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动能
返回列表
查看: 94|回复: 0
收起左侧

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动能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235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3-22 10: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目前,我国正在推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但也有声音担心,由于新兴产业技术和资金密集度都比较高,投资过多可能形成新的产能过剩,造成投资浪费并可能引发国际贸易争端。

过去几十年里,全球化、宽松货币环境以及信息产业革命创造了一个超长的经济繁荣周期。目前,全球经济正在陷入低谷,普遍面临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以及生产效率变低等问题,保护主义开始兴起。全球经济体系旧动力衰减并不是新现象,而是周期性出现,即熊彼特提出的“创造性破坏”过程。当经济动能不足时,需要通过创新不断破坏旧结构,创造新结构,破坏和创新同时发生,在这个过程中,旧的技术和生产体系被淘汰,再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体系推动经济走出低谷,进入周而复始的循环。

当前,全球已经进入“创造性破坏”时刻。从1970年代的历史看,这个过程有两条路线。一条路线是日本的产业升级。进入1970年代,美国对日本进行产业打压,叠加石油危机,迫使日本开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即向“节能化”“技术化”转型,提出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即计算机、飞机、半导体、电信设备等。日本主要进行跟随式应用创新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低油耗的日本汽车很快席卷世界,存储半导体也超越美国,令美国压力更大,两国间爆发贸易战。

另一条路线是美国的科技革命。自1970年代开始,美国在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型通讯技术等领域掀起第三次科技革命,1975年-1977年间,微软、苹果、甲骨文等科技公司相继成立,最终于1990年代爆发以互联网和手机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美国主导了全球信息产业,日本传统电子产业则被替代。

我们现在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仅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通过应用创新实现产业变革,还要加快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跟上技术革命步伐,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动能。这必然是一个“创造性破坏”过程。

探索新技术新产业的创新过程,实际上也是企业家冒险的过程,必然会有大量试错现象,对于确定性的新技术也会通过竞争性投资,以实现在新领域确立领先地位。因此,对于新产业新技术的投资不应过度担忧,硅谷也是在无数企业失败的基础上最终诞生多家巨头。

“创造性破坏”过程也是大国技术竞争的舞台,是推动“创造性破坏”的外部动力。二战结束后,美苏在军事技术、航空航天领域进行技术竞争,美国信息产业就是与苏联军事竞争的产物。进入1970年代,日本产业有赶超美国趋势后,美国开始对日本实施技术出口控制,并在国际贸易领域打压日本,两国进入竞争状态。日本转向自主创新。大国竞争的主要特征就是各国政府利用财政资金和政府采购大规模资助科技研发,美国、苏联和日本等国的技术创新都是在竞争过程中由政府资助研发。

因此,无需担忧创新领域和新兴产业过度投资,而需要避免旧的产能结构影响“创造性破坏”的积极性。发展新兴产业也必然会面临大国竞争。因此,除了基于应用创新的产业转型升级外,我们还要重视技术革命,两条路线齐头并进,同时,要为旧的技术和生产体系做好淘汰退出的准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