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华北的粮商与山东深加工之间永远都是“斗智斗勇”,没有点智商,想在华北混,稍不留神,就会被踩上一脚。昨天山东诸城兴贸、诸城源发昨天落价4次,仍然挡不住卖粮的车辆——面对华北的这波落价,有人欢喜有人忧,喜的是在做库存阶段,越落价越有利于自己成本的降低,忧的是收满仓之后,发现银子没有了。#玉米# 当下的华北玉米市场完全全复制了东北春节前的行情和预期——一致性的悲观,感觉看不到希望,感觉周边全是粮,感觉手中的粮寸步难行,感觉收到手就是赔钱,所有的感官都在告诉大家,华北的玉米太多了,根本就收不完。 很多人都拿山西、河南的玉米是价格洼地作为市场的故事主题,首先山西的玉米产量在华北来说,就相当于东北四省的辽宁,虽然看起来当前是洼地,大家都奔赴而去,而且快速的流转到西南地区,所以他大差不大会是第一个“无足轻重”的省份。 其次,河南的玉米一半好一半坏,正是大多数的悲观,收到手的粮也在快速的流转消化中。可见这两个省份的玉米需求很好,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差。 华北价格洼地的玉米它不是我们的头发,今年掉了,明天还会长出来,正在“润物细无声中”被各种养殖和饲料中采购和消化之中,只是今年的高产量迷惑了双眼,让我们无法看到市场的本质。 此时的山东、河北两地的贸易商,更是愁容满面,山东深加工每天都在“吊打”低头收粮的粮商,只要涨点价就快速的逃跑,把深加工围个圈,互相打着“游击战”和“地道战”,看起来整个市场只有深加工才是出口,没有他们玉米就得“死翘翘”。 但冷静下来,山西、河南等地的玉米已经开始被市场消化,有的甚至变成粪便流入了下水道,只是速度较慢而已,但早晚都要消化完,当他们隐约看到底儿的时候,也给了山东和河北机会,还想象着“白给你”一样的玉米,简直就是开玩笑。 同时,前期大量收购玉米的粮商还要面临着一次集体性的卖粮风险,这个风险就是小麦腾仓前大家需要变现的一波,换言之,华北还有一波下落行情,此后,行情的底部夯实,剩下的就是缓慢的上涨行情。 我们再看东北的玉米市场,东北四省中大家都碎碎念的大粮仓——黑龙江,现在压力已经基本释放,基层的潮粮贩子由于没有烘干能力,开始像无头的苍蝇一通乱蹿,哪里有利润就跑哪里。春节前有利润的粮商基本都在努力的卖粮,主因就是害怕后期的玉米拍卖导致玉米价格继续下跌,让自己利润打水漂。 黑龙江东部2300元贸易商的高价粮已经变成了死粮,短时间根本无法影响市场,正是如此,导致黑龙江地区普遍的贸易商今天都没有大库存,也正是如此,在长达半年之内黑龙江的玉米终于可以喘口气。 前期黑龙江疯狂的跑粮,把最大的重头戏转移到了吉林,看市场起来量级非常大,让当地的贸易商也是倍感压力。但由于增储的量级加大,给了一个缓冲,但由于玉米期货的下跌,导致港口、深加工、直属库的价格回落,使得粮商再一次看不到希望。 而近日国粮局发文要求: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精心组织市场化收购。加强产销衔接和农企对接,引导粮食加工、购销、储备等各类企业踊跃入市,特别要指导骨干龙头企业始终在市,发挥引领收购、提振市场的积极作用。 可见,东北玉米的底部特征己非常明确,即使有落价的行情,也是一个底部区间的波动,不可能再看到大幅度的下跌行情。因为这一系列的操作其实就是变相力挺市场,同时不会超出市场本身的价格,也不会抬高玉米价格,就是一个稳定。落个10~30元,涨个20~30元,都是一个区间的波动,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这两天,有人借“全国秋粮收购过八成,总量超1.7亿吨”的内容来进行报道,引申为增储将于4月底结束。 “全国秋粮收购进度加快。在陕西黄龙、江苏浦口、山东武城、四川盐亭等地,粮食储备企业加大收储力度,粮油深加工和贸易企业扩大库存。中储粮先后启动收购库点136个,并加大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玉米增储收购力度,进一步带动市场多元主体入市收购,有力促进农户余粮销售变现,投入春耕生产。 目前,各地玉米收购价格企稳回升,市场购销活跃,东北地区单日收购量基本稳定在90万吨左右。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正指导东北地区和有关企业,加快收购进度和产销衔接,引导农民有序售粮。预计秋粮收购将于4月底结束。” 正是最后一句话,就拿来主义进行选择性的传播,是为了制造话题,还是要制造恐慌呢? 首先,增储是从去年(2023年)提出来并进行实施,而且三年内完成,量级为2000万吨,去年的增储发布较晚,换言之,在五月份的时候进行收购,也没有提振市场,反而越收越落价,让大家误以为增储没有任何的作用和意义。 其次,2023年季度的秋季玉米上市后,增储就开始有所行动,但对于市场没有效果,更是让所有人误会和不解,增储稳定价格后的效果才体现出来,叠加炒作,才吸引了大量主体入场收购,吉林的增储量级到底为多少量级,我们都不得而知,但达到了阻止继续下跌的目的。 最重要一点,今年增储的文件中已经详细说明了将增储的完成时间为6月底,而不是4月底就结束,同时与刚才文章中国粮局“指导骨干龙头企业始终在市,发挥引领收购、提振市场的积极作用”的要求“始终在市”相悖——请问如何解释? 即便,增储有可能4月底结束,他们的收购也为未来的行情上涨做了基石和铺垫,因为他们收购的粮源要在三年后才能放出,相当于多了一个收购主体。有人信誓旦旦的说是某台播出来的,能不信吗?请问,你相信吗?如果你信的话都穿不上裤子。 最最重要一点,农业农村部将全国的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从4100万调整为3900万,简单的一句话,看起来好像养殖业要萎靡,但这不恰恰说明当前的能繁母猪量级过高吗?说明生猪的存栏量过高吗?市场需求不了那么多的生猪,所以需要调整目标,而且现在的依旧在4000万以上——猪不吃食儿了? 现在饲料的销量下滑属于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因为很多猪都选择了年前出栏,这也是为什么当下大猪与标猪的价差有1元的情况,就是大猪出现了断档,但从近一个月行情来看,很多标猪已经慢慢变成了大猪,而且肥标价差开始缩小。 同时生猪的存栏总量主要在养殖集团和中小规模场,不是在散养户,这也造成了太多做饲料和养殖的贸易商非常难受,他们的主要对标客户不是集团,而是散户,所以天天感慨卖玉米难,这都是相互关联的。 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即使再会整“黑科技”,但也没有量产吧?难不成玉米要烧火吗?所以,脑子长在脖子上,是用来思考和思辨的,不是用来随声附和的,更不是用来随波逐流的。 最最最重要的一点:玉米行情起飞的那一天就是某储粮退出市场的那一天,市场才会正常的回归到供需面上,所以未来玉米价格一定涨,肯定涨,不加任何的怀疑,只是涨幅高与低,就看情绪和期货的助推力度能有多大。 从这一秒起,你是镜花水月,而我,只走花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正确,全当胡诌)(来源:老白狼话三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