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经管之道   社工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实践逻辑
返回列表
查看: 104|回复: 0
收起左侧

社工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实践逻辑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4-16 09: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刘闯12  王亚华(通讯作者)12   刘璐12
1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2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问题的提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农民提供精神文化活动、居家养老、妇女儿童家庭支持等公共服务显得日益重要。然而,作为这些公共服务基本供给单元的村庄缺乏相应的专业服务人才,政府和市场主体也因公共服务供给成本高而供给激励不足,农村存在较严重的公共服务“最后一米”的供给问题,即农村的精神文化活动、居家养老、妇女儿童家庭支持等公共服务难以有效广泛覆盖到农户。这为作为一支新的专业性社会力量的社工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提供了发展空间。

学术界主要对中国社工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实践价值和作用进行了经验总结,对社工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微观作用机制的系统分析有待深化。因而,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农村社工是如何通过发挥专业特长提升村庄集体行动能力、促进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本文研究则从微观层面详细地揭示了社工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的实践机制,丰富了社工服务如何实现中国本土化的理论研究。此外,本文通过对社工这类村庄外部的、相对弱势的主体何以推动村庄内部主体开展集体行动的研究,丰富了中国情景下的集体行动理论研究。

文献回顾与分析框架
(一)文献回顾

在社工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现有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是描述性或说理性的研究。现有研究多数集中于论述社工自身的工作模式、理念、功能、价值等(蒋国河,2010;张和清和廖其能,2021)。二是基于协同治理理论的研究。不少研究采用协同治理理论来解释社工如何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王思斌,2014;任文启和顾东辉,2022;林磊,2018)。此外,关于村庄集体行动的研究,过去受到较多关注的是比较强势的行动主体,而且多是由村庄内部的行动主体推动的集体行动行为,例如村庄灌溉(王亚华等,2022)。

(二)分析框架

本文以集体行动为视角,结合交易成本和社会资本理论,构建了社工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理论分析框架。简言之,社工注入专业性服务资源,通过关系融合降低集体行动的交易成本,通过技能补位提升集体行动的社会效益,通过理念更新增强集体行动的价值认同,从而激活村庄集体行动,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本文提出了“关系融合、技能补位、理念更新”三个作用机制。

1. 关系融合指社工通过驻村服务将自己的“陌生”身份转变为村干部和村民所“熟悉”的身份,旨在增进彼此的信任程度,同时推动村干部和村民之间的互动,从而促进村庄社会资本的积累。

2. 技能补位指社工在与村干部和村民共同开展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发挥专业特长,并传授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知识和工作方法,进而弥补村庄专业性服务资源的缺乏。

3. 理念更新指社工以身示范、转变村干部和村民的观念,激发他们的互助精神和志愿服务意识,以及社工认识到主动融入村庄社会和优化工作方法的重要性。

研究方法与案例简介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笔者主要分别于2022年7月和2022年11月两次去赵庄子村对社工、村干部和村民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并进行了三次线上补访。

(二)案例简介

赵庄子村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曾经长期存在年轻人大量外流、干群关系紧张、村民集体感弱等问题,并且连续9年被区政府认定为“软弱涣散”村。2013年,外出经商的韩某在当选村支书后努力改变村庄现状。2016年7月,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韩某引进社工服务模式,提升了村庄公共服务自主供给能力,并逐渐将其社工服务模式向周边村庄扩散。

案例分析
(一)关系融合:降低集体行动的交易成本

社工通过三条路径促进了关系融合,增加村庄社会资本的积累,降低了村庄集体行动的交易成本。

1. 增强与村干部的联结。在赵庄子村,社工一方面通过积极参与村干部的入户走访活动,增加双方彼此的了解,另一方面通过协助村干部承担行政性事务,维护双方的合作关系。

2. 建立与村民的关系网络。社工通过驻村开展零距离服务,与村民有更多的机会近距离接触和沟通,并在日常的互动互惠中增进了解和信任。

3. 增进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社工扮演了村干部和村民间良好的沟通角色,例如,策划“村‘两委’答村民问”活动增加村干部在村民心中的公信力。

(二)技能补位:提高集体行动的社会效益

社工通过三条路径实现了技能补位,提升了村庄整体人力资本,提高了村庄集体行动的社会效益。

1. 贡献专业的服务资源。社工在创办三大村庄集体性节日活动、运营老年驿站、疏导村民心理问题等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专业能力优势,提升了村庄集体行动的社会效益。此外,社工的个案工作优势,有利于满足农村个性化服务需求。

2. 赋能村干部组织公共服务活动的能力。社工通过各种活动提升了村干部的组织能力,使村干部提高了资金筹集、场地支持、政策资源争取、人员协调等方面的工作效率。

3. 激发村民参与村庄公共服务活动的热情。社工协助村党支部发动村民成立了“赵庄子村爱心志愿者队”。村庄的“群众文艺节”活动能成功举办并实现三次升级,与社工的专业能力以及村干部和村民的充分参与密切相关。

(三)理念更新:增强集体行动的价值认同

社工通过三种方式实现了理念更新,强化村干部和村民的服务意识,增强了村庄集体行动价值认同。

1. 对社工而言,在农村开展服务,社工若仅不融入村庄熟人社会,很难顺利达成目标。赵庄子村社工调适和更新原有服务理念,尊重本土文化和理解村庄权力的运行逻辑,取得村民的信任,推动村民对村庄公共服务供给中集体行动价值的认同感。

2. 对村干部而言,在社工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村干部的服务理念逐渐从供给导向式服务向需求导向式服务转变。在与村民打交道的过程中,社工无论是在工作态度上还是在行为上都影响着村干部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思维。

3. 对村民而言,因为生活获得感的增强,村民对社工产生了更多的好感和信任,而且,也对村干部的工作更加支持和配合。例如,村民在社工和村民志愿者的解释下,理解并配合村干部组织接种新冠疫苗的工作,使得赵庄子村的疫苗接种率在全镇各村中最高。

结论与政策启示
(一)结论

社工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参与同农村社会建设的演变和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追求之间的深层次关系。政府不断增加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引入市场机制,并推动民政系统和群团组织的改革,以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地区下沉。这些举措对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起到一定的作用。随着社会力量的崛起,以社工组织为代表的社会组织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发挥的作用不断增大,但是,仍然面临如何嵌入国家基层治理体系的本土适应性问题,特别是同样面临如何破解农村公共服务“最后一米”供给难题的考验。

本文的案例研究发现: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驻村服务中,社工与村干部和村民共同开展精神文化活动、居家养老、妇女儿童家庭支持等公共服务活动。社工不断注入专业的服务知识、工作方法和服务技能等专业性服务资源,通过关系融合、技能补位和理念更新机制,分别降低了村庄集体行动的交易成本、提升了村庄集体行动的社会效益、增强了村庄集体行动的价值认同,最终,通过“专业注入与集体激活”,提升了村庄公共服务自主供给能力。

(二)政策启示

社工驻村服务有利于推动村庄提升公共服务自主供给能力,使农村公共服务更高效、精准地传递到农户层面。政府应吸纳并整合社会力量,更好地探索农村社工服务与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有机衔接的工作机制。同时,地方政府应引导和支持农村社工创新服务模式,盘活沉睡的、能激活村庄集体行动的各类资源,提升村庄公共服务自主供给能力,助力构建“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使农村公共服务从“最后一公里”走向“最后一米”,进而在农村公共服务领域为推动农村社会建设、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和实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来源: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微信公号)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3378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