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把握“新质生产力”概念的理论基础
返回列表
查看: 48|回复: 0
收起左侧

把握“新质生产力”概念的理论基础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5-6 10: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王冬晓(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和意义,为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范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围绕生产力的本质、因素等进行过深入思考。研读相关论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新质生产力概念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生产力是人们应用能力的结果”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概念的出发点。在致帕维尔·瓦西里耶维奇·安年科夫的信中,马克思提出,“生产力是人们应用能力的结果”。这一命题,既划清了与李斯特等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理论界限,又阐明了生产力的本质和特征。

马克思在《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揭露了李斯特生产力理论的唯心主义错误和资产阶级性质。他批评李斯特看似把人视为创造财富的主要力量,实际上把人贬低为物,把劳动者的生产力等同于水力、畜力、机器力等自然力量和机械力量。

马克思在社会历史领域彻底贯彻唯物主义立场,以实践的观点理解生产力。首先,生产力是人们共同的生命生产活动的产物。“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联系着的,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生产力本质上是真正属人的、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而不是仅仅作为财富创造工具的人的活动。其次,生产力是历史的基础和产物。生产力之所以是“全部历史的基础”,不仅因为每一个时代都继承了前一时代的生产力及其成就,更因为生产力所标识的生产活动是一切时代的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最后,革命阶级是最强大的生产力。“在一切生产工具中,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被压迫阶级占有旧社会的生产力,以革命的方式改造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宜的社会关系,代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发展生产力以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改革开放进程中,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前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类活动分为人改造自然和人改造人两个方面,而生产力主要反映的是人改造自然或人与自然相斗争的方面。他们将劳动界定为“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由此通过考察劳动过程而揭示出生产力的要素及其意义。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主要从主体及其实践的角度分析了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一方面,马克思指出,“不论生产的社会的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进行现实的生产活动。另一方面,马克思以资本主义生产为例,指出提高劳动生产力的主要形式是“协作、分工和机器或科学的力量的应用等”。例如,协作让很多人在一起有计划地协同劳动,在提高个人生产力的同时,创造了单个人劳动无法企及的集体力量;“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对劳动过程的具体的、历史的考察,深刻论证了生产力是作为实践主体的劳动者不断发展其实践能力的结果,并丰富了历史分期理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作为人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中介系统,代表了人类劳动力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反映了劳动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充分显示出每个时代“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迫切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是基于对生产力的要素及其意义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一方面要求发挥人才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作用,“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强调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求“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生产关系同“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一切生产都是个人在一定社会形式中并借这种社会形式而进行的对自然的占有”。作为人们占有自然的能力和产物,生产力总是受到特定社会形式的影响,而这一社会形式主要是社会的生产关系。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文本中,经典作家使用“交往形式”“经济关系”等术语指称生产关系,并论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分别构成了人类实践特别是物质生产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方面,其相互作用就是物质生产活动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直接标识人的实践能力,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程度和水平,是历史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和革命性力量。一旦生产力的发展超出现有生产关系所能容纳的范围,就会提出调整生产关系或彻底变革生产关系的历史要求。所以,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强调,人们生产力的一切变化必然引起他们的生产关系的变化,“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诸要素得以结合并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或促进或阻碍的反作用。在阶级社会,生产关系特别是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主要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生产关系的阻碍作用表现为阶级之间的矛盾,生产关系的彻底变革必须通过阶级斗争才能实现。这就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称的,“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已经确立,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状况往往是通过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实现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激活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不断完善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为此,应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来源:光明日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