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洪灏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量化巨震风波暂息,北京两会胜利收官,香港楼市全面“撤辣”掀起看房热潮,A股稳步收复失地站上3000点,上市公司陆续进入业绩发布期.....站在暖意渐起的3月,市场是否大有可为?量化余震是否仍需警惕?作为普通投资者该如何把握开年行情?
在3月初与瑞士宝盛的对话里,思睿集团合伙人、首席经济学家洪灝就以上投资者关心的问题作出了回答。*以下内容根据洪灝3月与瑞士宝盛对话播客内容整理而成。对话嘉宾:洪 灝 思睿集团合伙人、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邓启志 瑞士宝盛香港区研究部主管 邓启志:大家好,欢迎收听瑞士宝盛的播客节目,我是瑞士宝盛香港区研究部主管邓启志。
进入新的一个月,又是我们跟思睿集团月度对话的时间了,欢迎思睿集团合伙人、首席经济学家洪灝先生,跟我继续讨论中国市场的前景。5%的经济增长目标基本符合预期邓启志:上周两会刚刚结束,会上也发布了政府工作报告。跟以往一样,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了好几个今年的年度目标,其中包括经济增长目标,大概5%左右;财政的预算赤字大概3%,发行1万亿人民币超长期特别国债等等。
我觉得大部分的数字跟此前市场的预期基本上差不多,唯一一点我的感觉是,财政好像没有特别的发力,尤其是在政策基调方面,好像是延续了去年年底的主基调。也有一部分投资人可能会担心,我们今年要怎么去达到这个5%的增长目标。
洪灝总觉得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和您此前的假设有没有什么重大的改变?洪灝:我认为是没有太大变化的。比如2024年的GDP目标是5个点,财政赤字是3个点,新增就业1200万,失业率5.5%,CPI 3%等等,这些数字其实和我们在会议之前预期的差不多。因为每个省份在两会之前都会设立自己2024年的增长预期,大部分地区的预期大概都是在5%左右,如果我们把各个省份的增长目标由下自上地去做一个汇总,其实全国的增长目标大概也就是在5%左右。去年我们的增长是5.2%,对应的财政赤字是3.8%,今年的增长目标是5%,对应的财政赤字是3%。去年四季度我们有一笔1.1万亿的特别国债,这笔国债大约有8000亿是留在今年的一二季度来使用,所以加上今年的财政赤字,也差不多在3.5%左右。所以,一个稍微放慢的增长目标,一个稍微缩小的财政赤字,我觉得这些和市场预期是基本一致的。之前我们在播客里面多次讲到“财政赤字”的问题,我们认为最好的经济刺激方法就是用财政转移的方式,比如发消费券、发现金等等,让家庭能够获得消费支持。但是我们也知道这个政策推行的难度非常大,而且在国内的历史上也从来没有发生过,所以虽然市场也在热切地讨论,但是并没有很多人把它当做一个best case scenario。比起经济增长目标 更重要的是扩大内需 邓启志:之前在我们播客里面您也讨论过,经济的火车头肯定不是投资,肯定不是房地产,那么大概率会是消费+制造业,对吗?洪灝:我们需要另外一个角度去看财政赤字和货币政策。很多人都说,我们要新的政策刺激,否则中国经济就不行了。我不太同意这个说法。在过去两年我们看到,货币政策是非常宽松的,M2一度是两位数的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经济系统里面是不缺钱的。我们也看到整个系统里面有280万亿的储蓄,这其中包括公司的也包括个人的,对于一个120万亿的经济体来说,里面有280万亿的存款,你不能说这个系统没有钱,它的流动性很充足。这种情况下继续去宽松货币,它的边际效用其实是递减的。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更重要的是扩大内需,如果我们和过去一样,继续在投资上进行刺激,去扩大过剩的产能,短时间内虽然可以获得我们想要的高增长,但是也会让上游通缩的压力进一步扩大。由于我们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很大,这个通缩的压力也会传到给国外。比如在美国,我们看到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已经出现了通缩的压力,它的价格同比增长已经是负值。所以现在我们不需要再去搞所谓的大规模刺激,这样的政策并不能够获得我们期待的效果。复盘量化巨震 波动性只会分散不会消失 邓启志:洪灝总刚刚讲的一点还是蛮重要的,就是怎么用正确的手段去帮助经济结构的再平衡,不要去纠结经济增长的目标是多少。当然我们还要继续去观察市场后续几天的反应,比较明显的是港股和A股的反应比较不同,A股的情绪相对来说比较乐观,港股相对偏悲观一点。讲到A股,最近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量化基金。前几周有头部量化基金被批评,同时也有一些报道,未来会出台一些特别的措施去限制量化基金过度交易。洪灝总能不能帮听众朋友们梳理一下,近期的量化风波是怎么发生的?