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警惕新一轮产能过剩
返回列表
查看: 14|回复: 0
收起左侧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警惕新一轮产能过剩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59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597781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3-15 10: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全国两会闭幕,最新公布的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等2024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光华管理学院陆续召开研讨会,邀请多位经济学家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点经济问题进行解读,多位经济学家预判,当前需要正确认识中国经济面临的内外部压力,通过加强逆周期政策调节、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收入分配改革等一系列举措来确保5%左右的经济增速实现。

5%左右的增长目标可实现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谈到今年经济增速目标时表示,2024年和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都是5%,但在达成难度和实质内容上都有重大变化。因为受疫情影响前年的对比基数是较低的,而去年的经济实际增速是5.2%,今年继续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难度是更大的。但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潜在水平依然在5%至6%区间,5%左右的增长目标是科学而且可实现的。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表示,5%左右的增长目标还需要“跳一跳”才有可能抓得住。中国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增长潜能,包括追赶潜能和数字技术、绿色转型所带来的新潜能。当前仍要重视追赶潜能。目前我国人均GDP大概1.3万美元,到2035年要实现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这中间的增长潜能要依靠消费结构升级所带动的服务业发展,依靠制造业和农业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等。而在数字技术和绿色转型领域,我国和先行者的差距已经不大,部分领域是并驾齐驱,甚至部分领域实现了“领跑”。

北大博雅讲席教授、国发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的压力来源于外部环境压力以及对当前的状况没有准确认识。

“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如果当前压力原因没有认识清楚的话,采取的政策不仅不能解决问题,甚至可能把问题弄更大。”林毅夫表示,当前要切实恢复民营经济信心,需要针对外部经济下滑,对中国经济增长不利的情况,采取必要逆周期政策,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等,来支持投资。

“如果能这样做,我相信今年政府提出来的5%左右的增长应该能实现。”林毅夫认为,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都处于下滑、疲软周期的情况下,还能够实现5%甚至更高的增长速度,那么将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1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中国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

中银证券总裁助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当前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拉动内需、提高消费。我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企业与居民储蓄率则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长期来看,应当推动收入分配改革,增加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占经济的比重。

不过,徐高建议,在收入分配改革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前,仍然要通过投资,尤其是基建和地产投资来稳定增长。不能因为调整经济结构,就选择放弃刺激投资、去杠杆,不能“自废武功”。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要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速,基建投资和设备更新改造今年可能会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原因在于今年可用的资金明显增加,包括财政赤字增加的1800亿元,专项债增加的1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的1万亿元,加上去年已经发行但尚未使用的特别国债,财政资金相较去年更加充足。

此外,罗志恒指出,当前一揽子化债路径也逐渐清晰,财政与金融相结合,短期度过流动性危机,地方债务的预期和稳定性由此会有明显增加,因此,基建投资可能会成为今年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设备更新换代,则取决于政策实施力度,包括财政和金融的支持力度。

“新质生产力”需要多方位理解

“新质生产力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带领我们脱离资产负债表收缩的一个很重要的抓手。”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范志勇表示,2024年资产负债表的修复以及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双轮驱动。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会涌现出一批更加代表未来前沿方向的行业和企业,推动中国加速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周期。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建设新型的产业体系。决定创新成效的因素既有对创新活动的投入,也受知识产权保护、市场主体活跃程度等一系列因素影响。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国家的开放度。”黄益平表示,当今的创新需要借鉴利用的技术和能力是世界范围内的,因此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开放。要主动更积极地利用多边贸易框架,维护开放、公平、透明的国际贸易体系。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认为,新质生产力是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的,而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来驱动增长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之义,我们正经历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模式转型。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来源于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因此要聚焦节点行业和节点领域的投融资。当前我国的宏观政策以GDP为锚,这可能导致政策制定者在需要大量投资时采取过度谨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考虑以整体价值作为宏观政策的锚,这对理解宏观政策的空间和力度会带来一些启发。

刘俏建议,可以更大力度地发行超长期限特别国债,将大规模的现金和消费券发放作为财政政策重要选项,大幅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启动“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租赁住房改革和REITs建设”三位一体的新一轮改革,在一定范围内以国债置换地方政府债务。

“传统产业决不能当‘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要从顶层宣传上明确,传统产业与战兴产业、未来产业不是存废替代的关系,而是内在统一的关系。传统支柱产业也能通过技术改造焕发新活力,塑造新优势。”罗志恒以汽车制造业为例,虽然是典型的传统产业,但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进程加速,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的需求与日俱增,已成为扩大内需的“富矿”。

罗志恒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产业发展将以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前布局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核心,沿着体系化的道路发展,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预计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将加速出台。2024年,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等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将大幅提升。预计工信部等相关部委也将加速出台规划或行动方案,未来产业或正式进入政策导入期。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玉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推动小企业的创立和成长同样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短期内,要摸清小企业家底,根据宏观政策需求对小企业给予全面的大力度支持,比如继续加大对小企业实施税收减免,对生产环节的税收实施先征后退。对于小企业的创立发展,也要进行新的政策实验和探索,打造好小企业创立发展的制度环境。

警惕新一轮产能过剩

继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再一次出现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目前经济形势困难的分析中。

北大国发院经济学教授卢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当前包括石化基础原料、部分非高端芯片、汽车、动力电池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问题。新一轮产能过剩,呈现出部门分布重要性提升、具有较高可贸易程度与全球性等特点。

卢锋分析,新一轮产能过剩不仅仅是国内的经济问题,也与贸易结构不平衡、外部经贸环境的演变高度相关。当前要全面认识到,我国强大的供给能力蕴含着巨大的增长潜能,但我国供强需弱与顺差占比偏高,也意味着需求受外部制约,在供给侧不应当盲目追求所谓的“清场式领先”或“降维打击”。同时,要通过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政策,在巩固提升我国供给优势同时着力提振内需,修复“供强需弱”不平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吸收过剩产能。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时提到,“要加强重点行业统筹布局和投资引导,防止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不少地方代表团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也在密集讨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问题。

卢锋表示,传统地方政府竞争模式可能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相较于钢铁、建筑等传统投资,目前涌现的诸多新兴产业的技术更新较快,重复布局可能会造成新的低端产能过剩。地方政府的产业基金投资需要更加谨慎。另外,应当积极为民营企业投资、运营松绑,探索拓宽民营企业准入领域,完善公平市场环境,鼓励和吸引民营企业参与到更多新兴产业之中。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副主任仲为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当前需要对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做好区分,由于部分地方政府的认知水平不深,目前提到的低水平重复竞争更多是发生在新兴产业上而非未来产业上,而且由于未来产业的孵化周期较长,反而在投入上略显不足,这就需要更好地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引导地方政府加大对未来产业的支持,在全国形成支持未来产业发展的合力。(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