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粮农科技   王嘉珏等: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返回列表
查看: 284|回复: 0
收起左侧

[科技策略] 王嘉珏等: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7654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4-19 10: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王嘉珏 乐为(中国计量大学“一带一路”区域与标准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计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

今年年初,量子科技产业研究院在安徽合肥揭牌亮相,搭建了科技成果向实用性、工程性转化的重要平台,为推动量子科技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复旦大学相辉研究院构建创新管理平台,推行柔化管理方式,坚持“5至10年不考核”“10年以上长周期服务”,为科研人员自由探索、勇攀高峰强化政策保障;辽宁沈阳以机器人产业为抓手,发挥企业、研究院所协同共建优势,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让科研之花璀璨绽放、产业之果挂满枝头。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各地都在出实招。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能够运用到一线的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与方式变得日趋多元。如何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源头活水,是一道重要命题。从现实来看,需要社会各主体协同发力,聚焦创新供给、制度规范、政策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难点卡点,进一步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推动科技创新由“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有效增量”。

企业是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主体,是贯通科技与市场的重要桥梁纽带。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火热的生产线和实践场景,科研工作才不再“高冷”,科技成果才能落到实处,相应的管理制度、鼓励机制也会不断涌现。在湖北武汉“中国光谷”,电子信息、生物健康、人工智能等产业不断集聚,当地以“揭榜挂帅”“创新积分”等政策激励和引导企业勇于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当前,面对“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应大力支持和培养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较强的创新型企业,加快推进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发展,为实现原创性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注入强劲动能。即使在传统领域,以企业的需求倒逼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坚持产学研深度融合,重点在于高效统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实现创新链各关键环节有效协同。山东科技大学组建数十支研究生工程师小队,把教学点搬进生产线,依托“双导师”育人体系,开设多门校企联合课程,探索企业出题、学生解题的育人模式,有的放矢开展科研攻关,让成果在市场中落地生根。鼓励校企加强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通,实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研发有效对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产学研融合的成效是有成绩可查、有标准可依的,其最终的评判标准就是研发出的成果企业接受不接受、愿意不愿意采用,最终是否可以给企业带来真正的效益和实惠。

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动力,人才是主体,这三者能否有效融合发展,直接关系到科技成果的转化效果。实践中,有诸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供借鉴。航天科技集团在月球探测、北斗导航等一些重大工程中锻炼培养人才,通过“腾位子、压担子、扶上马、送一程”等方式让青年科技人才崭露头角,并在岗位体系、发展路径等方面引导人才成长。制度有了,舞台大了,科技人员就能够大展身手,而对人才与成果的评价也会更明晰、更直接、更准确。近年来,破“四唯”、为科研人员“减负”等举措密集落地,广大科研人员被赋予更多人财物支配权和学术自主权,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未来,还需继续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协同育人平台;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以及科技评价体系,进一步畅通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的良性循环,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来源:光明日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3384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