发挥农业农村特色资源优势,通过旅游、历史、科技等元素赋能乡村“土特产”,凸显乡村“土特产”的独特属性,打造独一份的品牌形象。一是旅游赋能。休闲旅游是乡村“土特产”发展的重要大众载体,通过文创店、伴手礼、乡村市集等方式将乡村“土特产”有效嵌入农文旅融合发展浪潮,开发了乡村“土特产”的消费新场景、带动了消费新体验。二是历史赋能。历史是产业发展的个性体现,也是最具生命力的文化基因,要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遗存,尤其是传统村落资源和非遗文化资源,讲好产品品牌故事。三是科技赋能。积极对接区域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通过创建博士农场、教授工作站等,改良“土特产”品种、推广种植新技术、拓展产业链,为乡村“土特产”发展注入科技动能,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要充分挖掘并利用农业农村的特色资源,选准产业,讲好故事,做优产品。


多主体参与,拓宽产品市场渠道。乡村“土特产”发展离不开能人带动,尤其是在产业发展初期,能人是乡村“土特产”打开局面、走向市场的关键,也是发展后期转型升级、行稳致远的支撑。村集体牵头发展乡村“土特产”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方式之一。村干部具有发展乡村“土特产”的强劲动力,还能够充分发挥村集体的功能与优势,尤其是当乡村“土特产”需要抱团发展、从“各自为战”走向“集群作战”时,村集体的经营管理优势将会体现得更加明显。在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还应有序引导社会资本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接,合作开发农业农村资源,为乡村“土特产”发展引入人才、资本、市场、管理、数据等现代化要素。


多功能拓展,延长特色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是凸显乡村“土特产”独特属性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高乡村“土特产”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从调研来看,乡村“土特产”主要向第三产业拓展,发展生态采摘、农事体验、农耕研学、生态康养等,部分体量相对大的“土特产”通过增设生产线或代加工方式向第二产业适度延伸。从加工来看,主要沿着产业链开发乡村“土特产”加工产品或相关衍生产品;从销售来看,主要依托区域内民宿、露营地等休闲旅游场所,销售基于本地乡村“土特产”开发的伴手礼。因此,乡村“土特产”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拓展产业链。一是横向拓展。可以以乡村“土特产”为抓手,向其他产业拓展,也可以借助关联产业带动乡村“土特产”发展,通过“+‘土特产’”或“‘土特产’+”的方式实现融合发展。二是纵向延伸。根据市场需求,精准定位,突出产品特色及优势,适度开发乡村“土特产”加工产品,切忌盲目追求精深加工。


多元利益联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发展乡村“土特产”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充分利用本土区位、资源等优势的体现。从调研来看,乡村“土特产”产业发展形态既有独立经营,也有主体联合经营,以后者居多。对于联合经营,农民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初级产品销售、分红、务工创收。一是初级产品销售收入。销售乡村“土特产”初级产品是最常见的农民参与联合经营形式,农户将自家种植或养殖的农产品销售给村集体、合作社等,有时还可以参与部分加工环节的务工,获得务工收入。二是入股分红。农民以土地、资金等入股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农业企业等,间接参与乡村“土特产”发展,获得稳定收益。增收是农民参与乡村“土特产”发展的内生动力。对于分散经营的小农户,应鼓励其通过加入农民合作社、入股等方式,提高组织化水平。对于合作经营方式,要创新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尤其是联农带农机制,鼓励通过订单、入股、联营等方式,引领小农户参与乡村“土特产”发展,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对于经济薄弱村或落后村,可以围绕发展乡村“土特产”提高农民增收的可持续性,壮大村集体经济。(来源:农民日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775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