以及为什么量化基金的这些操作会让小盘、微盘承受极端的价格波动?洪灝:近期量化巨震其实是因为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而发生的。对于中性策略来说,在一个正常的环境里,市场微跌对他们是有利的,因为这样对冲的成本反而在减少,同时我们看到微盘股的长仓也会给他们带来效益。所以一个微跌的环境,对微盘股中性策略是非常有利的。但这里有一个很多人忽视的地方,就是这个策略的容量是有限的。在过去几年里,市场中性策略,尤其是微盘股中性策略的规模急速扩大,达到了几千亿的规模,以微盘股为标的的市场容量可能也就在几千亿左右。也就是说,在过去几年里,这个策略的市场容量迅速饱和了。当所有人都在做这个策略的时候,它必然会导致指数下行的压力在增大,另一方面随着雪球产品的不断敲入,进一步加大了市场的下行压力。为了防止市场潜在的下跌风险,量化基金的一些DMA(Direct Market Access)账户被限制卖出。被限制卖出的结果是什么呢?期货短仓的基差在缩小,也就是对冲的成本在上升,同时长仓卖不出去在亏钱,这对于市场中性策略来说,是一个双重的打击。所以到了2月的第一个星期,我们看到一些量化净值下跌了50%。这也显示了整个市场的发展,很多过程都是环环相扣的,当我们要熨平市场里面某一个角落的波动性,它必然会产生另一个角落的波动性,因为波动性只能够被分散,而不能够被消除。但是我也相信,经历了这一次之后,我们看到雪球结构性产品基本上就出清了,微盘股的市场中性策略也受到了市场监管,不稳定的因素得到了消除,后面整体市场运行将会更加稳健。市场正在重回基本面 维持A港股走势原判 邓启志:最近我们也看到了其他很多针对市场的密集式政策,市场似乎也确定了阶段性底部,验证了您之前的观点。后续行情大概会是一个L型的反弹,还是可以更乐观一点,U型或者V型?洪灝总怎么看?洪灝:从去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来看,M2 两位数增长,经济增长5.2%,都没有问题,我们认为去年A股的低迷和基本面无关。现在A股收复了3000点,港股继续在16000点以上徘徊。当量化风波过去之后,当然可能还会有余震。如果一些量化策略不能继续,那么基金经理必须要拿出一个新的交易策略去给投资者提供回报,否则投资者就会赎回原先的这一部分资金,这些情况都会干扰市场的运行。但是因为市场正在重回基本面,所以我们还是坚持我们原来的判断。A股区间大约在3000点上下到3500点,港股大概是16000到23000之间,我们还是维持这个原判。香港楼市满血复活? 客观看待真实成交量邓启志:讲完股票之后我们来聊聊房子。今天我们不聊内地的房地产,我们来讲一讲香港的楼市。
最近香港取消了房地产交易的所有额外印花税,包括购买二套房需要交的税,非港居民购房要交的税,现在全部取消。从过去一段时间来看,香港楼市似乎重新活跃了起来。从洪灝总的角度来看,香港房地产的春天回来了吗?洪灝:我觉得没有这么容易吧。当然我们非常欢迎香港楼市“撤辣”,因为这些额外的印花税和购房成本早就应该消除了,因为这些是一些非市场化的手段。同时,因为香港的房价已经连跌两年了,从高点到现在已经跌掉了25%,所谓的“辣招”其实早已经没有必要了。周末我们的确看到了一些媒体的报道,说看房量激增600%,又出现了日光盘等等,“撤辣”的举措也获得了大家比较积极的反应,但我对这种火热的现象还是存有疑问。首先,地产商喜欢讲故事。有很多地产商喜欢雇佣群众演员去售楼处排队,造成一个需求旺盛的虚假局面。香港有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况?这是第一点。第二,我看到有新闻说有内地客户坐高铁来香港买了八套房,一共成交了1亿元。这个故事明显的漏洞在于,这个客户是怎么把1亿元运到香港的呢?我们都知道现在资本流动管制是非常严格的,所以一下子涌出这么大体量资金的客户,是让人难以置信的。最近我还看到一个新闻,汇丰银行通知前线代理,停止“摸货”交易按揭申请。什么意思呢?有一些所谓成交,并不是真实的成交,只是在看盘而已。所以,种种迹象表明,我们需要客观地看待现在媒体上报道的香港楼市的旺盛。当然“撤辣”本身对需求的回暖是有利的,我们也看到今年香港的经济增长也是充满挑战的,今年甚至需要搞烟花秀和无人机秀去吸引内地的游客来香港旅游,这背后体现出香港政府已经很拼了,尝试了很多“奇招”去刺激香港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里,购房的需求能有多大,这个事情本身我是存疑的。因为买房需要购房人对就业的信心和对未来收入增长的信心。所以关于香港楼市,我们边走边看,让我相信它能够在一夜之间回暖,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小的。邓启志:明白,洪灝总刚刚说的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关于楼市的前景我们还是要回归基本面,去看经济发展的前景和人们的就业。非常感谢洪灝总的分享。听众朋友们,敬请留意我们下一次的播客节目,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