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连续数日,美元对日元汇率来到了154一线,仍在34年新低徘徊,“回到”了上个世纪1990年的点位附近。同期,日元对人民币汇率跌至0.047附近。值得注意的是,日元大部分贬值发生在2021年之后。尽管日本官方在3月份宣布结束负利率,并小幅加息至0~0.1%,但日元汇率却意外继续贬值。究其主因,一是日本央行只是进行了最小幅度的加息,二是其依然维持着宽松的印钞购债环境。例如,日本央行4月3日宣布拟买入4250亿日元的3到5年期日本国债,买入1500亿日元10到25年期日本国债,买入1500亿日元1年期日本国债,买入3750亿日元1到3年期日本国债,量化宽松政策力度超出了此前的市场预期。日本央行这种被市场视为“敷衍式”的加息并未获得市场的积极响应,从而导致日元汇率贬势依旧。 面对本币跌跌不休,日本央行高官只是再次口头干预,而无实际动作,其实质或意在提升日本产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对其他国家同质产品出口形成强大挤压作用,同时也引导海外产业回流或投资日本本土,促进其国内经济实力的增强。日元大幅贬值如斯,相当于日本产品出口价格打了六到七折,美国进口丰田车,价格从3万美元跌到2万美元;欧洲进口丰田车,价格从2.9万欧元跌到2万欧元;印度进口丰田车,价格从220万卢比,跌到170万卢比。 这让颇具商品和服务价格优势的日本出口激增和旅游兴旺。日本财务省4月8日公布的2月份国际收支统计显示,日本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实现2.6442万亿日元(约合174亿美元)的顺差。除汽车出口增长外,访日游客激增亦推高旅游收支的顺差。经常项目收支由贸易收支、包括旅游收支在内的服务收支、显示与外国投资往来的第一次所得收支等构成。 日本已连续13个月实现顺差,顺差幅度更是同比扩大20.2%。细分出口项目中,由于半导体供应紧张局面缓解,日本的汽车及相关零部件出口增加明显。就出口额而言,汽车增长19.8%,汽车零部件增长22.6%。按地区来看,对北美出口增长19.3%,对亚洲出口增长2.3%。其中,对美贸易是构成其顺差的最大因素。2月份,日本对美出口达到1.72万亿日元(约8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18.4%,实现连续29个月增长。进口达到1.01万亿日元,同比增长9.3%,实现连续2个月增长。顺差达到7117亿日元,同比增长34.2%,实现连续13个月增加。 近期日元的快速大幅贬值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需要认真评估。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第2季度《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认为,日本在存储半导体产业上游的关键原材料和制造设备领域保持领先优势,高端数控机床和医疗设备等领域也拥有先发技术优势。同时,日本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有良好基础。日本政府高度重视高技术产业竞争力下滑问题,制定了《半导体和数字产业发展战略》及《2050碳中和绿色增长战略》,加大对尖端半导体、新一代信息通讯、氢燃料交通运输设备以及氨能技术等前沿领域的创新研发投入。综合这些因素以及企业加大对日本本土投资规模的动向,日本在关键技术领域的优势可能得以进一步巩固,中国向高技术产业价值链上游攀升面临更大竞争,对自主研发的速度和质量均提出更高要求。 此外,日资企业加大了对东南亚国家的投资,中国出口竞争力和产业链完整性面临一定挑战。从日资企业海外投资地来看,东盟对中国存在替代效应。2022年,日资企业在中国和东盟的生产基地调整最为显著。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地区合计迁出日资企业数量超过新设立数量,共迁出100家,明显高出其他地区。同时,日本在东盟地区新设立企业数量较多。日企投资或加速东南亚地区形成新的制造中心,长期则可能降低中国部分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针对海外企业的调查显示,“员工工资上涨”“竞争对手崛起”是在华日资企业经营面临的两大难题。对于在中国不具备生产优势的产业和生产环节来说,预计包括日资企业在内的其他国家跨国企业会持续将投资向东南亚等国家转移,并助其获得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与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形成竞争,中国相应的终端产品面对的东南亚和日本出口贸易压力抬升。中国自身产业链的完备性可能受到挑战,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市场也将受到冲击。2015年以来,在华日资企业就业人员数量逐年下降,2021年降至121.3万人,比2014年高峰时期的169.8万人减少近三成。 日元大幅度的贬值,给在国际市场上与日本产品存在一定竞争性的中国出口产品带来相当的竞争压力。从中长期来看,日元贬值对中国经济基本面是挤出效应,而非溢出效应。(来源:国际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